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评,作为新闻品类中的阳春白雪。向来被人们看作一份报纸的高端产品。时评版是现代报纸加强言论建设的一种成熟形式。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通过时评版拓展报道深度,彰显报纸个性的做法被越来越多国内报纸采用。  相似文献   

2.
时评热方兴未艾,不少报纸每天的时评版多达2个以上,时评版的位置也前移至二版、三版.伴随着时评的"做大做强",报刊新闻竞争已从单纯的消息竞争发展到如今消息、时评两条战线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4.
言论版是现代国际报纸言论的成熟形式。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展开,通过言论版彰显报纸个性,以观点平台争取读者,近年来也成为我国报纸发展的新趋势,形式不一的言论版、时评版纷纷涌现。当然,目前我国多数读者还没有养成关注报纸言论的习惯。因此,尚属新生代的时评版如何吸引读者眼球,培养关注本报言论的忠实读者,是报纸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竞争中,时评已成为媒体间互相比拼的重要内容。电视评论以声画兼备见长,网络评论以互动性强取胜,报纸评论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大量时评涌现,但报纸时评也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时评在媒体中热起来,这主要缘于媒体资源过度丰富,信息量激增,其次也缘于国外媒体的影响。作为媒体而言,自然希望在一片喧哗中建立自己的个性声音;作为读者,也希望在价值观混乱、信息繁杂里听到高屋建瓴的见解。需要酿成了现实:从南到北的媒体都在打“时评牌”。仅就报纸来说,2002年,始有浙江《青年时报》等报纸试水时评版,而今已有一批时评版颇具影响:《南方周末》时评版、《中国青年报》时评版、《齐鲁晚报》时评版、《经济观察报》时评版等。一些新报纸问世便把时评作为了重头戏,像《新京报》每天有1~2个时评版,做得有声有色。新闻理论家认为媒体已经进入“观点的时代”,把评论称为新闻的灵魂和媒体的旗帜。而且现实中,一些媒体调查中证实: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2006,(9):42-42
《新闻探索》2006年第2期发表宋志标的文章《论报纸时评版的失态与平衡》。 文章说,在热闹的时评和时评版背后,已滋生出不少隐患,可把它们统称为报纸时评版的失态。主要表现:一是噪音。在表达意见和“发音“方面,报纸应当拥有自己的主旋律,当然,这和报纸提倡多样化的声音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6,(5):35-35
在热闹的时评和时评版背后.已滋生出不少隐患,可把它们统称为报纸时评版的失态。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言论版是现代国际报纸言论的成熟形式。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展开,通过言论版彰显报纸个性,以观点平台争取读者,近年来也成为我国报纸发展的新趋势,形式不一的言论版、时评版纷纷涌现。当然,目前我国多数读者还没有养成关注报纸言论的习惯。因此,尚属新生代的时评版如何吸引读者眼球,培养关注本报言论的忠实读者,是报纸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广州各主要报纸不约而同地聚焦时评,先后创办或者充实各自报纸的时评版面,使时评成为广州报业的亮丽风景,也使观点竞争成为广州报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时评,不只是媒体的一个产品,更是媒体吸引受众的焦点、扩大影响力的重点,也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着力点。越来越多的报纸开设了时评版,有的已做到一天一个版。为做好时评版,《厦门日报》的做法是通过接"地气"、通"民气"的本土化、草根化操作来旺"人气",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报纸一大亮点。尤其是经济时评,它以其对最新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具有创新市场潮流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观念.迎合了市场经济社会的需要。成为了今天颇受读者欢迎的一个新闻品种,它甚至被人认为是可以影响政府决策的新闻品种。一张日报的要闻版面,如果能够每天有一篇具有新意和思想深度的时评,无疑是很耐读的电很能够提高报纸档次的。过去我们爱把言论比做报纸的旗帜,今天的情况是。言论可以反映出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雅娟  张华念 《青年记者》2004,(7):17-17,21
《燕赵都市报》和《齐鲁晚报》同属于市民生活类报纸,两者在新闻采编、报纸版面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讲求贴近性,力求以平民的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两报都重视时评的作用,为此专门开办了时评版,两家的时评版各有特色,办得有声有色,本文拟将两者加以比较,试图得到一些有启发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彭军辉 《当代传播》2007,(6):134-135
当前报纸时评专栏(版)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时评专栏(版)的开设、时评的创作以及栏目的管理上也存在较明显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版面、编辑、管理及作者等四个层面寻找对策,如此报纸时评专栏(版)的发展才能走向真正的健康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独家新闻已成奢侈品。在很大意义上说,媒体竞争已不再是新闻题材的竞争,而是新闻角度、新闻解读的竞争。越来越多新闻媒体意识到,竞争已进入观点时代,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纸媒,都大打时评牌。纵观报纸的评论版,有的突出评论的权威性、思想性,抢占高端市场;有的侧重群众参与性,主攻大众化市场。  相似文献   

16.
钱勤发 《新闻记者》2007,6(12):50-52
新闻时评的兴起与时代的发展大有关联。尤其纸质媒体要面对电视、网络的挑战,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将竞争的砝码倾向了新闻时评。有新闻界同行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量之一,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此话不无道理。现在.传媒的竞争不但在于观点的竞争。还在于文字的竞争。因为,电视、广播、网络也有各种形式的新闻时评,纸质媒体唯有以独有的观点、独特的角度、独创的文字。吸引读者。增强竞争力。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报纸新闻时评的多元化。新闻时评的空前繁荣、写作方式的多姿多彩是被“逼”出来的。不少时评专栏和专版,角度独特、风格洒脱,颇具文采,很有可读性,一扫格式化、雷同化的生硬说教。时评的形式也空前的丰富多彩,有点评、漫笔、琐谈、杂谈、絮谈、走笔、随感等等。完全有理由这么说: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的新闻时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7.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当今人类步人地球村的信息时代,媒体企图独家发布新闻早已不现实。而观点制胜却成为了媒体竞争的利器。时评,就是报纸发表观点的主要文体。  相似文献   

18.
王佳宁 《青年记者》2004,(10):55-55
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时事评论的分量、影响也因之而不同,这在各地报纸纷纷开设的时评版上已得到应证。当下报纸时评面临的问题是,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喉舌内涵不准,因某些方面走偏而影响自身的权威性;二是降格以求。一些报纸以市井消息作为评论“卖点”。结果既不可能离开党报的基本属性全然市民化,又不能在主流意识中创新建立新的关注点,一旦读者不能从这类报纸中看到法律、正义、道德文明对社会新奇现象的甄别,便对报纸本身的主流价值出现认同缺损。再从中、微观层面看,众多报纸的时评版面“大路货”较多,立论雷同,鲜有个性。一些报纸曾经试图通过开办时评版,为公众提供话语平台,但结果事与愿违。而以部分京粤报纸为例考量当下的时评态势,笔  相似文献   

19.
董天策  谭梦玲 《传媒》2004,(5):32-34
编者按在资讯不再稀缺的时代,判断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受众在资讯泛滥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对资讯的相对客观、中立的判断以及引发的对社会价值观的认知,成为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成为媒体凝聚受众的利器.当<新京报>将更具舆论引导意义的评论列为主打卖点之一,并在北京媒体中引发新的时评热时,我们把眼光投放到新型时评的发轫地--广州.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各类媒体高歌猛进开发言论的历史进程中,广州各主要报纸更是不约而同地聚焦时评,先后创办或者充实各自报纸的时评版面,观点竞争成为广州报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时事评论以及时深刻性和尖锐批评性为受众所追捧。鼎盛之时,国内创办时评版的报纸有300家之多。然而,很多报纸的时评阵地正快速失守,不少红极一时的时评版面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时评怎么了?病了!而有意思的是,《钱江晚报》在最近一轮改版中,时评版面却由原来的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