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是一首赞歌,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拿起手中的笔为"母亲"写下篇章,涂上色彩。老舍先生《我的母亲》一文朴实无华而又意蕴丰富的文字给我们带来母爱的冲击,句句饱含真情,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式母亲"的传统美德与丰满的爱。  相似文献   

2.
【本课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她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前四节分别叙述大地母亲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博爱之情,第五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作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全诗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学校及学生状…  相似文献   

3.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长篇小说《母亲》《母亲》是高尔基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它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部广泛地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革命导师列宁给予它以崇高评价,明确指出这本书“赶写得很好,这是一本必需的书,很多的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母亲》写于一九○六年。它是根据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5.
1926年4月25日晚,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灯火辉煌的米兰斯卡拉剧院举行盛大首演,中国民歌《茉莉花》成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之一。《茉莉花》是普契尼1920年从他的朋友、曾经出任意大利驻中国领事的法西尼公爵家的八音盒中"捡"来的宝贝。他将这首"很中国的音乐"多次用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交响乐队等形式巧妙地运用在歌剧里,还改编成合唱曲《月亮出来了》。借着《图兰朵》的盛名,这首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6.
《战士与母亲》是一首抒情的军旅歌曲,诠释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儿子对祖国的衷心和热爱。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体现出最真挚的情感。本文主要是对其背景、旋律、演唱技巧、曲式结构、伴奏织体等方面作出浅要的分析,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作品整体,更好更完整的诠释《战士与母亲》这首歌曲,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冲击。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首抒情小诗:《纸船——寄母亲》。这是冰心思念母亲的一首诗。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多媒体展示):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感受。3.诗意地仿写。师:我们读诗,要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要知道作者写诗时的情境,这就是读诗的背景。下面一起来把这段文字读一下(多媒体展示):冰心生于1900年,1999年去世。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在许多文史家的眼中,冰心是中国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1923年,23岁的冰心从上海乘船赴美留学。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海上,冰心写下了这首思念母亲的《纸船》。冰心诗文的…  相似文献   

8.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b6n m cJ d已O花 浴 告二、填空1.《金色花》的作者是——(填国家名)的著名文学家,这首诗是由我国著名作家翻译的,他的代表作品有《——》等。2.《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她原名——,是我国著名的——,她的代表作有《__—》《——》《——》等。这首《纸船·寄母亲》表达了她的感情。三、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长{;;二载㈠二四、根据语境,在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又在新叶上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我暗暗地在那里,却一声儿不响。 3.你会——到这…  相似文献   

9.
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一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  相似文献   

10.
正当您惊喜地看到宝贝的第一个笑容;当您欣慰地听到宝贝的第一声咿呀学语;您的小宝贝,在您眼里,一定是最可爱的天使,这些美丽的瞬间,每个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录。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期刊《父母必读》杂志11月8日携手安奈儿童装、宝贝模特网、京正孕婴童展览公司、美吉姆广州白云君华中心,在广州成功举办"我要上封面"大型线下活动。现场50多位宝贝各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2,(3):159-159
才闻兔岁凯旋曲,又唱龙年祝福歌。龙年到来之际,《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邀请孕妈妈们欢聚一堂,送上新春特别节目——孕妈妈新春联谊会。活动现场,特邀著名孕产专家席雪老师进行大型互动音乐讲座,同时《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的长期合作伙伴多美滋奶粉、菲仕兰鱼;SDHA、丽家宝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及宝贝优国际摄影机构带来了好玩的互动游戏,并为孕妈妈们准备了丰厚的新春礼品,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去感受现场的热闹气氛。  相似文献   

12.
<正>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呵,母亲舒婷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首流于我国20年代到30年代著名的学堂乐歌《送别》,流畅顺口,词曲结合贴切自然,犹如天衣无缝,触景生情, 唱上一曲不由勾起人们对旧事的怀念, 产生凄凉、悲伤之感。 《送别》联想到另一首最早由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rdway)词曲的《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是三段词,在最后八小节有似副歌,三次重复“梦中的家最温馨,回忆起童年和母亲;每当我夜里一觉醒,总是梦见了家和母亲”。这首歌把歌者和听众带到温馨甜蜜的意境之中。(见1984  相似文献   

14.
《春蚕》一课的理解和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一、内容理解《春蚕》一课通过母亲为了给子女筹集学费而不辞劳苦地养蚕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真挚的爱和“我”怀念母亲、爱戴母亲的思想感情。文章共写了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养蚕季节怀念母亲;第二自然段讲母...  相似文献   

15.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十九世纪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的最著名的一首。1867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合唱曲,就请施特劳斯帮忙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施特劳斯对它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如同对母亲一样热爱、熟悉。他在一个傍晚,漫步在街上,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好朋友、诗人格涅尔家里。他把自己的感受讲给诗人听,诗人  相似文献   

16.
继小品《超生游击队》之后,荧屏上即生出一首中外合营的《超生游击队之歌》,系用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填词而成,着意对计划外超生的讽刺。虽然新词与原曲情感相去甚远,有一种不严肃的玩笑味,但撇开作品本身不谈,在类别上.却是我国歌坛少有的一首讽刺歌曲。  相似文献   

17.
《母亲》是高尔基的著名长篇小说。列宁给《母亲》极高的评价,称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许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20世纪初,在作家的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附近的工人区索尔莫沃,工人运动高涨。1902年“五一”节,在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下,工人举行了政治性的示威游行。当时高尔基和地下党组织有密切联系,并熟悉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彼得·扎洛莫夫和他的母亲安娜·扎洛莫娃。《母亲脉是以索尔莫沃的工人运动为背景,以扎洛莫夫母子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写成的。扎洛莫…  相似文献   

18.
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是歌剧《唐.璜》中一段非常抒情的男高音唱段,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抒情、风格典雅,洋溢着古典美的气息,然而演唱难度大,素有男高音"试金石"之称。文章介绍了作品的情节背景,进行了音乐分析,在演唱处理方面,从声音、气息、元音、节奏节拍、音准五个角度论述了这首咏叹调的特点以及演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声乐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声音特点和演唱重点,提高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9.
《纸船》“诗无达诂”,是对鉴赏诗歌“个性化”的一种描述。《纸船》是一首抒情小诗,写于1923年,是冰心23岁时从上海乘船赴美留学途中,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海上写给母亲的。要个性化地读诗,恐怕要先了解冰心诗歌的个性。老师的“导入”,就清楚地提示了冰心诗歌创作的与众不同:冰心诗文的魅力是那娓娓道来的温婉的调子,是水一样的柔情,是金子般的童心。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在许多文史家的眼里,冰心是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这是解读冰心的法门;同时,它又营造了鉴赏《纸船》的氛围,定下了鉴赏《纸船》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春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尽管三年级还不要求学生归纳中心思想,但是如果对它的主题思想缺乏认识,学生也就不容易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文章通过记叙母亲养蚕的艰辛,赞颂了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和爱戴之情,是一首伟大母爱的颂歌。从课文内容来看,作者详细地描写了母亲养蚕的过程和种种艰辛,把母亲一颗爱子的拳拳之心,呈现在读者面前,伟大的母爱,是母亲不辞劳累的动力。从母亲的神态来看,为什么当蚕儿生命开始后,她是“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呢?是因为这小生命的诞生,使母亲的心中升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