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式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个人经历式报道,是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作为当今世界媒体流行的主要报道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电视新闻节目中。这种报道形式最早出现在纸质媒体,后来和电子媒体结合,使这种报道形式的特点被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一下深度报道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在军事题材的"软新闻"报道方面,故事化新闻被证明是近年来较为成功的对外报道形式,也为改进发展军事外宣事业提供了借鉴。本文试以国庆六十周年阅兵报道中的故事化新闻作品为例,研究分析这一报道形式在军事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调查性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进入颠峰时期,此后就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见诸各种媒介,被称为“报纸的希望”。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调查性报道奖,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6.
丁怡 《新闻世界》2014,(7):66-67
电视主题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但长久以来,我们的主题报道由于形式生硬,说教味太浓而被观众诟病。本文试结合2013年央视及安徽卫视有关"中国梦"的报道,探讨新形势下电视主题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王春俊 《新闻三昧》2008,(12):39-40
主题性报道是一种总结性、概括性的复合型报道,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报道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新政策、新成就、新问题。它是一种融新闻性、宣传性于一体的报道形式。这类报道由于其浓厚的宣传色彩,以及沉闷呆板的报道形式,多年来不被受众欢迎。在业界甚至更流传着“主流新闻”(主题性报道、时政新闻)边缘化,“边缘新闻”(一般社会新闻)主流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以立体报道提升新闻关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新闻报道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这千变万化中,始终坚守不变的一条原则却在不断强化中被推升到尤为重要的位置。那就是,受众对报道的关注程度。如何努力提升新闻报道关注度?笔者认为,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观众关注的新闻题材,对  相似文献   

9.
张弢 《当代传播》2001,(2):51-52
近年来,各类报纸在“两会”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很多探索,大胆运用高新技术,采用新的报道形式,探索新的报道体载,使两会期间的报纸从版面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其中有不少变化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本试从报道形式入手,探讨两会报道的承袭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方明远 《新闻界》2005,(6):97-97,108
“成就报道”是党报展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绩,以鼓舞全社会奋发有为的重要报道形式。但是,长期以来,“成就报道”由于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少报道被打上“做秀”烙印,不被广大读者认同,成为党报报道的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成就报道”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如何通过报道模式创新实现“三贴近”要求,使报道让读者喜闻乐见,能够起到“入脑、人心”效果,成为党报“成就报道”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聚集我国亿万民众乃至世界媒体目光的两会是各媒体时政报道的擂台,今年的两会报道紧扣"走转改",深入基层民众、关注民意民愿、突出反映基层民众和基层代表的声音,综合运用各种报道形式,打通各种媒介平台,为时政报道带来一股清新亲民的新风。两会报道,一直被认为是时政新闻的重要报道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12.
余坪 《新闻界》2001,(3):60-61
报业兴旺,异彩纷呈。一种既独立于文字新闻之外,又强调图文并重的报道形式──报道摄影,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它用生动的形象、思辩的色彩、立体的真实感和新颖的手法剖析和解释社会,并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成为超越地域、时空、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文字限制的形象深度报道,成为报纸的"看点"。一、报道摄影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与文字深度报道几乎同时出现的报道摄影,绝非仅仅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而是与文字深度报道并列,同属深度报道范畴的一种报道形式。从一开始它就遵从了形象记录加文字补…  相似文献   

13.
靖季  万璇  徐云 《新闻前哨》2022,(1):69-70
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科技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科技报道往往因专业性、学术性较强难以被读者接受.如何贴近受众,做令读者喜闻乐见的科技报道,是科技新闻能否真正发挥促进全面科技作用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载人航天报道为例,从策划、内容和形式分析报纸如何在科技报道中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14.
作为日常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纪念性报道正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各种媒体。综观纪念性报道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类:全景式的回顾报道、综合性的成果报道、亲历者的回忆、图表数字对比等。这些不同的报道形式,都选取不同的着眼点,展现与纪念主体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深度报道这种新闻样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85年,中国一批青年记者开始突破传统的新闻平面化报道模式,首先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尝试。199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深度报道的特定形式也开始“亮相”,引起了新闻界的瞩目。如今,这种报道形式已日臻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各媒体的两会报道做得越来越好,机关报台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和旗舰作用的同时,积极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市场化媒体则侧重于开展各种专题报道,既反映焦点热点又贴近社会民生。但是,两会报道从选题、内容到报道形式,总有些老套的痕迹,语言枯燥、信息量少,这些都是媒体应当着力避免的。如何才能改进两会报道、提高报道质量?笔者认为必须从选题、内容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上呈现的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一旦提到舆论监督,受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批评。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被媒体披露出来,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给被批评的个人和集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无端的损害。所以,媒体一定要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平衡,保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如今,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平衡报道"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笔者认为,所谓平衡,不仅包括监督与被监督的平衡,还包括内容的平衡和感情色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全国两会中涌现出众多创新报道理念,践行融合传播的爆款产品。其中,具有人格化表达方式Vlog(视频博客)被大量运用到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增强了严肃时政新闻的亲近性,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本文以2019两会中的Vlog报道为例,分析了Vlog在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征,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媒体从业者利用Vlog这一新兴的形式进行时政类重大主题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愈中 《声屏世界》2008,(10):56-56
常见的深度报道有评述型深度报道和调查型深度报道。从内容上分,有解释性报道、成就性报道、话题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典型性报道:从形式上讲,除了单篇报道之外,还有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组合报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