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06,(5)
狱中可上大学,而且还有文凭,这出现在中国,也不过是近几年来的事。但是,在外国,似乎历史要长得多。例如,据埃菲社报道,在阿根廷,监狱大学德沃托大学教育中心就有20年的历史了。这是一种特殊教育。还有一种特殊教育,那是博物馆专为小学生们办的课堂,可称之为“博物馆学校”罢,比如古巴就有这样的学校13所。中国也有不少博物馆,但似乎未见有这样的博物馆学校。有之,也不过是短期的,例如2006年初的寒假中,故宫博物院免费给几百名中小学生开放,且有专门的讲解。能不能有计划地开办长的博物馆学校呢?  相似文献   

2.
明确选材的对象和范围本题要求我们就某次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作。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参观活动。例如,参观各种博物馆、工厂、学校等,还有游览名胜古迹或历史遗迹等。选取一次较有特色的参观活动来  相似文献   

3.
苏沫 《求学》2023,(10):29-30
<正>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每座博物馆都是一所大学校。那你知道许多大学里也藏着展现了学校优势领域的特色博物馆吗?赶紧来看看这些“养在深闺”的大学博物馆吧!NO.1·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的西南财经大学拥有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金融博物馆。走进货币厅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镈(布)币”,这是战国时期人们使用的一种形状似铲的货币。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校园里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相信每一个人提起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感觉都是这样,心情也多少会有些沉重。走进淮北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却很容易让人忘掉这里的"特殊",整洁美丽的校园,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书画教室里让人赞  相似文献   

5.
以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大多是单一的聋儿康复、脑性瘫痪的肢体康复等,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越来越向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发展。这就向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康复工作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7,(5A):16-17
乒乓室里,孩子们欢畅地抽动着手中那块板;烹饪室里,孩子们卷起袖子擀面捏造型……这是卢湾区辅读学校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这群特殊的孩子似乎与普通学校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不同,殊不知,这背后凝聚着特教教师多少心血与汗水。近日,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卢湾区辅读学校举行上海市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士畅谈了特殊教育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他们一致认为,关注特殊孩子的教育,是关注民生的表现,也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教育“零拒绝”的需要。[编按]  相似文献   

7.
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学校的思想教育颠倒了,在小学讲共产主义,在中学讲社会主义,进了大学反过来讲基础文明、道德规范。这样的评价虽不全面,但却从一角度反映出人们对象牙学子的忧虑及关切。在论及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时,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滑坡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用慨叹世风不古的旧眼光观察新事物的结果。我认为,不能用事例的罗列就简单地说道德滑坡了,客观地讲,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某些方面有提高的、也有下降的,但从十几年历史发展的比较看,道德水平总体上是提高的,这是对大学生道德水…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其中1-18岁的残疾人口约1300多万。残疾人接受特殊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大部分有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有相当一部分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作为我们社会成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被盗的宝藏     
《海外英语》2011,(12):40-41
丢失的东西如果有了下落就应该“物归原主”,这本是很简单的道理。不过,一旦它们进了博物馆,就另当别论了。毕竟。能进博物馆的都是好东西,好东西谁都想拥有,我们被八国联军抢走的宝贝现在都没要回来,这就是真实的写照。不过,丢了宝贝的不只是我们,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历史性和阶级性。从事残疾儿童教育的特殊学校在世界上虽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人类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注意到了残疾儿童。在人类自身一代代的繁衍过程中,除了有众多的健康儿童外,还有少数的盲、聋、肢残、痴呆等各类异常儿童。不同的社会和阶级对残疾儿童有不同的认识。由于历史上阶级的和认识上的局限性,长时间内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少年儿童的残疾,不能正确对待他们,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态度密切相连,而这种对特殊儿童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有时守旧,有时又拼命求新,比如,在中国的学校里,常常难觅上百年的古老建筑,原因很简单,即使有这样的建筑,也很快会被改造工程推倒重建。然而,在西方,越是好的大学似乎越是古老破旧。这是什么原因呢?去年,我参观了美国的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两所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对比之下,我感觉普林斯顿大学比哈佛大学还要更古老一  相似文献   

12.
1.私立学校在德国有着悠久历史并在德国教育史上经常起着先驱的作用,例如女子学校、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均是由私立学校开创的。大多数私立学校是由教会办的;还有为少数民族创办的学校,如在石荷州为丹麦族办的私立学校;有为外国人如希腊人和日本人办的私立学校;还有私立的商业专科学校和护理职业专科学校和护理专科学校等等。二次大战后,东德只有公立学校。西德绝大部分也是由各州政府办的学校和县、地区、专门联合体办的地方学校。这两类均是公立学校。但在西德国家并不垄断办学。自然人也可承办学校。根据西德基本法第7条4和5款的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理念等,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变,以期能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乒乓室里,孩子们欢畅地抽动着手中那块板;烹饪室里,孩子们卷起袖子擀面捏造型……这是卢湾区辅读学校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午,这群特殊的孩子似乎与普通学校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不同,殊不知,这背后凝聚着特教教师多少心血与汗水。近日,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卢湾区辅读学校举行上海市特殊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士畅谈了特殊教育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他们一致认为,关注特殊孩子的教育,是关注民生的表现,也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和教育“零拒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走进达敏学校,你肯定会被宽敞舒适的教学环境,先进齐备的教学设施,科学创新的教学思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所吸引和打动,这所由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创办、宁波市唯一的全日制弱智儿童学校.在短短的20年里跻身于全省特殊教育的前列.成为展示宁波特殊教育的一个窗口。关注这所学校,我们也就不得不将目光投注在掌舵人——刘佳芬校长的身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比起中国学生.英国学生的书包算是轻的了。不过.有些志在创新的学校还是准备“减负”.丢掉厚重的纸质教材。用电子书籍代替.而此举也将方便学生灵活学习。据2008年11月2013英国广播公司的消息,伦敦哈克尼城市学校(The Citv Academv,Hacknev)就准备引领这一潮流,鼓励学生通过手机或家庭电脑来下载课本和家庭作业.这样就用不着背负沉重的书包了。对校方来说.这么做也能节省花费在书本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特殊教育自昭和6年(1931年)到目前发展得十分迅速。据日本文部省1995年统计,在将近60年的历史中,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少年从不足几千人增加到6.6万余人,国家投资的特殊教育经费从1931年平均每个残疾儿童每年9.86万日元,增加到1990年的685.87万日元。这个费用相当于每年一个小学生教育经费的10.2倍,一个中学生教育经费的9.5倍。仅从人数和经费的发展就可看出日本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一日本特殊教育的现状1.特殊教育的定义日本文部省是这样定义特殊教育的:由于一些儿童存在某些残疾,在…  相似文献   

18.
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这样一位母亲。中国传统母亲总喜欢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是第一的,不成龙则成凤。我不是最好,也不是第一,在学校里总是平平凡凡的那么不起眼,所以自豪这一类词语似乎离我的母亲总很远。妈妈说得最多的是“你看人家xxx.这次考试又第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正在引起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部门的日益关注,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各级各类特殊教育质量的重点。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就促成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上的需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广大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提出了有效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是根据当今中国之国情及未来发展之要求而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推广,特殊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特殊教育学校)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特殊教育内容,新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普通学校附属特教班、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应运而生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它的出现有其深厚的理论与哲学基础和很大的实践意义,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选择。内容与形式的原理又要求在发展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时候既要发展其数量又要关注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