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思想史上,威廉·配第是最先认识到价值起源于一般劳动,即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那种认为配第只是把开采金银的劳动才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看法,是与配第原意相违背的。而配第的“一般劳动”同后来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概念又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发现了商品是按照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来进行交换的。他在农业的实践中了解到劳动创造产品这个事实,在他的著作的统计例证中以劳动来衡量粮食的生产和粮食的价格,并对生产粮食和生产白银的劳动耗费进行比较。他说,如果开采一盎斯的白银,并把它从秘鲁的银矿所在地运到英国的伦敦,和生产一蒲式耳粮食需要同样多的劳动时间,那末前者便是后者的“自然价格”。如果发现了新的更加丰饶的银矿,使得那时开采两盎斯的白银和现在开采一盎斯的白银同样容易,那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对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考察 ,揭示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中的“氓”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称为“氓”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分歧较大.《说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许慎认为“氓”是个形声字,指的是“民”.《辞源》: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把“氓”看作是流亡之民.  相似文献   

5.
一按照长期流行的看法,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起源的主要动力,即所谓“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实这种看法与恩格斯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思格斯的确充分论证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动力作用,但他从没有把劳动当作导致这一转变的唯一动力。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以下简称《作用》)的开头提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可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著名命题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的。按照逻辑,加不加这一限定性状语其意义是不同的。不  相似文献   

6.
飘忽的朋友     
静静地,你们来了,静静地,你们又走了,悄无声息,大千世界只留下我一个人,孤独地对着湛蓝的天空呼喊——啊!想念你,我飘忽的朋友。纯·真·的·洁·在洁到来之前,我的心灵总是那么空旷,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真正的朋友,也不相信会有海枯石烂的友情,一直就那么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猜疑。可当洁那纯真得像清水一样的心灵,抚着我空旷的心的时候,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人与人之间还有“情”这个字。洁说过,“如果知道有你在这个班,那我在挑班时就会直接挑这个班了,也不用等这时候才认识。”记得听洁说这些普普通通的话时,我的心一颤,一个回声在心…  相似文献   

7.
可笑星     
个性化早餐有三个人到早餐店买早点。第一个人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黄。”老板就照着煎了一个蛋。第二个人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白。”老板也照做了,但是已经有点不耐烦。轮到第三个人,老板就不客气地问他“:你呢?你的蛋不要什么?”第三个人有点胆怯地说:“我……我不要蛋壳!”可笑指数:·○·(·○·(·○·(·○·(·○·(岂有此理吉米报名参加了一个减肥训练班,教练要他在训练时穿宽松的衣服。“岂有此理!如果还有宽松衣服穿,我还来报名干吗?”吉米生气地说。可笑指数:·○·(·○·(·○·(天天来一个…  相似文献   

8.
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異安特生与亚当·斯密的论战(六九五) 杰姆士·安特生与亚当·斯密都处在工场手工业极盛的时代,但他们对于工资的国民差異的看法却不相同。按照亚当·斯密的意见,最高的工资只能发生在迅速趋于富裕的国家,劳动报酬的优裕,乃是国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富增进的自然征候。“劳动价格的变动,无论就时间说抑就场所说,都不但不与食品价格的变动一致,且往往正相反对。” (“国富论”上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文”是什么?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门类?是一种作业形式?它们当然是,但又不仅仅是。更本质地审视“,小学生作文”又何尝不是一种儿童文化。文化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据调查,世界上关于文化的定义竟多达一百七十余种。最通常的一种说法: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本质上是文化的动物。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卡·伯恩—梅·伯恩夫妇在《文化的变异》一书中就说过“:我们每个人都诞生于某种复杂的文化之中,它将对我们往后一生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既然人是文化的动物,那么,不同的人群就会有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讨论悲剧问题的文章中,人们对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提出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①这一著名论断的涵义及其现实意义,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泛指一切革命悲剧,有的则认为它有特定的内容;有的说它对今天的悲剧仍然适用,有的则说不能用它来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曰: “我自然。”(译文:最好的领导人,人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当工作做完了,任务完成了的时候八们会说:“这是我们自己完成的。”) ——《老子·十七章》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 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相似文献   

12.
(一)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莫内有一句至理名言:“要先化人,后化物”。这就是说,人自身的现代化比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更为重要。教育是一本万利的投资,是对未来的投资。地勘单位也不例外。“六·五”以来,地矿系统在职工教育工作中成绩是显著的。如局、队级干部的培训,职工中的“双补”工作,举办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1723-1790)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成功著作是1776年3月发表的《国富论》①一书.他和他的著作一起,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他曾肯定地评价说:“在亚·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②尔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斯密经济学理论的体系,又作了不少研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一致的看法.但是,随着世界与中国经济政治形  相似文献   

14.
可笑星     
演变小明:“你知道吗?我爸爸说人是从猴子变过来的耶。”大呆:“乱说。我才不信。”小明:“是真的。我爸从来不会骗我的!!!”大呆:“哦?那好!你回去问问你爸爸,他以前是住哪家动物园的?”小明:“……”可笑级别:○··(○··(○··(○··(大象和小鸟的区别生物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大象和小鸟的区别。第一个学生说:“大象有长鼻子,小鸟没有。”第二个学生说:“小鸟有翅膀,大象没有。”第三个学生高声说:“最大的区别是,小鸟可以骑在大象身上,大象不能骑在小鸟身上。”可笑级别:○··(○··(○··(○··(○··(课堂问答老师:“我…  相似文献   

15.
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呢?一、振动和波动的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振动研究一个质点;波动研究连续分布、相互联系的一群质点·2·图象的物理意义不同·振动图象表示一个振动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各个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以形象比喻为给一个人“录像”;波动图象表示参与传播振动的一群质点在某一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可以形象比喻为给一群人“照像”·3·图象的坐标不同·振动图象为“位移—时间”图象,横坐标表示一个振动质点的运动时间;波动图象为“位移—距离”的图象,横坐标表示参与传播振动的各…  相似文献   

16.
<正> (一) 在马克思以前,学者们对“价值”的理解,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古希腊的柏拉图是最早涉及这个问题的人之一,他把价值定义为:“物品所固有的绝对性”即从使用价值的意义上理解价值的。与此相反,罗马和中世纪的学者们则是从交换价值的意义上来理解和使用价值概念的。到了亚当·斯密那里,他把价值分解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把它们分别定义为物满足人们需要和交换的能力。这种分解法,后来被经济学家们所沿袭,并且后来,在文字上出现了并不十分合理的现象,从价值概念中分解出来的交换价值,在许多经济学家那里,又被习称为“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制酒窝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做过一件蠢事,这次我把它说出来,可是豁出去了呀,你们可别笑我。在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见同学何依雯脸上的酒窝好玩,便上前与她搭腔:“喂,何依雯你的酒窝真有趣,怎么有的?”“天生的,怎么,你也想要?”“想是想,但是没法子。”我无·奈·地·低下头。“谁说的!”“莫非你有法子?”我忙接过话茬,极·其··兴奋·地··问。“嘿嘿,那是当然的喽!”她得·意·地·说。于是把嘴凑近我耳根,告诉了我秘方。“原来那么简单!”听完,我连忙把手使劲按住脸颊,只·要·一··有空·就·按·。一天,我起得早,走到镜子前一照,啊,两个红点…  相似文献   

18.
一、企业家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什么是企业家,人们有不同的描述,早在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豪·巴·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的出现,发生了资本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的分离,逐步形成了企业家阶层。为此,著名经济学家韦伯斯在《新世界词典》中,把企业家概念界定为:“一个经济冒险事业的组织者,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而对企业家涵义作出更明确科学界定的是美国知名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新政”的研究中,“新政”的分期一直是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新政”终极时间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研究这一问题对“新政”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终极时间”的看法,国内外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学者巴塞尔·劳赫、拉尔夫·德·贝茨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明确指出:“新政”的终极应在1938年.阿瑟·林克、威廉·卡顿在他们的著作中则提出“到了1939年,他(罗斯福·富兰克林·德兰)开始放弃国内进一步改革以换取国会对他的外交政策支持,‘新政’结束了.”还有《America Past and present》这本书提到:1936年后第二年“新政”就结束了,即1938年.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句中的“人风”即民风,·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的。那么,什么是“避讳”呢?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指的是修辞格,即趋吉利讳,指说话、写文章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别的词来代替。比如“死”,就改称“去世”“谢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与世长辞”“停止呼吸”“心脏停止跳动”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种避讳,在各个民族的今天,还可以见得到。本文所谈的是另一种避讳,即人物姓名的避讳。这里的“避”是指躲开,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