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英口译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主要涉及说话者、译员和受话者三方的明示和推理。由于交际各方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译语表达及受话者的需求,以求最好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提高口译的质量和听众满意度。因此,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中英句子结构快速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动态的交际中进行口译教学,而不是单纯依靠口译结果进行学生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2.
口译时效性很强,译员应在无法借助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快速、精确、流畅地把原语讲话人的信息传递出去.提高口译中的信息传递效率是一位合格译员的基本素质.全文通过对汉英语言特点的比较和实例口译过程的探讨,给出了一些有效提升口译过程中信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4.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5.
在汉英口译中,译语句式的文体恰当性是指译语充分反映了源语句式的文体特征。译员应在译语的句子种类、句子长度和句子成分排列三个方面体现出源语特点,同时考虑到听者的接受水平,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句式上再现源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7,(6):131-135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释意理论是口译届经久不衰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应该为传递意思,亦即交际意义。口译并非基于译员对原讲话人语言的记忆,而是基于对原讲话人所传递的交际意义的把握,译员随后用目标语言对该交际意义进行重组。该理论把口译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及"表达"。本文在释意理论的视域下,对高校学生汉英口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总结,试找出影响学生口译水平的机制,分析各机制在释意理论中所谈到的三个阶段中的作用位置,并讨论如何让这些机制对学生的口译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证语类是口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类,也是口译工作语言的典型话语结构之一,其特点是结构清晰,转折明确,逻辑严谨。掌握论证语类讲话的口译可以有效帮助译员提高理解、记忆和逻辑性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口译的质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过程呈现了听辨、分析、推理、综合、理解的思维线路。除了遵循科学的思维程序,论证语类讲话的成功口译还取决于译员大脑中储存的语言知识和认知知识、笔记与记忆,信息重组与译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礼仪性口译是口译活动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礼宾迎送、开幕式、闭幕式、招待会、合同签字等。由于词汇贫乏,句型单一,临场紧张等因素,汉英礼仪性口译往往存在困难。本文试图分析汉英礼仪性口译的特点,并从译前准备,礼仪性"套词"掌握及译员心态等方面探析汉英礼仪性口译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龚宇 《海外英语》2013,(9X):141-142
译员一方面作为源语听众,需要理解和记忆发言者的讲话,另一方面作为阐释者,通过语言转换,将讲话意思传递给目标语听众,因此在整个口译过程中,译员处于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位置上。在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作为参与者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角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译员应了解一对一商务洽谈中角色变化时的口译应对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策略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转译。  相似文献   

11.
语言转述的意义构建及理解,是意向性自我构建的过程。在语言转述过程中,转述人要传达说话人的意图,存在着说话人的意向性及转述人的新意向性,它表现为言说者和接受者意识性建构的双重维度。在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言转述中的认知语境的作用,对英语语料中语言转述实例的分析表明语言转述过程的成功建构与理解是认知主体意向性的扩散和统一。  相似文献   

12.
功能派翻译理论以译语文本及译入语读者为中心,从新的理论视角提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它的目的论、忠实性法则及连贯性法则可以阐释商务口译中变译现象存在的可行性及其适度性,给商务口译变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旨在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至少在说话人看来,他的言语包括若干"新内容",即"新信息"。人们说话总是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背景开始,这已知道的内容就是"已知信息"。信息交流就是言语双方在言语活动中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的相互使用。"新信息"在说话中可根据说话者的意图置于不同的位置,受话人则可以根据信息在言语活动中的分布推知说话人的意图。文章将探讨信息在言语中的分布和说话人的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在于使用的观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意向理论等语言哲学思想得到启示,意义的习得与所处的语境、说话人的意图有很大的关系。将语言哲学的观点融入外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中心,探讨设计出符合课堂学习风格的教学目标及方法,旨在提高公共研究生英语的综合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在众多《荷塘月色》的解读文章中,"作者中心论"一直被作为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把追寻作者的"原意"作为解读最主要的目标。而事实上,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作者"原意"的追逐是一种典型的"意图谬误"。数十年来,众多研究者之所以热衷于在《荷塘月色》中解读作者的"原意",与这篇散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即整个文本有一个类似"谜语"的结构;文中的写景是"谜面",而作者面对"荷塘月色"的"心情"则构成了某种"谜底";于是很多研究者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政治、生活处境给出了多种解释。《荷塘月色》其实就是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回到对作品的审美欣赏才是文章解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计霄雯 《海外英语》2014,(5):120-122
Uniquenes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reflected in language use,so a boom of Chinese political neologisms is witnessed.Deverbalization,as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should be adopted in interpreting such neologisms so as to convey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speaker in a faithful and interpretive manner.This paper makes a tentative attempt at classifying those neologisms and elaborates through exemplification on adopting deverbalization in interpreting political neologisms,with a view to producing China English rather than Chinese English and facilitating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mo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学术界兴起了新修辞学,不仅研究如何更好地表达已存在的思想,而且研究如何表达应该传达的思想,其内核就是追问人类为什么要使用隐喻;隐喻能否传达真理。隐喻研究的学术理念就逐渐从修辞隐喻学、认知隐喻学发展到叙事隐喻学。叙事就是对世界一种隐喻地阐释;任何一个叙事文本都是关于世界存在的隐喻文本。人“诗意地栖居”在叙事隐喻的寓所,传达对于世界存在的认识,隐喻地揭示世界存在之后的“真”。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语调的话语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来表达句子的常规及非常规意义。受话人则根据语调,结合语境及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句子的隐含意义。语调也是发话人传递新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用关联理论的话来说,受话人可根据语调,获得新信息并改变自己旧的语境假设,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去推导话语含义。因此,英语语调在话语含义推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记》脍炙人口,不愧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汉学家James凭借自己对中西两种文化,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以及他的本土语言优势,让人以另一种语言欣赏到了桃源世界的美。文章通过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方面对比赏析,得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准确把握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英译的重要条件,并意识到如何最大程度的对古文进行较为完关的英译,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工作者更应从译入语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内涵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翻译是一个示意-推理的交际行为和过程.语用翻译主张在翻译中做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