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107页注释:“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苏属于第一世界,西欧、加拿大和日本属于第二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同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43页注释则指出:“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三个世界,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美苏以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欧国家是第二世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在这里,东欧是第二世界。毛泽东对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事实上只有也只能有一种观点。那么,毛泽东把东欧划入第二世界还是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2.
第二世界     
神创造了第一世界,而第二世界是人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走对三步棋办活一职校浙江义乌市工业学校陈伟生,张锦高一提起社会力量办学,许多人可能都会摇头。重点中学是“第一世界”,普通中学是“第二世界”,教育局属的职业中学是“第三世界”。社会力量办的职业学校算什么呢?我们这个星球上好象还没有“第四世界”的概念。确...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创作中,自然离不开“明朗”的艺术;但是,“模糊”的艺术也是不可少的。只有当“明朗美”和“模糊美”交相映辉。巧妙穿插,才能明暗交替、虚实相生、哲理笃重,迸发出丰瞻璀灿的艺术光采。 (一) “模糊”艺术。在小说创作中有哪些效应呢? 首先,它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康德有一句名言:“模糊的观念要比明晰的观念更富有表现力。”①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表现力”,正是说明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的老练和纯熟。《扬州画舫录》中,有一则关于吴天绪说书的趣闻,颇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在《解读当代欧美关系》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将欧洲和美国相提并论,把它们统称为“西方”。但是,早在冷战结束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洞观世界大局,针对当时国际上把整个西方划为“第一世界”的主流提法,尖锐地提出美苏两霸属于第一世界,而东西欧则同属第二世界,是中国可以争取的对象。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欧洲人民不希望战争,是制约战争的力量。这些精辟的判断为开拓有利于中国的外交环境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江泽民同志针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多次强调指出,世界各种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因此,正确分析当代欧美关系,对于深刻了解中国的外交环境,进一步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历史进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第三世界是亚非拉国家的统称,一般也叫作“发展中的国家”。它源于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一段谈话:“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7.
色彩语言的审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诚 《语文知识》2002,(10):37-4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正如绘画用色彩与线条来塑造形象,五彩缤纷的文学形象也需要用色彩语言来描绘。色彩语言不仅能摹物状色使艺术形象更具体、生动,而且在审美情感与意义象征上颇具艺术表现力。 色彩语言寓丰富于简约,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就像跳动的音符谱写出大千世界变幻无穷的色彩乐章。比如汉语中的“白”字,甲骨文中的意思是太阳的光线为白。但是以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类很久以来就面临着这样一种窘境:我们每天面对的所谓“真实”。其实并不真实。原因是我们所认知的“真实”是通过多层“中介”予以间接表述的。这里我借用一下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著名的“三个世界”说法,即:真正的真实(第一世界)进入人的特定的认知系统后就变成了观念过滤后的真实(第二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辨析──模糊语言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就是事物类属、性态的不用定性。文学语言不仅普遍具有模糊性,而且还因此创造了文学美。文学时客观事物的描述总是作精确和非精确两种描述,因此而创造了“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因为不似成分、非现实成分的加入,才使文学艺术既超越客体,又超越主体,才扩大了艺术空间,获得了文学的美感。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加强模糊语言的研究与自觉运用是提高文学语言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使语言个性化和动作化。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文学构成艺术形象的媒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语言的论述较多,如“言不尽意”、“言简意赅”、“得意忘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鉴赏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从语言人手是一条基本的途径。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一、推敲字词法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极富表现力。作家创作时特别注重炼字炼意的技巧,尤其是诗歌的创作。因为诗歌要抒写真性情,而每个人性情不同,具体审美感受也千差万别,要准确地传达出个体独特的感受,必须突破固定的思维模…  相似文献   

12.
影响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原动力,美术创作的原动力不外乎主动和被动两种,或称有意识和无意识.主动创作的美术作品其艺术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动(无意识)驱动下创造出的美术作品(被动创作作品)其艺术感染力更强烈、震撼,艺术韵味更深远、悠长,是美术创作领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影响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原动力.美术创作的原动力不外乎主动和被动两种,或称有意识和无意识。主动创作的美术作品其艺术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动(无意识)驱动下创造出的美术作品(被动创作作品)其艺术感染力更强烈、震撼,艺术韵味更深远、悠长,是美术创作领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鲁迅认为俄国近代文学是中国作家的“导师和朋友”。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常常可以发现他们与某个俄国作家的某种联系。有的表现为对某个俄国作家的偏爱,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艺术上接近之。如巴金选择了屠格涅夫,而茅盾则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茅盾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时,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直到晚年他还明确地说:“我更喜欢托尔斯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作品、艺术经验等次数之多,也是罕见的。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茅盾创作和托尔斯泰创作的联系: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共同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茅盾在艺术上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托尔斯泰的经验的?茅盾在接受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时表现出一些什么特色?在这里有没有表现出茅盾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语言的升华,语言也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旋律走向、节奏的韵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着深刻的联系,朗诵同样是以丰富的技巧来表达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诵这一形式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强弱节奏的把握,让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因特殊的人生阅历.张承志有幸领了除汉文化之外的皇城根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亚文化的恩泽,也由此而形成了他个人语库中特有的三支语流资源.他在动用不同语流入创作时,也便感受了不同文化因子搭就的隐形世界的诸多美好.他由“表现”而向“感受”的艺术转向中,也逐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他以高超的汉语悟词能力而开掘出笔下每个方块字的“变幻无尽的表现力和包容力”。于是,“冲出方块字”后的他,不仅获得了无限深广的语词本身所昭示出的文化信息,也在此种艺术劳作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与人格的铸塑.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在这种“语言资源考”中,获得了重要的艺术启示和再解张承志的认同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20.
棋有棋眼,诗有诗眼。棋有眼则活起来,诗有眼则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使诗歌意象染上诗人的情感色彩。在书法作品中,我认为也存在“眼”,它包含两个方面:对单字结构则存在字之“眼”;对于整篇章法则存在书之“眼”。以下试作一些初步探讨。象“诗眼”是最能显示诗歌内涵真谛的最关键之字句的意义那样,“字眼”可以认为是一个字中最能反映书家艺术个性的最神彩的一笔,“书眼”则为一幅字中意境、神采最佳的部分。先就字眼而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书家都力图使每个字都能写出反映自己的笔画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