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全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首府西安举行。研讨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周末版、星期刊蓬勃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积极的社会宣传作用,交流了办好周末版、星期刊的经验,并就成立周末版星期刊研究会一事达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的《星期天》报联络《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南京《周末》等几家报纸共同发起,并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陕西日报周末版和《星期天》报共同筹办的。出席会议的40多位编辑、记者和周末版、星期刊的负责人,分別代表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哈尔滨日报、江西日报、青  相似文献   

2.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3.
“副刊式微”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很有市场,但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报纸办起了周末版,月末版、特刊等。《攀钢日报》也有了自己的《时事生活周刊》。此间,甚至有一些新闻类报纸也已经副刊化了,像《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导报》用艺的形式、故事的形式、散随笔化的笔调来表述新闻、阐述观点……纵目报海,我们不难发现,“副刊式微”之说,只就“纯学副刊”而言尚可,一般报纸副刊面临的实际境遇是在新闻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一、特点概述 在国外,无论是传统报纸还是近年来创刊的报纸,都是在版面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中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比如英国的报纸,一种称为“质量报”的版面比较严谨,诸如《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另一种被称为“小报”的版面,内容和形式追求刺激,照片比较大,有的消息不太可靠,如《太阳报》、《镜报》等;还有一种消遣性报纸,文章篇幅短小,照片较大,读者一般用来消磨乘地铁时的空闲时间。这三种报纸,“质量报”版面大多比较传统,版面变化创新主要体现在标题、基本栏、字体号及图片的安排等方面,如  相似文献   

5.
吴名 《记者摇篮》2005,(11):46-47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版面革新”的浪潮正席卷中国报界。大家已经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许多报纸都在色彩、图片、标题、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浓眉大眼的《北京青年报》、精巧细致的《新民晚报》、清雅挺拔的《南方日报》等。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是国内众多周末报和大报周末版中,坚持方向,贴近现实,锐意进取,刻意求工,以高质量凝成满纸活力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报纸。他们的“时事纵横”专版,创造性地将文摘和评论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敏感、责任感和分寸感进行精选精评,不猎奇媚俗,不无病呻吟,不浪费任何一寸“土地”,仅一年光景就奏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新乐府”,成为报纸的黄金版面。鄢烈山同志这篇文章,体现了新一代报人和政论家的风采和素养,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报纸周末版(含星期天特刊、双休刊)是社会信息和市场竞争双重催生的结果。周末版的出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四版的风格;在内容上,以较强的可读性和厚实的信息性区别于正刊。而且,它为读者所独立订阅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如《南方周末》、《周末》等)。 但是,不可否认,周末版还远未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在可读性上曾一度滑入误区,有些周末版至今难定位,与正刊无多大区别,还有些周末版形同文摘报或地摊小报。因此,探讨周末版的可读性,或许有助于周末版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国报纸“千报一面”,缺少个性和特色,表现在综合报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专业报技术性和知识性)有余,而可读性和趣味性不足。如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困惑各报多年的难题之一。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率先推出“星期刊”,1984年2月11日《南方日报》又创办“南方周末”,并成为一张独立的报纸,同年10月《参考消息》推出“周末版”。此后至今,全国省级和地市级报纸  相似文献   

10.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对版面主编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版面革新”的浪潮正席卷中国报界。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要想在争夺受众中获胜,不仅要在新闻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还必须高度重视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想方设法把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版面的吸引力。许多报纸都在色彩、图片、标题、版式等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浓眉大眼的《北京青年报》、精巧细致的《新民晚报》、清雅挺拔的《南方日报》等。促使版面改革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界对版面形式与新闻内容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更深刻地意识到恰…  相似文献   

11.
《报纸版面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3新闻战线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高级编辑王咏赋的专著《报纸版面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紧紧围绕报纸版面,论述了现代报纸的版面特点、性质和作用,勾勒了版面形式演化的历史轨迹,总结了版面编排的客观规律,介绍了一些实用技巧,还探讨了版面创新问题。全书分为《基础篇》、《稿件篇》、《标题篇》、《设计篇》、《创新篇》共五大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融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适合新闻学研究人员,特别是报纸编辑人员和新闻系学生阅读。《报纸版面学》@永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周末增刊的成功实践,推动了整个报业的进步,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100多家省、市级以上的报社,已有60余家推出了了周末报、周末版、星期刊以及类似的报纸。周末报纸的风起潮涌,加剧了新闻业的竞争,其本身也在新闻竞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版面形式上看,有四大,即:大标题、大照片、大版块、大空白;从内容上看,也有四大即:大热门、大视野、大境界、大特写。本文想初步谈谈周末专版的吸引功能以及新闻学意义。 先从周末报版面形式谈起。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9,(4):43-43
澳大利亚报纸周末版的操作方法 1.设置专门的周末版采编团队,专门办周末报纸。从采编人员中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周末版;报业集团内的网络媒体、新媒体、子报等为主报的周末版造势;与同城的电视、广播等媒体联合,提前推销报纸周末版的独家新闻。2.提高新闻质量,让不同类型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周末版面是平时的2倍。新闻质量比平时更高;专门开辟主打有消费能力人士的专版;增版不力11价,周末版广告版能占到版面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版面是报纸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标题作为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特色化版面创意中,它的制作与设置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研究版面的创新和版面的特色化,不能不研究标题与版面的关系问题。 一、版面制约着标题的出现形式 报纸版面作为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需要反映出信息量的最大化。同时,它还受审美方式的制约,要特别考虑读者阅读便捷等审美要求。版面的形成首先要考虑这些基本要求和报纸的总体风格。因此,对标题这一要素不能不有所制约,以使局部服从“大局”。 这种制约,首先体现在标题的制作上。人们把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眼…  相似文献   

15.
3月6日,《人民政协报·周末版》头版只在报纸上方印着“国际奥委会考察团今日到京”的书法体大字,另有一行小字为“好新闻不在多”。其余的版面  相似文献   

16.
有限的空间无限的追求——浅谈报纸组版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要赢得读者,版式是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是办报思想的体现,是报纸风格与个性的标志,也是编辑部发言手段的一种非文字语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报纸这种特殊商品,在讲政治的大原则下,也要进入市场参与报业竞争。一家报纸的版面形式让读者一见钟情,愿意掏钱去买,其编排手段与组版艺术就必须独具特色。组版艺术,是版面的设计者把审定编发的稿件,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按照读者的视觉习惯及美学原理,对版面中长短文章的分布,标题形式的变化,字体、字号的选择,水线、花边、网纹的应用,版面的色彩关系进行组合协调,使其各得其所,产生相对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18.
财经:报业竞争的下一轮分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家林 《当代传播》2001,(5):72-73,75
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已酝酿一年多的新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于去年11月23日登台亮相,并于今年元旦正式创刊。该报一推出就是对开32版,版面分焦点、业界、IT、财经、管理、评论和生活7个部分。由发行量达150万份的《南方周末》报社承办,自然秉承《南方周末》全国性的信息采集力量和广告发行资源,对财经类报纸市场的冲击力绝对不可小觑。在北方,经营得较成功的财经类报纸《中国经营报》去年10月宣布招兵买马,在新的一年里增办16个大版《财经周刊》,从而使之成为周二报。2000年不仅仅是《中国经营报…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以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扩版和创办新报热潮。“扩大版”、“周末版”、“星期刊”、“特刊”纷纷亮相,各种新报如雨后春笋。仅山西省太原地区就涌现出《发展导报》、《星期天》、《良友周报》、《家庭生活报》、《工人生活报》、《企业家参考报》、《商报》等十几家新报。而其中,《发展导报》来势最猛,在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影响较大。 纵观已出版的30余期《发展导报》,除它自己所宣称的“全方位、大视角、深层次、高格调”的特点以外。我觉得在标题制作上勇于创新是该报版面的最大特色 传统意义上的标题一般最多分三层。即“肩题、正题、副题”。报纸上常用的是两行题,就是主题、副题或实题、虚题。 《导报》在标题制作上打破常规,独创了一种适于自家报纸的方法,暂且称之为“套题”。其特点是: 首先,敢于占版面,上大字号。标题所占版面一般是正文篇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字号常用最大字号,而且常常用电脑扩大字体。仅就山西来说,《导报》常用字号是一般报纸轻易不用的。 其次,全方位、多层次,突破传统的三行题。除肩题、主题、副题外,还有提示,即把全文的中心思想或精采的人物语言单独拉出成题,放在显要位置。还有类似  相似文献   

20.
大凡地、市、县党委机关报和各种专业报、行业报、企业报,都是四开四版的小报。四开小报的版面美化对一张报纸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小报的版面美化决定了它的生存与活力。版面是报刊内容的编排形式;设计版面,就是遵循一定的编排方法和规律,把各种各样的稿件、图片、插图、刊头、标题等有机地组合、搭配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