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难以忘怀《不跪着教书》中的那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宣言:“要想使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相似文献   

2.
读过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我强烈感到,这不仅仅是教书人应该读的书,而且是校长该读、教育干部该读、所有有小孩或关心下一代的人都该读的好书。也许是王栋生的“不跪着教书”的观点太响亮了,很容易吸引教师的眼球,出版社便把这句话作为书名。其实,这只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在  相似文献   

3.
最近重读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笔者很欣赏书中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们教师不一定非得成为教育家、特级教师才会有思想,也不一定非得要拿出几本教育专著才能彰显你的思想。但是我们必须有思想,学会思考,由此我们教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再也不用“跪着”教书了。但是我们要牢记,还应尽可能地不让学生“跪着”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顶礼膜拜”,而是最大限度地为其呵护一份纯真,开启一份智慧,培养一种思维。有时,一名“傻”教师会教出一班“聪明”学生。相反,一名“聪明”的教师,则会教出一班“傻”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日.跟同事谈起教师这个话题.不免让我想起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中令人欣赏的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都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嘹望者.嘹望者都没有了思想.学生岂不迷失了成长的方向?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富有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重读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很有感慨。审视目前我们教师的生活状态,当教师太累了:每天早早起床,除了吃饭,上厕所,剩下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当晚上备完课,批完作业,总已在22∶00以后了。除此之外,还要继续教育,还要保证学生一定考个好成绩,还要拿高学历,否则下岗的就是你,淘汰的就是你!因此我们教师其实活得很累,经常相互倾诉、叫苦不迭。翻开报纸,像中新网2006年5月25日报道的“东莞一优秀教师不堪压力跳楼身亡”,中小学教师因不忍工作压力而自杀的事情时露其中。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现实和记忆的巨大反差让我时常思考,也让笔者苦恼:我们教师,快乐真的远去了吗?感叹之余,笔者忽然领悟到王老师《不跪着教书》的“书外之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个性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笔者在想,我们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应有教书育人的“底气”。“底气”来自于快乐保持意识。是啊,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教师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7.
一直难以忘怀《不跪着教书》中的那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宣言:要想使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是啊,教师怎么能跪着教书呢?然而遍观今日之教育,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在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8.
2006年,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多次在集会上下跪央求学生学习,也有撤掉讲桌以体现师生平等和要求教师跪着讲课的事……即使这样,学生仍然我行我素,课堂上睡觉、听音乐、看小说、打手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年代,学生争学好问,而今天却越来越厌学,一些简单问题经老师反复讲解,却还有学生“不明白”。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学中,看起来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其实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有时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长期在课堂上包办一切,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重读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笔者很欣赏书中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是啊,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成为思想的先行者。教师不一定非得成为教育家、特级教师才会有思  相似文献   

11.
新理念的语文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材不是圣经,要修改,要完善。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我们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与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2.
最近重读王栋生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笔者很欣赏书中这样几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词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再审视目前我们教师的生活状态。当教师太累了:每天早早起床,除了吃饭、上厕所,剩下的时间都给了学生;晚上备完课、批完作业,总在22:0…  相似文献   

13.
郭韶明 《宣武教育》2006,(11):45-45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虽然不像工农业生产的失误那样会立刻导致严重的后果,但会隐藏在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当其滋蔓之时,真是天命难回。”“如果把那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极端的应试教学也称作‘教育’,是教育的羞耻,也是对教育的玷污。”  相似文献   

14.
《不跪着教书》是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的又一本力作。我阅读此书感受颇多。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  相似文献   

15.
教师想要培养“站起来”的学生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宗旨所在.实施这一理念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建立在师生和睦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打破传统的约束关系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相互平等、尊重.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师,不仅是良师,也是益友.  相似文献   

16.
张永新 《文教资料》2006,(28):105-106
吴非老师最近出了一本教学随笔《不跪着教书》,读后颇有感触。也许人们很惊讶,谁跪着教书了?为什么会跪着教书?作为一位教师,我可以坦率地说,现在还能站着教书的已经不多了。因为当前的教育大环境太糟糕,应试教育太残酷,教师的任务太繁重,心理负担过大。座座大山压得教师直不起腰,层层枷锁套得教师喘不过气,让教师们带着镣铐跳舞,谈何容易。目前的基础教育危机重重,问题多多,我把它概括成这样几句话:“百年大计危机深,积重难返愁煞人。体制僵化观念陈,评价体系折腾人。思想落后瞎胡混,校园流行官本位。义务教育徒虚名,层层级级谎报情。农村…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教师在居高临下的在讲台上,盛气凌人的发号施令,板着面孔捍卫我们的师道尊严,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求学生甚至家长尊重教师。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使得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老师往往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表达一种对学生生硬的爱。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坐着的是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毫无疑问,老师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尊重,但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观、学生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师生关系上,俯视学生的威严变成蹲下身子,平视学生.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教育随笔,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又成了守护教育者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有力武器。记得曾在某报刊上看到一则记者采访吴非老师的报道,当记者问他,“当前,很多教师身上弥漫的是‘无力感’,而你却喊出‘不跪着教书’,你有信心继续下去吗?”“我会喊到最后,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时,我在美国康州考察了五六所学校,从小学到中学都能见到教师跪着教育学生的场景,其中尤以小学突出。如果说贵州"船鞋"教师陆永康跪着教书36载是出于无奈、被动,是客观条件所致,那么美国教师的"跪"则是自觉、主动,是来  相似文献   

20.
读教学 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曾有人尖锐地指出,传统教学中,看起来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其实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有时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语文“生命”课堂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丰富的多彩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