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江号子是船工在奔腾的川江上航行时传唱的民歌。本文从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情感作了心理分析,旨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歌舞团创作的舞剧《三峡情祭》,是一部从川江船工的生死恋情入手,以揭示民族气质、民族习俗和民族情感的作品。在音乐创作中,曲作家金干、何泽生将本地区的山歌、船工号子和三峡地区的多种民间素材揉合一体,再运用了现  相似文献   

3.
川江号子     
悲怆、浑厚、昂扬的川江号子,是四川船工祖祖辈辈与大自然搏斗衍生而成的一种精神结晶。它的气魄、胆略、惊险,既给人忧虑、又给人兴奋,从而让人产生深深的赞叹和回味。小时候是常听川江号子的,这不仅因为我的家傍居长江边,更为重要的是长江的舟船、岸上的纤夫、日夜奔流的长江水,常引我在长江边凝视、踯躅。可以这样说,我是在川江号子声中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际实践的方法,大量收集各种关于川江号子音乐的相关资料,记录一些老船工具有典型性的生活及喊号子的经历,以民俗学材科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研究了号子音乐的历史、发展、传承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学角度,对水文化向三峡地区日常生活传播、社会生产传播及精神文化传播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三峡水文化的传播途径以及三峡地区人水和谐互动的生存状态的现状,诠释了人类社会的水务生活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峡化的提出与研究,对当代重庆经济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三峡化是一种以农耕为主的地区化,明代以来,才逐渐形成农耕与城市工商化并存的格局,三峡在历代化例创造活动中,形成了“劲勇变通,勤劳质朴,爱国尚义、的独特精神,这种精神延续至今,成为当代重庆人性格,品德的核心。三峡学自然美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三峡化的本质与特征,它的生成受到三峡化的直接影响,是自然映照与化观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素有“天险”之称,而勤劳智慧的古代三峡人民却在这险滩密布、暗礁林立的湍急江流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航道来,创造出丰富绚丽的三峡舟楫文化。古代三峡地区舟楫的起源、演变以及三峡航道的开辟、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三峡舟楫航运的发展既对三峡地区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三峡舟楫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走向新三峡──三峡民间美术发展思考崔毅随着改革开放的的深入,特别是举世瞩目预示着一个新三峡到来的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给三峡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三峡地区迅速成为中国“文化热土”。国内外考察、研究观光、旅游的人纷至沓来,在领略三峡奇美的神韵,赏析...  相似文献   

9.
从重庆到宜昌700公里范围为大三峡地区,其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丧葬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大三峡文化内含。这其中丰都鬼城文化以其系统完整、形象生动的鬼文化成为大三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三峡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内旅游热线之一的三峡旅游区,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在众多的文化类型中,三峡地区的巴文化是三峡文化厚实的文化底蕴,这可以从三峡的历史文化传承、社会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得到印证。在三峡的旅游规划中,应以巴文化为主题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1.
地方风土歌是反映地方风物、习俗、节令的歌谣,它不仅表现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反映了人民的思想、生产和生活方式。湖州风土歌地方特色鲜明,乡土味很浓,反映了湖州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以文化视野来解读湖州风土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湖州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遵义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主要分布在黔北大娄山区、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遵义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号子、小调、歌舞音乐、田歌等类型。其基本的形态特征是,以小声韵为主的两个三音列的复合结构为主要旋律音调,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和自由节奏,七字句、五字句和长短句相结合的唱词结构,以独唱为主,一领众和形式为辅。兼有对唱的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三峡地区,除了大族——巴族以外,还有其它许多民族。在三峡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在风俗习惯、生产手段、语言字、服饰化、饮食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本是三峡地区的一种民歌,经过历代人特别是唐刘禹锡的加工改造后,成长为一种新诗体。在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客家鸡歌以鸡啼起兴,蕴藏丰厚的文化意蕴,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念。鸡歌创作之比兴思维与客家人丧葬祭礼中的鸡俗存在着紧密关联。客家鸡俗信的滥殇,是鸡驱邪纳吉寓意为“通过”、沟通人神之媒介与鸟信仰现实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 ,许多音乐爱好者甚至音乐工作者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 ,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 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情歌自古及今都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歌受宗教祭拜、生殖繁衍、婚姻风俗等的影响,已成为诉求婚姻、恋爱自由、表现情爱、抒发心灵情感的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了情歌文化产生的同源性,并谈及了龙门山地域情歌文化的表现内容与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人民勤劳勇敢。畲族文化中女性的地位、生活习俗、劳动观、婚姻观等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她们充当着特定的角色,对于该家族承担一定的义务,拥有一定的权利,畲族的文化渊源和历史经历所浓缩或转化成的民俗风情,丰富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