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之驴》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所作的一组寓言《三戒》中的一则。另两则是《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相比而言,《黔之驴》最为人们所熟知。它以极富讽刺性的深刻寓意和生动鲜明的形象塑造,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文体为寓言。细心研究一下,该文折射出的一些现实意义远比其寓意更为广博。  相似文献   

3.
廖敏同志《〈黔之驴〉寓意探微》认为《黔之驴》是“顺宗及八司马与宪宗及太监们的寓言”,柳宗元写作此文为的是借驴“的尸来还改革失败的魂”(载《语文学习》1994年第12期)。如此“探微”,新则新矣,但方枘圆凿,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4.
古代寓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发问,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以前的初中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唐代柳宗元写的寓言《黔之驴》。就这篇文章的寓意而言,教材的编者和教学参考书的观点,是让学生通过这篇寓言了解两个成语含义:一是“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二是“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作者柳宗元的意图,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大概是讽刺这两种人的吧!从文学作品欣赏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不尽然。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主题是多方面的,《黔之驴》这篇寓言,我以为还有一个“黔之虎”的问题,应该给它一个评价,“黔之虎”的行为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传达给…  相似文献   

6.
在我区进行的“第二十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的课题是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之一《黔之驴》。课堂设计环节大致如下:一、用动漫歌曲《狼爱上羊》导入新课。导语:刚才大家共同欣赏了一首动漫歌曲《:狼爱上羊》,是的,狼爱上羊,自有它的道理,我们且不管它,我们今天来研究另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一只虎如何爱上了一头驴。只是,这爱的方式有些特殊:爱它,就吃掉它。二、寓意新解。师《:黔之驴》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名篇,其寓意一般人理解为: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  相似文献   

7.
《三戒·黔之驴》是柳宗元的著名寓言。这篇寓言流传极广,影响很大,因此,历史地客观地阐明其主题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黔之驴影射外强中干的保守势力,认为寓言表现了作者对政敌的鄙视和不屈服于压力的政治品质。还有人说,《黔之驴》讽刺了那些徒有其表,并无真正本领,还要假装威势吓唬别人的人,指出了他们必然失败的可耻命运。这些论点都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作品的实际,因而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柳子厚先生贬居永州所作的《三戒》之《黔之驴》 ,虽不过百余字 ,但流传广泛 ,影响深远 ,并时有争议之声。年初 ,笔者便从《名作欣赏》上看到了对《黔之驴》寓意的新解 ;前不久 ,又从《中语参》2 0 0 2年第 3期上看到陕西韩尚东老师对“好事者”一词的新释。我对质疑胆略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六单元收入三篇寓言——《愚公移山》《黔之驴》和《工之侨献琴》。笔者认为,教材编者能高屋建瓴,选取了中国古代寓言创作三个高潮中的最具典范意义的三篇作品,引导中学生领略中国古代寓言精品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作者在《三戒》的前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从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要人们引以为戒的是,不能像驴子那样,明明自己是弱者,却不知道"推己之本","出技以怒强".那么,《黔之驴》的寓意是什么?多年来见仁见智.北师大康震教授在《〈黔之驴〉断想》中,从老虎、驴子、作者三个角度对作品的寓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朱美兰 《教学随笔》2013,(18):72-73
《黔之驴》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寓言中的名篇。文章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笔者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再次进行呈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单元提示这一单元由五篇童话和寓言组成.童话和寓言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幻想和夸张.另外,还有拟人化的手法,这也是童话和寓言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之一.下面对这一单元课文的内容略作说明:《小溪流的歌》,通过小溪由活泼愉快的小溪到精神旺盛的小河,到精力无比巨大的大江,到无边无际的海洋的成长过程,歌颂了小溪永不停顿、一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古代寓言·故事四则》:《黔之驴》,是柳宗元所写  相似文献   

13.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散文家刘基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寓言是一种讽喻性的故事,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初二学生已经学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黔之驴》、《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对寓言的讽喻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本文,备课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寓言,作者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了元末动乱年代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腐朽本质。这篇寓言以“欺”字立论,通过作者诘责,卖柑者辨难,揭示了主题。论辩的逻辑性极强,这是本文与一般侧重记叙的寓言故事不同的地方。严密的逻辑性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把理解“金玉其外,败絮其  相似文献   

14.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古诗文单元.这个单元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其中,<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寓言.  相似文献   

15.
“黔驴技穷”、“黔驴之技”两个成语皆源出柳宗元的《黔之驴》。长久以来,人们在解释这则寓言或成语时,往往把“黔”当怍“贵州”。其实,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有悖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18.
意在言外     
赵霞 《江苏教育》2008,(18):24-24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20.
《黔之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二戒》中的一篇,现安排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在教学中完成了解题、介绍背景、指导朗读、串讲、再读等流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意思,结果出现了两种答案:A这则寓言主要叙述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B这则寓言主要写了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我问学生同意哪个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