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以D大学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着重分析了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各基本成分与各类教师培养课程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整体发展较好,但各成分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水平;不同类型教师培养课程对于英语教育硕士专业知识发展的贡献程度不同,教育实践课程对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发展贡献最大,学科素养课程对英语学科知识发展有较高贡献,学科教学课程对课程知识积累有促进作用,教育理论课程对教育理论知识没有起到应然的促进作用;并据此得到一些有助于教师培养项目持续改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影响着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A大学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在国内具有代表性。A大学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目标不明确、专业实践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呈现“两张皮”现象等问题。A大学要在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完善教学过程及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职业实践导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硕士具有职业性与实践性两种特征.在现实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开发中存在着课程目标宽泛笼统、课程结构布局不合理、课程内容学问中心化、课程实施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等问题,需要从凸显专业学位的职业实践性、增设反思性实践课、建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四个方面入手,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程开发中贯穿“职业实践导向”,保障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受传统教育学硕士培养定势的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教育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趋同,课程结构体系失衡,双导师制形同虚设,实践环节严重缺失等问题。为了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参考美国城市驻校教师培养模式,充分立足中国国情,设计了全日制教育硕士驻校教师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受传统教育学硕士培养定势的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板块构成不当,双导师制名存实亡,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操作贫弱等问题。为了凸显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应用性、实践性、专业性特色,结合卓越教师的产生背景、具体内涵和基本标准,构建了符合卓越教师要求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措施。围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探索并实施“知行研合一”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独特的院校改革视角。  相似文献   

7.
对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暴露出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源于高校在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存在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脱离、实践教学缩水与教师指导缺位、对专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认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内涵与质量,关注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摒弃培养过程中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作者给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上课的经验,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揭示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类公共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应该基于教育实践的逻辑建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类公共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专业硕士与普通硕士有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及其与学习成效的关系。采用教育硕士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问卷和学习成效问卷对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教育硕士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普遍较高。(2)教育硕士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教龄差异以及工作单位的差异。(3)教育硕士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与其学习成效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教育硕士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的积极性、挑战性和自主性对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招生以来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制度趋于完善,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来源。然而,实践教学仍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薄弱环节,"本科化"倾向突出,迫切需要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在中小学建设"实践工作站"是提升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与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并能起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为此,东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卓越教师培养之路,力图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并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总体设计:创新培养模式本次综合改革改变以往的"课程学习+教育见习+集中教育实习"的分段式做法,努力创建"体验、提升、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将教育硕士培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形式多样的教育硕士专业和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开设灵活多样的教育硕士课程,建立优质师资队伍等。其对我国教育硕士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教育硕士培养应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应充分尊重市场需要,为社会提供亟须人才;教育硕士培养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博士招生力度。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教育硕士具有教师职业定向性和实践取向性特征,以教师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是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实践性体现不充分、实践教学要求落实不到位、导师指导实践的力度不足.因此,教育硕士教育改革必须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课程比重;二是强化实践措施,落实实践能力目标;三是完善双导师制,发挥导师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导师制”打破了教育硕士研究生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教学实践的培养局限,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双导师制”存在教育硕士实践课程与中小学课程融合不足,中小学导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变动性大,校内外双导师缺乏有效交流与协作,“双导师制”执行措施和反馈整改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精心设置课程,将实践课程贯穿培养全过程;稳定导师队伍,有效提升中小学导师队伍素质;加强交流沟通,构建‘U-G-I-S’协同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增强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效果;强化教育管理,加强‘双导师制’实施监控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生视角研究和反思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实施效果将有助于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制度与实践。基于此,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X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研一、研二和毕业一年3个阶段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对培养效果的满意度。研究发现,各届学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最高,对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普遍认为现有课程有助于提升理论水平;在读生对基于高校—政府—幼儿园合作的专业实践模式的满意度较高,但提出实际运行过程有待完善;毕业生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满意度比在读生更高。因此,建议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完善的制度框架,加强对实践导师的培训与监督,大力改善基于高校—政府—幼儿园合作的专业实践模式的运行效果;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进学生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理解,强化成人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对部分教育硕士培养单位综合改革实践模式的实地调研与多案例比较,建立“制度-资源-人力”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精神-知识-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侧联通的供需理论沙漏模型;并在剖析人才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驱动的“六维双轨”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以期解决教育硕士人才供给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之间协调性不足问题,并提供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转型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两类教育硕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进行差异化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实践性趋弱是一个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生源中非师范生占比高,教育实践能力不足;导师偏好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指导能力有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论文选题偏离实践。为了走出这个困境,杭州师范大学通过实践和改革,探索出了“全程·融合·协同”的新型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