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相似文献   

2.
《故乡》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希望他们(按:指水生、宏儿)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是作者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故乡》的结尾处写道:“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相似文献   

4.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结尾部分有这么一段议论:“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润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对于这段话里的“别人”,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一直认为是指“压  相似文献   

6.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我躺着,听船底chánchán()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zhǎnzhuǎn()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zìsuī()而生活。2.在下面短文横线处填上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藤萝花和牵牛花,像_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实词的含义是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那么怎样理解它在阅读文体中的具体含义呢?根据平时教学中的体会和累积,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类: 一、根据上下文意来确定:因这一个字或词运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就受到这个语言环境的影响,因此,语言环境即是理解这个字或词的线索和依据,如《故乡》: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起,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现对三个“辛苦”的理解有以下四种,那么应该怎样去理解和选择呢?  相似文献   

8.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即将结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教学场景。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那么你愿意选择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老师给大家半分钟时间考虑,你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看法。(生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洪生 《天中学刊》2003,18(6):57-60
《故乡》通过对辛苦辗转而生活的“我”、辛苦麻木而生活的闰土、辛苦恣睢而生活的杨二嫂三种不幸人生的描述,对旧中国20世纪20年代绝大多数不幸的人生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了当时苦海无边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刘健 《湖南教育》2005,(13):38-39
一、拓展延伸《少年闰土》课堂结语实录师“:我”和闰土虽然才相处一个月,却情同手足,难分难舍。他们相约一定要再见面,可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后的闰土会是什么样呢?生:他一定身体强壮,身材魁梧。生:他会是个面带笑容、成熟的男人。师“:我”和中年闰土见面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生:他们会热情地互相问好,回忆少年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师:30年后的“我”回到故乡,终于和老朋友重逢了,那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段文章。(分发《故乡》中“我”回故乡再次与闰土见面的那一段,学生自由默读)师:他们此次见面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故乡》描写了“我”与闰土的两次见面:第一次是在他们都十多岁的时候,那时他们彼此“哥弟称呼”,临别时一个“急得大哭”,一个“哭着不肯出门”,足见他们友谊至深,相处十分融洽。第二次是在“将有三十年”后的一个深冬季节,当中年闰土从外面进来,“我”“不由得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出。”尽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我”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闰土呢?“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紧接着小说中这样写道:“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  相似文献   

12.
"辛苦恣雎"应作何解?省编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三册中,《故乡》一课的注释中写道:"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雎而生活——别人,指压迫者和统治者.恣雎,骄奢和放纵.辛苦,在这里有讽刺意义,是说那些人处心积虑地追求剥削和享乐的生活."我认为解释得甚不妥当,有碍于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意图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大有商榷的必要.在这条"注释"中,我以为有如下三  相似文献   

13.
解句一例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是《少年闰土》(五年制第九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关乎童年生活的书或者文章,我读过一些,但像《少年闰土》那样能留下深刻鲜活记忆的似乎很少。是的,“少年闰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似乎是许许多多人心目中童年的一个标识性的意象———纯真而挚美,朴素而深切。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走进课文,走近闰土。  相似文献   

15.
一位优秀教师在上《少年闰土》一课时,即将结课时出现了一幕精彩的场景: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那么你愿意选择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老师给大家半分钟时间考虑.你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看法。(生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学习》2015,(Z1):76
蔡康永:每花半小时议论明星的新闻,我们就少去半小时和我们的伴侣谈心;每花一小时和陌生的笨蛋争论,我们就少去一小时和身边的人沟通生活或工作的方向。时间一定是越用越少的, 但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 可以不要越来越失焦。韩寒:有人问我拍电影辛苦不辛苦,怎么看我天天这么欢快。当然辛苦,但剧组很多人远比我辛苦。很多工  相似文献   

17.
在少年求学时代我学过很多课文,许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唯独对她——《少年闰土》还记忆犹新。一捧起《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我便爱不释手。只因它可以带我回到少年求学时代的那一段经历,也可以让我回味在农村那段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少年生活。那时教我语文的谭老师是我一生都难忘的一位老师。他讲《少年闰土》时讲得十分有趣,当讲到少年闰土经历的趣事之时更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我们都陶醉于少年闰土的趣事之中。这是因为我们当时农村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外地工作,因此,我不得不帮他们带孩子。带隔辈人虽然辛苦,但也使我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学画画儿、弹琴什么的,可我不这  相似文献   

19.
周航 《四川教育》2003,(1):38-38
在学习新课标时,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常常想起小说中两个家喻户晓的鲜明的儿童形象:迅哥儿和少年闰土,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那一句话:“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的海阔天空是“小迅哥儿们”欠缺的,而“小迅哥儿们”的知识也是闰土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想到,将“小迅哥儿们”的书本知识与闰土的生活文化结合在一起,不就有了令人感叹的语文文化了。鲁迅先生后来的成就,也无不源于他对文学的不断追求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刻了解。试想,不走进人民的鲁迅如何写得出说出人民心声的…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于《故乡》的讲析、评论,很少谈到母亲这一人物。我认为,若仔细分析这一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故乡》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小说《故乡》描写了知识分子“我”和贫苦农民闰土之间的真挚的友情,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现了“我”对“隔绝纯真友情,扼杀美好性格的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之情,希望后代子孙继续保持“一气”,希望更多的人走出一条新的生活之路来。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是作为“我”的思想性格的补充和照应而出现的,着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