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在典范公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所使用的外延清晰、内涵确指的词语.大都概念具体.表达精确;又发现使用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词语,虽然意思模糊、抽象.表达印也准确恰当.这是为什么7事实k.‘“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客观【: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模糊事物、模糊概念,反映到人的大脑里,就相产生了模糊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信息载体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当然就有根有派了。应该说:“模糊性既是思维的自然属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美]查德《模糊集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确使用精确语言或模糊语…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变异语言,其模糊性是由言说客体的模糊性、言说主体的审美情趣的模糊性和接受者的审美能力及审美的模糊性决定的。艺术语言模糊性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至深,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是以神话思维的混沌性为基础的,心象思维作为艺术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心象思维的模糊性就映射在艺术思维中,以艺术思维为底色的艺术语言必然带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语言模糊性是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在语言表达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表达模糊概念,有时也能表达精确概念。语言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心理。把模糊语言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也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这项研究的结果在人工智能、词典编纂、外语教学以及文学翻译等学科上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芹凤 《广西教育》2013,(41):65-65,67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三类。自然语言常具有模糊性,而数学语言是严谨的,容不得含糊,所以数学中的文字语言常以数学概念、术语的形式出现;符号语言是数学中通用的、特有的简练语言,是在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图表语言是指包含一定数学信息的各种图形或表格,它们是数学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也是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三种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彼此促进,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注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是指具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它是语言表达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这种语言的表达使用了不能严格划定范围的词语,如高和低、热和冷、浓和稀、难和易、深和浅等。模糊语言具有凝炼、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描述事物的特征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化学中,模糊语言的使用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7.
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是仅次于文字语言而普遍被各学科使用的思维工具.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它具有简洁、精准、通用、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不少学生在阅读、解题、交流时,或不解题意,似是而非;或表达紊乱,辞不达意,造成思维受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中的文字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常具有模糊性,而数学语言是严谨的,容不得含糊的.如概念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术语引入科学、自然,体系完整规范.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思维的模糊性导致了语言的模糊性。新闻数字要求真实、准确,但在新闻报道中有时模糊数字的使用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表现力,使新闻报道产生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特征。口语表达比起书面表达,模糊词语和模糊言语使用频率更高,更有效。口语表达中的模糊性,除了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所决定之外,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源于思维的模糊性,情感的模糊,言语表达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模糊语言对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类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翻译造成障碍,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翻译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模糊语言在语音、词义、语法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而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交际中的语言。广告英语中通过使用一些模糊性的名词、数量词、形容词及动词等在表达字面意义的同时又暗示多重含义,而且广告英语的模糊性也体现在句式的运用上,从而激发读者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模糊性指语言所表现出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语言的模糊性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限界性、典型性、隶属度、交际性、实用性等特征。全世界所有语言都存在模糊性特点。正是由于语言具有模糊性,才使得语言具有弹性、生气,灵活多变;才能使语言使用显得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存在着过渡的、不确定的状态,因而表达这种客观事物的概念也相应缺少明确的界限,我们把外延具有不确定性的语言称为模糊语言。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征。模糊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模糊语言尽管不精确,却有精确语言无法替代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形象性严密精确的语言具有科学性,模糊语言具有形象性。例如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  相似文献   

14.
文学艺术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来传递艺术信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人们在运用语言去描述它们时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根据事物某种程度的模糊性来进行感知、识别和判断,正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突出特点。人们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常常要运用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去感知作品中的模糊信息。人脑的模糊识别能力不但被广泛地应用着,而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龙飞凤舞”的书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词语概念不明确,词语内涵 不稳定、外延不清晰的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对语言 的要求是精确,一般认为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准确 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语 言的精确度越高,对公文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也就越 强,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表达的模糊性,不 能准确地表达公文的内容,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该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 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活动亦具明显的动态性,因 此,公文写作借助模糊语言来准确反映事物及公务 活动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没有妨碍公文内容 …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语境、语体与模糊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模糊语言,实际上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在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因为语境本身也常常受诸如语言、非语言、副语言、社会化以及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语言的模糊性。然而,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不会有碍语言的有效交际,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使语方表达更为自然、得体,也更能表情达意,并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丰富的语义内涵和灵活的语用功能。模糊语言不会影响语言交际,相反会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英汉翻译中,译者经常会遇到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模糊语义,因此翻译时须考虑语言的模糊性与准确性。通过分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和语用价值,提出模糊性语言的翻译策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的模糊性,恰当使用模糊语言,指导翻译实践,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基础上,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产生的依据,进而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翻译作为由译者操纵的符义组合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共同结果。由于语言和思维的特点及人的心理特点,语言可以模糊地表达思维,而语言的模糊性又为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创造了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语言的模糊来宣传产品、传播信息或观念,引导和感召人们去采取某种行动。在英译汉过程中可使用模糊译模糊、精确译模糊、增加模糊表达、将英语中的模糊表达译成汉语的四字词组等方法,再现英语广告的模糊性,使译文更能贴近原文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