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共收晚期癌症病人72例,从72例临终病人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尽量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帮助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协助患者减轻躯体和心理的痛苦;做好家属的护理工作等四个方面是让临终病人宁静、舒适地度过余生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尽可能减轻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精神上的痛苦,维护其尊严,使他们安静、平静、舒适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同时,使临终病人家属的身心得到关怀与抚慰.探讨使晚期癌症病人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顾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方法:对92例晚期癌症患者,从心理护理、死亡教育、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结果:享受临终关怀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是临终关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伦理动力.通过对住院癌症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缓解了患者痛苦,使其平静、安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结论:临终关怀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适应人的生命客观规律,为人类健康生存提供了良好机会.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弥补现行医疗保健体系忽视临终病人需求的缺陷,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从而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提供了缓解痛苦、维护尊严、适应临终的全面护理。老年临终关怀护理,使临终者能安详、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这是老年护理人员的责任,也是开展老年临终关怀护理课程的宗旨,老年护理教育中开设临终关怀护理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终护理要做到在临终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 ,满足患者各种生理需要 ,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可能地获得安宁和舒适 ,并且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精神需求 ,给予有效的支持 ,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维护生命的尊严 ,提高生命质量。1 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护士要了解临终患者的生理状态 ,根据每一个临终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症状控制计划 ,协助患者满足各种生理需要 ,尽最大可能使临终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1.1 疼痛控制 临终患者的疼痛控制是临终…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临终关怀作为对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护理 ,已越来越多的得到社会的重视。1 临终关怀的病房特点1.1 应在病人有限的生命里 ,让其感觉到家的温暖 ,病房内的一切设施应整齐协调 ,并可在病室内放花卉、盆景或配电视 ,增加生活乐趣 ,使病人心情舒畅。1.2 临终病人可转入急救室 ,避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 ,备齐抢救用物 ,以备应急使用。1.3 对于临终的病人 ,应根据家属及病人的要求留陪护人员 ,让病人在剩余的有限日子里与最亲密、最牵挂的亲人一起度过。2 临终病人的护理2 .1…  相似文献   

6.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舒缓治疗看护和心理关怀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目的是使临终病人能够舒适平静、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使病人家属能够维持和提升身心健康.本文根据目前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探讨根据我国国情改进临终关怀模式,改善伦理环境,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更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从而促进真正意义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晚期肿瘤患者达到最高可能的生命质量。方法:对2002—2005年60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肿瘤护理,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指导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可对现代医学治疗无望的患者实施缓解其痛苦,维护其尊严,增强其对临终生理、心理状态适应能力,帮助晚期肿瘤患者安宁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相似文献   

8.
临终患者是指医学上判断无法进行化疗、放疗和手术,将要在短期内(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晚期癌症患者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着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教育,要制定临终关怀的护理措施。临终教育包括对患者身心状态的调节及对身心疲惫的家属给予帮助、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豪 《鄂州大学学报》2013,20(1):16-17,23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的一位先天尊神,在整个道教神仙谱系当中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论文则对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在临终关怀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其运用主要包括:道教太乙救苦天尊信仰对临终病人的抚慰作用和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帮助两个方面,并且对于运用的条件和环境也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祭献药供牲经》是彝文作祭经中重要的一章,作祭是彝族追悼死者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借以在阴间消除痛苦走入光明之路。彝文《作祭献药供牲经》是彝族作祭时亲属向死者献药时所诵的一种经,追悼亡人生前成就,死者在阴间服药后,可以免除疾病的痛苦。彝族历来就有关于"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彝文《作祭献药供牲经》的内容涉及彝族原始宗教的诸多方面,据此我们可以窥探有关彝族"祖先崇拜"原始宗教信仰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生在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了解过程中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2.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并能针对临终病人心理变化的特点为病人进行心理护理。3.能力目标:在对“临终病人心理变化和护理”的分析过程中学会营造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临终病人心理变化的特点和护理措施。[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职业素养及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想]1.教改内容:高职基护教学如何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培养其职业能力。2.…  相似文献   

12.
Kate  Fox  燕南 《英语沙龙》2009,(1):56-57
幽默和搞笑是英国人经常使用的主要社交应对手法,但在葬礼这一正式的悲情场合就都不合适了。不仅幽默要大受限制,而且一般情况下忌讳的“较真”,这时却需要积极鼓励。人们要对失去亲人的家属说些严肃、认真、发自内心的话,如果自己是死者亲属,对别人的致词也要以严肃、认真、发自内心的话语来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临终意味着走向死亡,因为临终病人多是患有目前无良好治疗方法、不可逆转的疾病,这样就从以治疗为主转为以护理为主的临床护理。在护理科学在发展中临终护理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新领域,当病人处于临终阶段,如  相似文献   

14.
医生对濒死病人的“临终关怀”既包括医疗上的治疗也包括人性上的关怀,这是一项重要而困难的任务,其核心内容包括告知病人预后情况、症状控制和同病人亲属共商对策等。为使医生恰当地处理好濒死病人的“临终关怀”问题,医学教育应当尽可能多地开展“临终关怀”问题的训练。正如Charlton在1993年所指出的那样,医生“临终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可以通过医学教育来实现的。有研究报告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医学生“临终关怀”的教育培训,但欧洲国家医学教育中“临终关怀”教育现状如何缺少报道,为此,MHerzler等人对欧洲部分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90年至1994年,我科共收治了晚期癌症病人42例,我们从止痛、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家属心理安抚方面,对他们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可维持晚期癌症病人生命质量,得到症状控制、减轻痛苦、充分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要,获得人生满足,让病人安宁平静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对晚期癌症病人如何做好临终关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婚姻家庭法》中增设“亲属一章,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亲属方面的法律文化和立法传统,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法律建设服务。我国亲属一般分为血亲、配偶和姻亲三大类。亲属一章应放在家庭关系之后列为第三章,因为婚姻是家庭与亲属产生的基础,家庭是法律权利义务的更多承担者,亲属是家庭的继续延伸  相似文献   

17.
买地券是古代人们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文书,让生人或死者同各类神祗进行象征性“交易”,使死者得到安居之所的一种契约。在墓中随葬“买地券”的习俗在我国流传广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史料。金塔县出土的清代道光十五年《王敏买地砖券》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风俗、民间信仰和土地买卖契约等都有一定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和照料,使患者在人生的最后旅程能够平静、安然地度过,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人们对生命价值认识加深的重要体现,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而医务人员在临终关怀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现在开始就要充分重视临终关怀教育对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医学生教育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先秦至隋代留下了一定数量的临终文。这些临终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对殡葬事宜的安排、对他人的劝勉教导、作者自我感情的抒发与表达三个方面。临终文反映了死者超脱的生死观、儒家的传统思想,具有真挚感人的情感力量。这对于现代人的为人处世、生死观念等方面依然有较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临终关怀起源于西方,它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方式,它以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使临终患者能够无痛苦、无遗憾、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生死观、孝道观的影响,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伦理困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地开展生死观教育、建立新的家庭伦理观念及其改善医疗伦理环境等途径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