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昊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1,(7):301-302
"小报"是"一种社会传播方式,是大众表达的潜在论坛"。"小报"里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离奇故事,正是这种潜在论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有不同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各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现状。本文从"小报"中最大的卖点——女性,来讨论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小报"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傅海 《新闻界》2012,(17):77-80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7)的小报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北京小报为代表的北方小报风格和以上海小报为代表的南方小报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小报侧重时政,格调严肃、庄重,上海小报内容侧重休闲娱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北京小报和上海小报在数量、种类、发行及办报规模方面各有所长,小报文字风格显露的地域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3.
浙南日报是浙江温州市委的机关报,是一张综合性小报。作为一级党组织的机关小报,是不能照套大报模式的。如何扬己之长,弃己之短,使小报办得读者爱看,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摸索探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方面体会。一、不步大报后尘,根据自己的情况组织报道。小报跟大报,在十年浩劫中,几乎成了一条不准超越的新闻法规。三中全会后,我们  相似文献   

4.
陈金 《青年记者》2020,(5):96-97
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在英国迅速崛起,英国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的政治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政治媒介化的后真相时代,如何设置受众关注的议题并迎合其情感诉求,成为政治传播中的关键问题。①英国小报的右翼民粹主义传播实践有哪些特征?其话语叙述又基于什么逻辑?《每日快报》是英国的主流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每日快报》为案例,分析英国小报在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传播中的特点和话语叙述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干那行,就要叫那行的苦。做了几天小报编辑,我不免又要叫几声苦了,小报小办,文章要小。而有些通讯员来稿却偏偏是长文章,小报编辑十分苦恼。一般通讯员来稿都是为大报写稿时,用复写纸为小报顺带一份,所以稿子往往偏长;或者也有专门为小报写的,但为大报写文章的习惯还没有改,文章还是很长很长的。这些稿子,通讯有三五千字,消息也有近千字的。小报编辑从若干来稿中好容易挑出一篇  相似文献   

6.
探析宋代小报出现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报,作为坎坷的民间报纸,在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报为什么偏偏诞生在积贫积弱的宋代,它与邸报的关系是怎样?本文将从宋代官报的发展态势、宋朝的社会环境以及物质准备三个角度来解析宋代小报诞生的原因,说明小报在宋代出现并非偶然,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张悦悦 《东南传播》2010,(6):125-126
宋代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间报纸,它的出现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本文试图从宋代小报的新闻性着手,探究宋代小报新闻性的表现、宋代小报注重新闻性的缘由以及宋代小报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市县报,人们往往把她与省以上大报相比,习惯地称她为“地方小报”. 小报以城乡的基层干部、广大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小报小办,很受欢迎.许多读者反映,每当送来了各种报纸,大家首先抢看的是当地小报,“亲不亲,故乡情”.近年来,全国报纸发行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大报普遍下降,小报稳中有升.这是需要人们思考的. 现在各地的小报星罗棋布,展示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前景.这是因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处在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稳定发展的上升时期,而作为为振兴  相似文献   

9.
蒋京兰 《东南传播》2011,(8):153-155
尽管报业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是小报却以开掘小众市场来避开锋芒,并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对兰州市面上零售的小报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本文认为,异地小报恰当地运用了小众市场策略,将自身与其他报纸在报道内容上实现了差异化,在采编和销售策略上降低成本,从而使其在都市报和综合类报纸的竞争真空中得以顽强存活。  相似文献   

10.
三问小报化     
此刻,面对自己刚刚编辑出来的一叠<深圳特区报>周末版,我不由得想:在风起云涌的大报"小报化"浪潮中,我眼前的这份大报,是不是有朝一日也会变身小报呢?难道,小报,真就是大报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我们石家庄地区小报——建设日报,联系实际,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的新闻改革工作,在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改革探索中,已初步积累了一些办好小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赵子薇 《青年记者》2017,(17):116-117
在日本,小报是相对于大报而言的大众化廉价报纸的别称.日本现代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奠基人小野秀雄将小报定义为“与政论本位的大报相对应的娱乐本位的报纸”,①西田长寿在其著作《明治时代的报纸与杂志》中,继承了小野秀雄的观点,将小报定义为“通过平实的笔触,主要报道世间百事的、标注注音假名的报纸”.小报不持有确切的政治立场,标榜不偏不党,把所有阶层皆视为自己的报道对象,取得了很大的发行量.当今,在日本报业占有重要地位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全国性报纸就是由小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长江航运管理局的长江航运报,无论是在线长2,500多公里,6,000多个基层单位的本系统中,还是在武汉和湖北省的城市企业小报中,是颇有影响的小报之一。其原因在于办得有特色,深受职工群众欢迎。长江航运报创办于1954年,于1977年复刊,现为周双刊。在复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该报小报大办,办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上海小报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小报与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渗透,不仅孕育产生了像上海《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这些在全国报刊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型日报,而且也直接导致上海小报的诞生。这种催生作用我们可以从李伯元主办的《指南报》和开中国小报风气之先的《游戏报》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英国严肃大报的代表之一《泰晤士报》正式“瘦身”,以四开“小报”的形式出版。在英国,高级严肃报纸以小报样式出版早有先例。1992年《卫报》就已经把其第二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2003年9月30日,《独立报》在继续出版对开大报的同时,还出一份同样内容的小报版,两个版本在市场上同时销售,价格也一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大报或者小报。2004年5月开始,《独立报》彻底转型为小报。《泰晤士报》2003年11月26日推出小报式样的版本,“大小并行”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全面取消了大报版本。《泰晤士报》改版…  相似文献   

16.
媒体号称三权鼎立政府的第四根支柱,应当在提供信息、教育宣传、娱乐大众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媒体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确保政府行为的方方面面均受到问责制度的监督。多年以来,报纸——构成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互联网和新闻网站的崛起而带来的挑战。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小报继续繁荣兴旺,而大报却纷纷面临发行量缩水、收入减少的局面。本文《小报的道德困境》主要以英国为背景,分析了一些小报触犯道德伦理底线的案例。本文的目的是探究究竟什么才是推动小报发行量的真正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道德伦理问题的。本文对各种文献进行了分析,以追踪英国小报的流行趋势。本文认为,小报屡屡触犯道德底线,部分的原因是受小报风格的制约,即小报所报道的新闻的类型,同时也因为新闻道德本身缺乏普世接受的标准和界定,因此围绕伦理问题总是争议不断。本文的结论是:现代报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激烈竞争的局面下维持较高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报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报难,小报更难。我们在坚持开展批评中,尝到了甜酸苦辣各种滋味。小报抓批评性报道的困难,主要在于地市县报的天地有限,不仅当地看得见摸得着,不是这个亲戚,就是那个朋友;而且可以找上门来,说情吵闹。因此:一是采写难,由于小报与群众靠得  相似文献   

18.
10月下旬,西子湖畔,在华东地区13家城市报纸的座谈会上,我们结识了一批新闻界同行。这批同行,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都是“办小报的”。所谓“小报”,是指杭州、南京、合肥、济南、南昌、厦门这类省辖市的报纸。这类报纸,一般都是4开张,所以他们自称“小报”好几位“小报”同行,为人热情直爽,说话开门见山。一家“小报”的副总编辑,初次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小报崛起,其中地市报纸已近三百家。小报虽小,却五脏俱全,办好一张小报也决非易事。在10月召开的全国部分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上,我结识了几位小报的总编辑,听他们谈了办报的甘苦。气魄古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颇有燕赵遗风。他在大会上谈做总编辑的体会,题目就是《  相似文献   

20.
有的同志看到各种服务性、专业性的小报纷纷问世,发出这样的感叹:“小报挑战,省报难办!”难在哪里?一曰难在省报是“二级站”,联系群众没有市县小报那样密切。对此说法,我觉得不可苟同。省报在我国报业结构中属于第二层次,居“二级站”的地位,在接近读者和发挥新闻地理接近性方面的优势固然不如市县小报,但它联系群众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