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汲古阁刊《宋名家词》本《竹山词》、明抄《百家词》本《竹山词》与黄丕烈校理本《竹山词》,为《竹山词》传本中最重要的三本.三本各有胜处,而由黄氏所校本得《竹山词》元本目录之全目及其卷中脱佚之篇,由汲古阁本得元人题记之全文,二本价值又在明抄《百家词》本之上.而《历代诗馀》、《词综》、《词谱》、《词律》所采蒋捷词与以上传本文字多相异,于《竹山词》校勘有重要参校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3.
旧红学家以《左传》为标准评点《红楼梦》,其观点源于金圣叹。《红楼梦》传承于《左传》主要表现在叙述场景安排、人物刻划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徐幹作《中论》,世有传本。本文作者撰《中论校注》,以清钱培名校补本为底本,又据俞樾《中论札记》等再加以校勘,并加详注,作此《校注》的补记考释一文,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继《学术不可负前人,欺后人》再次考辨《焦氏易林》作者之谜,通过西汉前中期两部反映统治阶段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与《焦氏易林》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对照分析。运用大量实例确证,《易林》作者的思想与贾,桓二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且同是西汉前中期社会状况的近距离反映,因此决不可能出自王莽至东汉初期的崔篆之手。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万物有灵论”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基本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之英雄主义精神和生死观的生命线,萨满教“三界说”在《江格尔》里体现了“神本文化”,而萨满教的控驭行为(巫术)则反映了《江格尔》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史诗《江格尔》的基本故事情节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历时性的艺术体式之一,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长期忽视对诗的共时性理解。就《楚辞》、《诗经》的研究而言,运用共时性理解可以解开其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诸多谜一样的问题,如《离骚》“求女”、《九歌》“事神”、《诗经·桑中》“思孟姜、孟弋、孟庸三人”的真实内涵,《离骚》一诗的多元隐喻模式、其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诗经》的语言形式特征,以及历史“语境”中共时性要素对解读《诗》、《骚》的意义等。共时性理解法与目前流行的那种逸出文本,并最终导致文本整体性消解的所谓文化分析法不同,它主要是文本分析法,重视文本中各相关要素的互相规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史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以西方的史要领来衡量东方农业民族的史我诗本一个民族历史的诗体叙述。对于东方农业民族而言,农业史是史诗的重要内容,土家族的《摆手歌》提供了东方农业民族史诗的范例。据此,《诗经》中讲述周人的起源史、农事史、迁徒史、西周开国史的叙事是周人史诗的主体部份相关的颂神诗则是史诗的副歌。周放的史诗并非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相似文献   

9.
加西哑·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一个依山傍海的小镇阿拉卡塔帚。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恶时辰》(1961)、《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短篇小说集《蓝宅石般的眼睛》(1955)、《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电影文学剧本“绑架》(1984),文学谈话录《希石榴飘香》(1932)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告的故事》(1970)、《米格尔·利廷历险记》(1986),2004年出版了他至今为止的最后一部小说,一百多页的《回忆我忧伤的妓女》。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甲诗的某些诗句,句型与乙诗中的某些诗句、句型相同相近,因而构成了两诗之间的血缘联系,我们称之为“《诗》血缘句”通过对它的研究,对《诗》的创作形成,成诗的时间、诗的作者、流传、传授过程、分类,诗与音乐的关系,《诗经》时代人们的对诗歌的理解,诗的创作手法、诗的注疏等一系列问题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文学经典作品普遍存在着预言现象。本文以中西文学经典之作《红楼梦》和《百年孤独》为例案,运用共同性比较手法,研究文学预言造成的结构机制、。文化艺术原因,从而揭示经典之作中文学预言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收入高中《语文》和中师《阅读与写作》等教材中的古文《阿房;宫赋》的一些注释,对作者丰富巧妙的文意有曲解和遗漏,并予以摘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欣赏坏是教学,应从根本上,从丰富的意图上探求明了,才利于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自唐代传入中国后 ,其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传播过程中 ,其翻译节拍远远滞后于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播 ,其重要原因在于 :《古兰经》在穆斯林心目中有神授性质 ,阻碍了穆斯林自身对《古兰经》的翻译 ;穆斯林在中国没有同统治者积极合作 ,阻碍了《古兰经》的翻译步伐 ;统治者的戒备与独尊心理 ,抑制了对《古兰经》的研究和翻译  相似文献   

15.
由于观念与认识的不同,对《诗经》中的作品《葛屦》出现一些不一致的看法本文试通过对“葛屦”、“可”、“裳”、“要、”等词、句的分析和研究,对《葛屦》的主旨作出一个新的解释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抑》是一首卫武公对周平王的诫勉之诗 ,当作于《青蝇》、《宾之初筵》之后 ,大致在周幽王十一年 (前 771年 )至周平王三年 (前 768年 )之间。  相似文献   

17.
《天城石壁记》是研究宋元万州之战最详细、最可靠的原始史料,有些记载可以补正《宋史》、《元史》之缺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十善法门白史》的成书年代和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其成书年代,有元代说和明代说,关于其性质,有史学著作说和法律典章说。与上述诸说不同,本文作者认为《白史》成书于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指出《白史》既不是史学著作,也不是法律典章,而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并对《白史》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死水》、《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爱国主义新诗在意境、情调、体式的方面的分析,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中格律体和自由体新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十大读书人物”,我在《获奖感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