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2.
张伯苓,1876年生于天津,他是中国奥运的先驱者、南开大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首先在体育.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倾心体育、精通体育.张伯苓堪称是"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4.
科仁同志是苏联真理报派驻中国的记者.三年来,我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担任翻译的职务.科仁同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给我很深的印象.科仁同志是工人出身.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一个磨床工.起先,他在厂内办工厂小报,以后在共青团的一个地方报纸工作,后来才调到真理报工作.他是那样的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他经常对人说,中国是如此之大,生活又是如此丰富,对一个记者来说,写作的题材是无穷无尽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西学东渐对中国科学史、艺术史和人文学史以及宗教史都起到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和研究过利玛窦在肇庆开创的中国最早的西方图书馆.在今年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笔者试从历史文档中有关利玛窦的记述入手,追寻他开创中国最早的西方图书馆的历史痕迹,以纪念他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是我们对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通称,但一般说来,这个称谓仅在政界和外交界使用.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其知名度并没有普及到“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但是,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中国,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十数亿中国人都对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头有深刻的印象,并给了他一个比“好朋友”更显尊重的称谓——“萨翁”,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人民”这个层面上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漫画家方成,曾任<人民日报>高级美术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一生从事漫画创作与会积弊.在给人愉悦会心一笑之后,更多的是揭示与发人深思.方成对事业追求执著,乐此不疲,作品在国内外有深远的影响,被人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在人民日报大院方成的寓所,我曾几次看望他并作访谈.这期间,他还赠我一幅他的自画像,果然是"画如其人",幽默得趣.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人物,他于1997年辞世,但他的影响在中国将长久地存在,并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长而影响世界。这个影响在他诞辰110周年之际还远未定格。邓小平改变了中国,而中国人今后如何走,也反过来影响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的声誉,如何继承他留下的宝贵遗产,解决他未及解决的改革和发展中诸多问题,是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微微 《档案时空》2015,(7):21-25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洋顾问——端纳.虽然他的一生亲历中国许多重大事件,且政绩昭著,但其留给后人的资料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一提起端纳,今天的中国人马上想到的是电影《西安事变》里,陪同宋美龄去西安解救蒋介石的镜头.其它关于端纳在中国生活了大半生的事迹,则如雾里看花,不甚了了.端纳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兰台世界》2013,(11):146-147
中国是书法的国度,历史上出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家,其中最受推崇的当数东晋的王羲之,他是公认的中国书法第一人.在几千年的书法史上,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王羲之被世人尊为“书圣”,足见其书法之高之精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