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是由笔者提出并由笔者所在学校众多志趣相投的青年教师集体参与研究的一个课题.2000年7月,<语文学习>曾发表笔者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以及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的点评文章<一份富于创见的答案>.之后,国内不少青年教师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了自己的阅读教学中,并纷纷来信,就实施中的感受与问题与笔者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2.
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再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术语内涵“非指示性”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其核心是“两不”“四自”。“两不”为: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不明确指示问题答案;四自”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二、教学流程笔者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见《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一文中试行的是“六步教学法”:自读,定向,研读,讨论,交流,引导。三年来,笔者与课题组的其他青年教师一起,探索出了多样化的“非指示性”教学流程。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是:激趣(一导)—自读—定向—引导二导)—研读—交流—引导三导)—反省…  相似文献   

3.
2000年,笔以《荷花淀》为“开篇之作”,开始了“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再次教到《荷花淀》,是2004年2月13口。这时候,笔对“非指示性”教学的探索和认识已经有所加深,“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精神被概括为“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非指示性”教学的实质被提炼为:让学生在“三开放”(开放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迎 《课外阅读》2010,(7):88-89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是浙江省江山中学语文教师郑选农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示性”教学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的精神内核为“两不”和“四自”。“非指示性”教学模式中,常式教学最为典型的是“六步教学法”:自读,定向,研读,讨论,交流,引导。变式教学则侧重于从某一方面展开。文本将以郑逸农老师“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再别康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先命题,有些题目是反反复复写,如《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庭》等,小学就开始写,上初中又写,到了高中阶段还在写;学生都厌倦了,只有随便应付。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是“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不明确指示问题答案”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非命题作文和创意命题作文。一、非命题作文相当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教师不命题,但有一定的范…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正比例》课堂教学,感触颇多。由此,也引发了笔者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的一些探索性思考。一这位青年教师是这样设计《正比例》教学的。准备复习“路程与时间”“总价与数量”“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间的数量关系。新授1.学习  相似文献   

7.
郑逸农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3期上撰文提出了“非指示性教学”的理念,在语文教学领域激起了极大反响。非指示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指示学习的方向,整堂课的学习重点由学生讨论自主决定,教师也不指示教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己取得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先命题,有些题目是反反复复写,如《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庭》等,小学就开始写,上初中又写,到了高中阶段还在写;学生都厌倦了,只有随便应付。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非指示性阅读教学的定义与意义“非指示性”阅读教学是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又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但教师不作明确的批示,不给“标准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示性”是指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发言不是“指示”.不是“标准答案”,只是教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拜读书明先生《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一书时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之日。自2001年至今,十年多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扶摇而为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出镜率”最高的“香饽饽”;“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层...  相似文献   

11.
郭家海老师在本刊第五期上撰文说“真理是朴素的”,我们赞同之余还想补充一句:“朴素”的并不都是真理。我们相信郭老师的真诚。他以“朴素”的思考,用“朴素”的语言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课例”作了酣畅的批评。但其中的一些逻辑、观点未免太“朴素”了,我们不敢苟同,觉得有澄清的必要。首先是逻辑。郭老师认为“‘非指示性’教学模式问题之一是彻底否定历史,属‘一把火烧光类’”,接着摆出了“孔子《侍坐章》中体现的教学观念比今天还自由”的证据。郭老师因为看到了我们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目的的阐述: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2.
“非指示性”是对“指示”的反叛与否定,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互为教育。其核心精神是“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其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中,通过互动与对话,自主生成对本的理解与感悟。“非指示性”教育首先用于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教学。“非指示性”教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非指示性”教案与以往的教案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不预设教学目标.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笔者积极进行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探索,提出了“自学、讨论、质疑、训练”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自学、讨论、质疑、训练”教学模式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实践证明,“自学、讨论、质疑、训练”历史教学模式把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和体验性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吃不饱”,而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化不了”为出发点,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新的合作监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案例评析与解读”栏目,接收广大教师推荐的案例(案例写法参见2003年第24期《人民教育》上的“启事”),并邀请教师同行、教研员、课程教学专家等进行评点,也欢迎读者朋友参与讨论。本期案例由浙江省江山中学郑逸农老师提供。非常感谢他做“靶子”的勇气以及愿与广大教师分享智慧的胸怀。也感谢他采用的新颖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教学记录,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感受。这堂课是作者根据该校“非指示性”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而设计的。作者认为,与以往的教案相比,它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不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是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精神是“二不”: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确定),不明确指示问题答案(问题答案由学生讨论后明确,而不是教师在教案中就规定学生怎么回答)。我们来看看他的教学设想与课堂实况。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文教资料》2005,(30):157-159
“非指示性”教学是由浙江省江山中学郑逸农老师首先提出并正在研究中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主要秉承了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理念,同时借鉴、吸纳了尝试错误学说、团体动力理论及建构主义等教育主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理念上是先进的,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一样,“非指示性”教学也以其鲜明的传统教学的背叛者的形象引发了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它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倡导,对教师话语霸权的消解,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张扬,对自我发展及自我完善的追求,都带有…  相似文献   

17.
逸农教授的《想北平》教学设计,我是又一次学习.最初学习时的感受,我直接向逸农教授本人作了汇报.同时,逸农教授也给我发来了他的研究成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的特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18.
“非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教学课例亮相于本刊今年第3期“课例研讨”栏目以后,倍受专家和同行的关注。拜读完刘士超、张友慈、郭家海、李海林等老师睿智中不乏尖锐的评点,我们折服之余,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想法:祈盼能有更多的同行能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让“‘非指示性’阅读教学”走近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读者走进“‘非指示性’阅读教学”。同时,作为“非指示”课题的研究人员,我们非示性”:真实而不失鲜活吴根华常需要专家和同行的指点。四年前,我与同组的另外四位志趣相投的青年教师开始了“‘非指示性’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素梅 《山东教育》2008,(7):128-128
读了王大藏老师发表在2008年3月25日《中国教育报》上的《对青年教师不能一味“催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满怀着理想和热情走上教学岗位,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老教师悉心的指导和真诚的帮助,而不是强制性的“催赶”。笔者在赞同王老师提出的为青年教师选好师傅、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书籍、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并肯定其成绩等建议的基础上,还想说的是,学校领导不要抹杀青年教师的个性,要引导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20.
“非指示性”是对“指示”的反叛与否定 ,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互为教育。其核心精神是“二不” :不指示学习目标 ,不指示问题答案。其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中 ,通过互动与对话 ,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非指示性”教育首先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教学。“非指示性”教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 ,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非指示性”教案与以往的教案相比 ,有两个明显的不同 ,不预设教学目标 ,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