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言论     
正重构教育目标:拒绝"标准件",做最好的自己杨东平,《中国青年报》,2013年4月12日【原文摘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表述。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理论界都对这一方针进行过讨论和反思,意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将这样一个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终极目标作为指导学校日  相似文献   

2.
向颖 《教学与管理》2014,(13):65-66
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在其著作《学校和社会》中从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出发,强调教学中经验指导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杜威总结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一概念。陶行知生活教育内容更是博大精深,"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适性"是指适合儿童的天性和学生的个性,所谓"适性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育即适性发展",这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思想,主要讲述其中的生活教育内涵及本质,分别从四个方面讲述了解放思想与生活教育的关系:解放思想在生活教育中无处不在,紧密相关;解放思想激励着生活教育;解放思想解促进放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解放思想加快教育(生活教育)的发展。总之,解放儿童思想是一个长期曲折漫长的过程,在生活教育方面,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未来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中不难看到,教育依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体制亟待完善,教育执法亟待落实,教育理念亟待更新,等等。本文试就"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再反思",进行理念上的剖析。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至今,暴露出许多"不协调性",其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评价体系的欠科学性"和师生的"被反思"现状。  相似文献   

6.
J·S·密尔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教育思想家,其功利主义教育观赋予个性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凝聚与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主题,开启了主体有意识地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同时,与边沁截然有别,密尔从"质化"层面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着眼,从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性长久进步出发,为功利主义教育观增添了更具高尚性和感召力的理论内容,为我们反思当前教育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前整个教育系统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儿童自由与教育权力的辩证关系而走入了歧途,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实践之效,而且导致了对儿童自由的错误阐释。应该肯定教育权力的正当性并保证其在促进儿童自由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统一的基础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即促进儿童的成"人"。  相似文献   

8.
论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本身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有发展能力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才.面对职业教育现实中的"以人为本",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类型的要求,职业教育将面临着如何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个性各异的学生进行个性教育,采取个性化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个性化教育与诱导性教学相依托,个性化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相对应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我所在学校培养的本色儿童,其本色并非指原始色彩,而是顺应儿童天性,从儿童需求出发,通过教育凸显儿童个性。儿童的世界是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灿烂夺目的世界。正是在儿童世界中,生命的灵性得以充分展示,生命的可能性可以尽情地张扬,生命的优秀和卓越得以成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本色儿童世界的别样风景。一、苹果里的"五角星"寄宿生刘晨宇是我办公室"常客",时不时报告一下宿舍里新鲜事,比如哪位同学要过生日,哪位同学今天被生活老师批评,或显摆一下他学会的新本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理念,坚持从思想认识、体系建立、方法转变,途径创新等方面着眼,探索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特点、规律和作用入手,围绕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展开探索实践,探求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构想、新方法和新途径,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春江中心小学以"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为办学理念,积极构建"如春教育"文化,追求发展儿童个性的多元化教育,围绕"植根的环境文化、滋养的管理文化、生机的课程文化、生长的教学文化、多彩的评价文化"开展研究,精心打造"如春教育",让儿童的生命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3.
卢谦 《江西教育》2011,(12):27-28
<正>从本质上说,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因此小学教育要追寻儿童精神。而小学语文既姓"语",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基于儿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自然人。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直到今天,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认识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主义"和"能力主义"教育课程改革为视角,分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在公立小学导入"教科担任制"的必要性。明确在教育课程改革方针的影响下,以儿童"学力向上"为主要目标的"教科担任制"曾盛行一时,并经历从对"学级担任制"的"辅助",到与"学级担任制"的"协作"这一指导组织形式的转变,从强化教师指导能力的角度为当时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当"发展个性和特长",这是最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增添的要求,它明确提出了个性教育问题.这是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体现,无疑给语文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那么,怎样进行语文个性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刘翌 《文教资料》2009,(6):220-222
大学生适应力匮乏,表现为新环境面前产生"寂寞感".新学习内容和方式上的"茫然无绪",独立生活方式上的"无所适从",以及心理上的"左右为难".解决大学新生适应力匮乏的方法,要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着手,增强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要从创新教育模式着眼.增强新生的实践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杜威将儿童视为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出发点,他反对传统的以"成人式"标准为主的学校教育,主张寻求民主的、"儿童本位"的教育立场。一方面,他认为儿童是一种动态的"可能性"。儿童既是活动的客体,也是活动的主体,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另一方面,杜威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一种"试误"的过程,教育理应为儿童提供"召唤结构"的场景,"邀请"儿童进行发挥、创造,体现其"做中学"的思想。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儿童不仅是特殊群体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向学生命形态的彰显,儿童的教育是一次"探险活动",在"探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生成、发展。同时,儿童的教育也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心灵洗礼。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才干、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如今,随着我国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与以前大大不同",应试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通过明晰"自己"的价值定位,明确"儿童"的培养目标,明了"课程"的实施路径。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