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于科技新闻报道,讲故事的技巧和科学含量同样重要。近几年,通过科技手段确认战争士兵遗骸的新闻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综合分析国内外媒体对此类科技新闻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科技对外报道具有借鉴意义。"科技"需要"人的故事"来解读“在抗日战争中牺牲70多年后,‘士兵D02324’终于找回了他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人。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DNA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让抗战英烈邹开胜的身份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先来讲个教学故事。一位优秀小学教师上公开课时说:“古人就是聪明,他们掌握了造字的规律,凡是和树有关的字,都有一个‘木’字。”讲到这里,一位男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但老师就是不给他机会,而这位学生的手也一直举着。众目睽睽之下,那位优秀教师终于招架不住,她几乎是愤  相似文献   

3.
一枚硬币     
最近,我去拜访一位商人,和他谈话时,他一直在旋转一枚硬币。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为什么把玩一枚硬币。他说:"我在念大学时,一次和室友穷得只剩下一枚硬币。我们靠奖学金和打工勉强凑够了学费。我们都是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父母以我们为荣。我们的生活主要靠父母每月寄来的不多的钱维持,可是这个月我们的家里都没有汇钱来。他说他已经和家人谈过了,他们家也实在拿不出钱了。那是一个星期日,我们总共只剩下一枚一角硬币了。"我用那枚硬币给500里外的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母亲接的电话,我从她的声音听出家里出事了。她说我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农承包了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带领家人以"愚公移山"精神,经过20多年的辛勤播神和耕耘,在他垂暮之年终于使一座荒山变成了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此乃传为佳话,令人敬仰。这座山也变成了一座值得纪念的丰碑。老人现在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每天到山林里走一走、转一转,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乐享自然安逸的晚年生活。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先生放弃繁华大都市喧嚣的生活,毅然来到乡下开始自己的养猪事业,这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外卖窗口,演绎了这样一串故事。生意不大好,我和同事谈到了下一代——说起了她的孩子。同事是位年轻的母亲。文文已经三岁了,但很贪玩,她说,以至家人喊他回家通常很难,倘若去找……又没那份心情。  相似文献   

6.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看他演出,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他了,今后非他不嫁,而她那时才16岁.  相似文献   

7.
一个从很偏远农村出来的男子,很努力地念书,考上了大学。为了他的学费及生活费,田地里的父母日出而作日暮而归,老父亲的白内障因为没钱治疗而几乎看不清楚东西。他也很用功地学习,大本毕业后考上研究生,最后又考上了博士。很光明的前景在他面前。优秀的男人当然有女生抢着要,高校副校长的千金就爱上了他,娇媚的她让他觉得生活很是满足。可是,当她知道他的家在很穷的农村就不依不饶了,大骂他的血管里是"红苕血"。副校长利用某些关系让他  相似文献   

8.
伸手     
她打开窗户时,发现了双手搭着窗沿壁虎状吸在墙上的他。她用双手捂住了嘴,惊吓得几乎要窒息了。他也惶恐得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9.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什么样的? 毛里求斯人苏玛觉得是奇妙的.一条发给家人的《疫情防控指南》视频,经过转发竟有25万人观看,让她体会到"一夜成名"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男孩和菁恋爱的时候,总是走在她的身后。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和我走在一起?"他憨厚地笑笑说:"哪能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哩。"但她总觉得有一种孤独感,缺少安全的感觉。但她总会得到他及时的提醒:"前面有个坑。""车来了。"等到车子急驰而过时,他就把菁往旁边拉一下。  相似文献   

12.
她想她是海     
七八岁的时候,她很喜欢恒生叔。恒生叔一头怒张的鬈发,腿上的牛仔裤永远是破的。她注意到他时,他就微微一提裤脚:"这是我上次去西藏的时候,青藏公路的车太颠簸了……"他滔滔不绝给她讲雪崩遇险、藏女奇缘、在无人区逃生的种种情景,她如饥似渴地听那丰富而感伤的经历,像海洋全无防范地迎接怒吼的大江。然而母亲不过淡淡一笑:"恒生呀……"很快,她知道了恒生叔的落魄。他在周末若无其事、仿佛偶遇地到她家蹭一顿饭,一边吃一边点评新闻联播:"这地方我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在美国美中友协的老朋友姬恩告诉我一个故事:一次,她接待一个中国代表团。临回国时,代表团团长很想给他夫人带个象样的美国礼品。于是,姬恩带他去了相当高档的西尔思百货商店。挑来挑去,他终于选中了一双皮鞋和一个背包,设计新颖,制作也很精美,当然价钱也不便  相似文献   

14.
正祝希娟是我人生中特别钦佩和羡慕的偶像。我与她同一年投考上海戏剧学院并都被录取了。但后来我被新华社“挖”走,成了一名国际新闻战线的记者,从此与上戏失之交臂。而祝希娟一直在文艺领域耕耘,成绩斐然。我始终关注着祝希娟的前途命运,写这篇文章也是出于对她的敬重和爱护。寻找“火辣辣的大眼睛”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导演谢晋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出差,其实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挖人”。他受梁信编剧之托,前来寻找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当他路过学院的一间排练场时,无意间看到里面有一对青年男女正在  相似文献   

15.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给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  相似文献   

17.
身边的幸福     
女孩住在一个小县城里,长得眉清目 秀。女孩那年十六岁,正读高中,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孩,两人互相说了许多爱慕的话,女孩眼中的男孩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两年后,男孩考上外地的一所高校,女孩的初恋就这么结束了。 女孩上班了。追求她的人很多,但她始终惦记着远方的男孩。喜欢她的人终于一个个都慢慢远去了,只有一位小伙子一如既往,始终默默地关心着她。家里人劝她;他对你太好了,你还等什么呢?嫁给他吧。女孩经不起家里人再三的劝,就嫁了。婚后,女孩每天早晨醒来,早饭已经摆在桌上,下班回家,晚饭也  相似文献   

18.
背景链接:1997年4月15日晚,正在湖北省广水二中读高二的杨德超,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上晚自习。他的父亲突然来学校看他。在老师办公室,他意外地看到姐姐杨艳梅也来了,姐姐目光呆滞,蓬头垢面。为了供他读书,姐姐15岁就出去赚钱。3年前,姐姐又南下广东打工。父亲告诉杨德超,在1个多月前,杨艳梅在回家路上遇见3个歹徒,试图强奸她,杨艳梅坚决反抗逃走,3个人追上来,狠狠打了她一顿。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的杨艳梅慌不择路地逃跑,一路惊吓,徒步走了40多天,来到河南信阳,经过一番辗转,消息才传到家里,于是父亲把她接了回来。姐姐遭遇生死劫难后归来,杨德超却因为忙于高考,无暇给杨艳梅太多的关心、杨艳梅由于受到惊吓患了精神分裂症,父亲把杨艳梅当做累赞,强迫她嫁给了一个陌生男子,她经常遭到丈夫的打骂。2001年7月,杨德超大学毕业决心考研。在考虑自己前途时,他却没有顾及姐姐的境遇。2002年,杨艳梅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出走了!杨德超终于实现李心中的梦想,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但他内心却并不宁静,对姐姐的愧疚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3年研究生期间,杨德超四处寻找姐姐的下落,却杳无音信。2005年9月初,杨德超以真名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封忏悔信,在这封题为《给父亲的一封信:是什么泯灭了我们最起码的良心?》的忏悔信里,杨德超不但将自己灵魂的丑陋面展示在他人的道德眼光下,还毫不客气地批评父亲兄长。忏悔信中,杨德超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请求全国的网友帮助他寻找姐姐。  相似文献   

19.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笔:"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然后挑了几株最壮实的准备栽在门前。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腿就有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有些犹豫。但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终于点了点头——就算它最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