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劳动素质的高低.高素质劳动力资源是稀缺资源,低素质劳动力资源是非稀缺资源,非稀缺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博弈中自身没有定价权,提高收入水平就不具备条件,所以,教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高低,教育素质的高低同时还决定着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易程度.教育层次低的劳动者转移就业的难度大,转移就业率低;教育素质高的劳动者转移难度相对较小,转移就业率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劳动者的教育素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转移能力和收入水平,最终增加社会经济总水平和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三农”更加重视,促进贵州省广大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探讨贵州省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转移,推进贵州省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大约两亿多富余劳动力的长期沉积,很难通过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的增长、发展。获得具有平均社会收入水平的就业安排。从而最终脱离从社会贫困最底层向上缓慢爬行的命运。必须逐步向非农经济部门进行就业转移。之后,再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将这种就业转移逐步向工业经济圈和城市经济圈进行人口规模转移。从目前学界和政府达到的认识水平看,这恐怕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难以逾越的一个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人,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6.
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随社会发展而提高的话,劳动力短缺问题就会格外突出。当前,我国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扩大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劳动力资源转化也需要职业教育。而长期以来家庭作为职教投资主体的模式却限制了农村职教的发展。为此,必须设计真正兼顾农民利益的免费中职教育机制,并尽快向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7.
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随社会发展而提高的话,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就会格外突出。当前,我国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亟须扩大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同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劳动力资源转化,也需要职业教育。而长期以来家庭作为职教投资主体的模式却限制了农村职教的发展。为此,必须设计真正兼顾农民利益的免费中职教育机制,并尽快向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为样本,以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及访谈,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转移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显著,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是影响其收入水平和向城市转移是否成功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是否愿意接受职业培训,又受农村劳动力自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自身年龄是负面作用,而受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是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劳动转移理论忽略了对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受教育水平的研究,教育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很大,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基于该结论从现实国情出发,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提出对策增加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一元化的重要动力.劳动者的素质制约着劳动力的转移范围、从事的工作及其稳定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其就业资本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剖析了职业教育在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职业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