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情况下,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通常采用"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即从"结论"向"条件"后退;从"一般"向"特殊"后退;从"抽象"向"具体"后退;从"综合"向"单一"后退;从"高维"到"低维"后退的思想方法.但有些问题只用"退"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甚至难以解决.这时,如果采用"退"相反的方向——"进",如:从"特殊"进到"一般";从"较弱"进到"较强";从"简单"进到"复杂";从"具体"进到"抽象",再通过对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孟子"浩然之气"是通过"诚"联结"德性",他认为"德性"是由"思诚"进而"明乎善"所显现出来的。同时,"德性"也是"性之至诚"的体现。孟子把对"诚"的追求,作为体现"浩然之气"内化的仁义功用的本质,并最终显现为"德性"。这个过程既是"浩然之气"内化为"德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德性"显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5.
"戏剧"是由"戏"和"剧"两个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戏剧"有"嬉戏、游戏"和"杂戏、戏曲"两个义项。文章通过考察"戏"和"剧"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来推定"戏剧"两个义项的来源:"戏剧"做动词时,为"嬉戏、游戏"的意思,是"戏"和"剧"的本义分别引申或假借为"嬉戏、游戏"的意思,再同义连用而成;"戏剧"做名词时,为"杂戏、戏曲"的意思,是"戏"和"剧"的本义分别引申或假借为"杂戏、戏曲"的意思,然后同义连用而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的"主观性"研究集中于"主观量",即言者对句中现实数量相对于预设量"向大"或"向小"的偏移主观评价。如果改变考察角度,可以发现量的"主观性"本质内涵与"主观量"并不相同,而应是基于"单位比较基点"所对应的"现实比较量"与"潜在比较量"之间的对比,言者对"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偏移的主观评价。现代汉语中量的"主观性"存在"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的"偏移"和"逼近"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句法范畴中副词的"主观性";后者指的是语用中"主观性"的优选策略,如"非自然会话"中的言者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选定"主观性"表述。  相似文献   

7.
阿干考     
通过大量的工具书和地方文献,讨论了"阿干"一词的含义、语源,和"阿干镇"、"阿干县"、"阿干堡"、"阿干山""、阿干岭"、"阿干水"、"阿干峪"、"阿干关"等以"阿干"为名的地名的起源。结论是:"阿干"源于鲜卑语,意义为"兄长""哥哥",又与"沃干"同音。"阿干"用于地名,前人认为即"兄长"之意,源于慕容诗"阿干歌",但本文依据现存最早出现"沃干"一名的《三国志》,认为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周易》中的"爻"作了诠释.文章从"爻"的形状生成说起,论述了"爻"与"十"、"爻"与"×"的关系.文章又从"爻"的形状论及"十"与"×"的普遍性.文章最后由"爻"的本义("爻,交也"、"爻,效也")论及"爻"的衍生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道德教育关涉"是"与"应该"两类教育,"有效性问题"主要是在"应该"的层面成为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难题。借助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理论的区分,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的所指即"向善性"价值教育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理清有效性之"缺效"、"失效"及"反效"的三重境遇,有助于破解"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采用典型例证勾勒了西方文学中"火"的多维意象。其中,典型的意象包括"圣灵"、"毁灭"、"救赎"、"复仇"、"激情"和"人性"。此外,还从"宇宙观"、"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等方面进一步剖析了西方文学中"火"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事物总存在着两个对立面,如"内"与"外"、"前"与"后"、"新"与"旧"、"虚"与"实"、"多"与"少"等等,并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不断发展,教学同样如此。假如把这相对立的两个面看作相辅相成的两条"平行"的直  相似文献   

12.
融城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融教"的新问题。探析"融教"的涵义,分析"融教"的基础,针对目前"融教"思想缺失、"融教"进程缓慢、"融教"优势遗弃的现状,提出要端正"融教"观念、改善"融教"策略、调整"融教"布局、突出"融教"重点。重视"融教"的基础投入,挖掘"融教"的潜在功能,强化"融教"的保障体系,以"融教"促进"融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圈理论"的视角,从"价值"、"能力"、"支持"三个方面对"利津游戏"的内涵及推广进行了探究,主要发现:"利津游戏"在对幼儿园游戏的"价值确立"、"能力提升"以及"支持获得"三方面做了成功示范。在充分认识"利津游戏"的前提下,提出了"深度挖掘游戏价值"、"提高教师游戏能力"及"争取相关者的支持"等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唯""诺"考     
周新蓉 《文教资料》2008,(25):44-45
"唯"与"诺"都为古代应答之辞,本文将仔细探究"唯"、"诺"、"唯诺"、"诺唯"、"唯唯"、"诺诺"、"唯唯诺诺"词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相互"作为副词用法与"互相"相同,表达"两相对待的"或"彼此之间的"关系。当"相互"修饰"V"时,其"V"只能是具有两个论元角色共同参与活动的交互动词。本文根据"V"与"相互"能否搭配使用,将交互动词分为"天然对称性动词""非完全对称性动词"和"反对称性动词"三类,并考察"相互"与交互动词"V"的语义表达及其投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情理"。追溯历史痕迹,"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仁"、"礼"统一于"君子""文质彬彬"风范之中。于"君子""文质彬彬"的风范中,孔子解决了生民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浩 《语文知识》2012,(3):103-105
"奇"有"美"义,前人已有论述,本文在补充更多文例的同时,借助前代训诂材料,对从"奇"得声的同源词的意义进行归纳,发现"奇"字的"美"义与其"长曲义"密切相关,于是从字形和词义上追寻"美"义的来源。"奇"字所从之"可"是"奇"字声音和意义的来源,"可"本初的"长曲木茎义"逐渐衍生出"奇"字的"长曲"、"美盛义","美"义即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通过介绍<太平经>中出现的"不但"、"及以"、"要当"、"会当"、"应当"、"必当"、"悉尽"、"悉具"、"都并"、"都毕"、"何所"、"反还"、"还反"、"反复"共14个双音节虚词,通过这些双音节虚词的考察可以探知汉代虚词的复音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古代"承尘"是置于室内顶棚的重要建筑部件。在"承尘"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尘"、"━"、"筄"、"屋笮"、"承尘"、"平橑"、"平棊"、"平起"、"平闇"、"天花板"、"藻井"、"绮井"、"覆海"、"斗八"、"罳顶"、"圆渊"、"方井"等诸多名称,形制和用材各不相同。"尘筵"、"平橑"、"藻井"往往被误释。"平机"之名系误引,不可为据。"平棊"和"方井"是承尘中的豪华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