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说”广泛应用在各种文艺形式之中。尤其是在文艺广播中,如舞台戏剧(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录音剪辑、电影录音剪辑、广播文艺晚会、文艺专题节目等,更离不开它。“解说”在广播戏曲的剧本布局中,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下面我们就广播戏曲“解说”的产生及功能、形式及运用、人称及语音等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1950年3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白衣战士》算起,电影录音剪辑这种广播文艺形式,已有38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电影录音剪辑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真正使电影录音剪辑告别懵懂的幼年期,发生质的变化却是以主体意识的觉醒为标志的。由于电影录音剪辑注入了编辑的主体意  相似文献   

3.
电影录音剪辑是文艺广播中的一种节目形式,把电影录音编制成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式,是我国文艺广播工作者的独创,实践证明,这种节目形式至今仍很受群众欢迎。电影是以画面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文艺广播是听觉的艺术,二者的性质差别颇大。  相似文献   

4.
同是录音剪辑,与电影相比,戏曲就逊色多了。对于编辑来说,写一篇电影录音剪辑稿很可施展笔力,因而感到有创造;而写戏曲录音剪辑稿却倍受舞台章法的约束,没有办法,只好将录音切割那么几大块,插进几句连接词;制作上若再不大高明,戏是戏、  相似文献   

5.
电影录音剪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也是深受我国听众欢迎的广播节目。它取材于影片的声带,经过电台编、播、录等几道工序,把影片这一综合艺术的产物转化为供听众收听的广播节目。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台每年制作电影录音剪辑数以百计,听众人数更是难以计算,但是,对电影录音剪辑的评论却寥寥无几,这种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之间的“比例失调”,影响了电影录音剪辑制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提倡对电影录音剪辑从银幕到广播的成  相似文献   

6.
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文艺广播节目形式。它以电影录音为基本素材,把电影声音部分同电台的解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原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人“听起来”别有风味。一部好的电影录音剪辑,不仅能吸引尚未看过原片的听众,而且可以激起已经看过原片人的品味和欣尝兴趣,这种节目形式是很有可为的。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广播文艺声音艺术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只诉诸人们的听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①广义的广播文艺;无线广播电台和有线广播站播出的、供听众收听的文学艺术节目的总称。包括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话剧录音剪辑和各种综合文艺节目等。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建国之初的电影录音剪辑,是依附于电影的,力图在广播里再现电影。基于这种认识,几乎整个五十年代,这类节目的制作都以描摹电影为已任。随着实践的逐渐深入,制作者越来越感到不能昕任广播自身无所作为。为挣脱唯电影是从的困境,六十年代初,我提出了电影录音剪辑应立足广播这一基本观点。不过,当时这种认识还只是朦胧初醒,既没有能就电影录音剪辑节目中广播与电影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也还不能  相似文献   

9.
电影、戏曲、话剧和舞剧的录音剪辑,是很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式。播音员在其中担负着繁重的解说任务。我们在拿到这种稿件后,如何去掌握它呢? 首先,对你所要解说的电影、戏曲要熟悉它,事先看到演出更好,如果没有条件看,那也要设法拿到剧本,对照剪辑稿反复地看。弄清每段解说词是在什么时候说,在什么情绪和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本电影录音剪辑解说集《风景旧曾谙》,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通联部主任应美珍。应美珍同志在电台文艺部工作期间制作了大量电影录音剪辑,其中许多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这本书收集的,是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进入60年代开始活跃,截止到“文革”掀起,可称作它的第一阶段。从“文革”结束到现在,可称作它的第二阶段。下面,按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并将重点放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的文章,主要刊登在由北京广播学院编辑并出版的《广播业务》杂志上。其中绝大部分是研究探讨“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和“广1播剧”的文章(注:“广播剧”部分因另有文章专论,这里就略去不谈了)。研究“电影录音剪辑”节目部分,基本都收集在由王雪梅编辑的《从银幕到广播》(198年元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论文集中。这个…  相似文献   

12.
林丽 《新闻传播》2012,(5):104-105
电影录音剪辑里的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它不是文学作品,若离开电影录音素材,它就谈不上欣赏价值。解说词是编辑根据电影录音素材,根据自己对电影的感受,根据听觉艺术的规律写出来的。编辑以形象感、画面感出之,听众则"需要想象,推测和‘虚  相似文献   

13.
文艺广播编辑担负着再创作的任务。这种再创作不仅是完好地传递文艺节目的录音,或圆满地完成文艺节目的翻录,而且是应该能动地创造性地使解说、必要的音响和文艺节目的录音(实际是各种音响的总和)有机地结合,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既保持原有的艺术效果,又有鲜明浓郁的时代色彩和  相似文献   

14.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被调到文艺组任文学编辑。冲破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长期禁锢,文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同时也为我们广播文艺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供了门淘的天地。当时我台文学编辑就我一人,既抓长篇,又录短篇;广播小说、配乐散文、配乐诗朗诵、话剧录音剪辑、电影录音剪辑等等,每年都采录100多个小时节目。不过,要认真回忆起来使我倍感欣慰的是那个时期我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河北电台的《小说联播》节目是在1975年恢复的。但是要说到复兴还是耍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83年到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从事广播文艺编辑工作,整整十个春秋,从事过电影录音剪辑、广播剧编导、“文学茶座”、“专题文艺”、“长书连播”等广播文艺节目的制作。经过几年工作实践,我对广播文艺节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也读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根据自己在办节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我有许多想法,于是产生了撰写论文的念头,想通过自己的文章与同行朋友交流探讨,同时也让  相似文献   

16.
录音报道,是利用现场音响素材报道新闻的一种广播报道形式。一篇完整的录音报道,通常是由记者现场叙述(播音员解说),现场音响、人物谈话等重要元素组成。然而,笔者在编辑实践中经常接触的那些冠以“录音报道”或“录音新闻”,往往只是文字解说加人物谈话,而缺失的却恰恰是现场音响这个支撑录音报道的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17.
电影录音剪辑成了广播中最受欢迎的文艺节目之一,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谁都知道,它所取材的电影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综合性艺术,追求的是摄影镜头角度和距离的变化而产生的画面效果,即是说电影主要是通过可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电影、话剧都是综合艺术。它们叙述故事,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演员的形体动作,又有舞台的灯光布景;既有摄影机的运动,又有蒙太奇的变化。体现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运用。而将电影、话剧的实况录音拿到电台来播出,就只能借助录音原版所提供的对话、音乐、音响等诸种听觉形象来感染听众了。如果将电影、话剧的实况录音拿到电台,一字不改地照样播出,这样“忠于”原作的结果,就会使听众陷入闭着眼睛看电影的莫名其妙的境地;反之,如果忠于广播,也就是注意录音剪辑的广播化,那就难免要对原作——即电影、话剧的录  相似文献   

19.
在保定地区广播系统评选好稿活动中,围绕一篇推荐的录音特写——《记一次五好家庭座谈会》能否被评为好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不少人认为:录音新闻只要内容真实,在广播的表现形式上,编辑记者导演、播音员扮演其中的人物,是为了发挥广播特长,为了更好地表达新闻的内容。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广播界目前使用的多数录音报道中都有记者的阐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说”。这是录音报道中直接报道事实、描述现场、启承转合的重要部分。这种记者阐述,可以由播音员播讲,也可由记者自己播讲。除现场报道有时需即兴阐述外,大部分录音报道,记者需事先采访后写出阐述稿。 这种记者阐述稿的写作,不同形式的录音报道与相应的文字报道中的消息、通讯、特写等的写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录音新闻同文字消息一样也要有个导语,提炼出最重要的事实或场景放在全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