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类型的城市特征出发,针对新近成立的一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如何进行城市国际传播,提出三种典型路径:一是聚焦城市发展的产业化传播路径。如重庆、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名城,扎根城市特点,服务城市制造走向世界,将城市故事、产业故事和全球叙事有机结合;二是突出城市文化的区域化传播路径。如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要扎根湾区文化、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以对话交流拓展国际传播;三是注重城市连接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上海这样的全球都市来说,数字化是对标全球城市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经由城市界面的大众个体化生活实践,更有利于城市精神、文化和历史的全球传播。产业化、区域化、数字化并非城市国际传播的单一路径,而是城市国际传播的复合路径。总体上,不同地区城市国际传播中心在服务和探索城市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都可采用以产业化作为故事内核、区域化作为文化承载、数字化作为创新连接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形成城市自身独特的品牌和传播力是城市化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城市形象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全球竞争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优势,并通过艺术传播的加持,形成可感知和可认知的城市品牌价值内涵,提升城市形象的独特性与吸引力,已成为城市国际传播、构建城市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城市品牌及其传播力建设,既要有艺术的想象,也要有科学的路径和方法,特别是艺术思维、艺术思想和艺术方法,在城市品牌塑造和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人文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加强城市传播是人文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容器。把握城市传播作为品牌化进程和作为社会互动和意义交流过程的两个属性,是发挥城市传播在人文交流中重要作用的关键。以城市传播促进人文共同体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城市交往、以旅游和文化活动为抓手提升城市体验,另一方面应深耕城市品牌化进程、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二者并行共进,构建温和、开放、富含人类情感的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武术套路正处于进入奥运会的冲刺阶段,但其在国际传播层面面临着传播路径传统、术语翻译词不达意、本土术语缺位等问题。强调文化的“转型”和“超越”的转文化传播理念为以上问题提供了“受众导向的适应性传播”新思路。现代武术套路以规范性训练、竞赛为表现形式,吸收借鉴了国际竞技体育文化,蕴藏着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转文化传播的产物和优质载体。这一思路要求在现代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海外受众的传播主动性,拓展现代武术套路的综合传播路径;强调主流媒体的把关作用,做好传播素材质量把控,引导传播者着眼于微观叙事和现代武术的精神内涵;同时做好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平衡,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最终实现现代武术套路国际传播中主体、层次和重心的“转”。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是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性支撑。包括新闻传播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正在探索构建国际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当下,需要进一步理清各个学科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历史逻辑、理论视角和经验边界,进一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原创力、行动力和连接力,进一步发挥各类智库在知识生产和思想引领方面的潜能,努力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西方展开了新世纪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国际舆论交锋。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以及部分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调整,国际传播的机遇和挑战也发生了新变化。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传播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加强中外交流,弘扬长征精神,将传播重心放在外国普通民众“大多数”,把传播内容同当地人民的利益和需要相联系,使传播渠道侧重于外国新兴网媒平台和大媒体,重视发挥新生代年轻人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赋予国际传播主体更大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以下简称英语频道)在国际社会上得到的认知度和认同度逐渐提高,原因之一就是在对外传播中能够尽量以外国人愿意接受的方式“说话”,使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39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港澳和台湾地区主要城市的国际传播影响力进行评估,发现香港、北京、上海、澳门、台北、重庆、武汉、深圳、西安、广州依次位列前十名。在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榜单中,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深圳、西安、广州、杭州、成都、青岛名列国际传播影响力前十名。报告揭示了中国城市在国际传播中存在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南北差异显著、国际主流媒体报道显示度整体不高、网络传播水平普遍较低、媒介形态较单一、叙事话语不丰富的问题。最后,报告从凸显城市特色优势、提升主流媒体呈现、强化网络矩阵传播、打造全媒生态体系、发掘叙事话语资源五个方面,为城市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新时代全球文明观的最新成果。它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国际传播秩序重构中发挥着重要的文明驱动作用。因此,需要在把握全球文明倡议与国际传播秩序重构内在逻辑、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其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推动文明传承创新、增进人文交流合作中的现实指向,并以间性、具身、多元、人文为实践原则,促进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媒”是国际传播领域的创新理论之一。“以人为媒”以社会关系网络、平台化思维与用户生产内容为理论基础。从受众层面来看,国际传播要从受众思维向“传受一体化”思维转型,推动海外受众的再创造、再传播与互动交流;从传播角度来看,引入“人格化传播”模式,打造个人化传播主体,构建个性化人设,创新生活化内容,借助社会化传播,实现国际传播的传播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1.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出访学者在国际传播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怎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中外沟通的桥梁学者在对外传播中因为其具有的独特优势,正在日益发挥架设中外沟通有效桥梁的作用。这种优势主要在于学者一般都通晓中外文化,了解双方国情,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有计算与情感两个分析维度: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精确营销、用户画像、舆论分析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大数据计算出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内容;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于国际传播目标用户的了解,使个人化传播成为可能,从而给传播内容“情感赋能”,让不同的用户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与个人化的情感依赖,给“情感传播”提供策略支持。本研究综合对两个维度和国际传播多元主体的认知和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14.
孔子国学智慧影响历久弥新,思想传播启蒙世界。孔子学院建立秉承孔子思想和谐理念,蕴含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刻的哲理内涵,通过向海外国家推广汉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促进人文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借势“汉语热”助力传播中华文化。孔子学院作为友谊和平的使者,在增进各国人民了解中华语言文化、巩固文化传播成果、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孔子学院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探索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播途径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乔木 《对外大传播》2006,(12):13-16
“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暨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就如何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适应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时代暮求。在全球化大潮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对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方略和对策。 在传播界看来,本次论坛有几大亮点:专家学者发言靠近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大会发言论点清晰,和与会者形成互动:分组讨论时的专家点评敏锐准确。 《对外大传播》作为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和媒体支持单位,参与了这场关乎我国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讨论和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是话语的竞争。就话语的某种“语法”分类而言,可分为“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元话语是“有关基本命题信息的内容以外的话语”,指“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和反映篇章所传达的信息的一套机制”,在话语建构方面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掌握各种话语及其建构技巧,可提高国际传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国际传播组织属于专业性的国际组织。在信息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传播组织的作用愈加凸显。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国际传播组织已达600多个。随着国际传播组织数量的增加及其职能的专业化,对于其发展的动因进行研究势在必行。国际传播组织同其他国际组织一样,是人类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高级形式。作为专业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传播组织,伴随着国际传播专业领域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性的(无论是全球的还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在创立国际传播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传播组织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14,(10):56-57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传播全媒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被公认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时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适应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的全新变化,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涉外活动、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作用,努力在国际上发出正面声音,塑造正面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创新传播理念,提升国际传播的说服力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传统意义上内宣、外宣和网宣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留学生作为上海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上海文化国际传播、展示上海优质国际形象、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等方面作用不可小觑。该文在梳理江南文化、上海文化、海派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课题组自身研究与突破,深入思考上海高校及留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战略方面的角色定位,切实响应和参与新一轮“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20,(5):63-6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全面盘点国际传播资源,鼓励中央和在沪外语媒体深入一线采访,引导驻沪外媒客观报道,用好在沪跨国企业和在沪外籍人士等各种渠道和资源,在全球各地坚定发出中国战疫声音,讲述上海抗疫故事,尽最大努力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引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国际知名政经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