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狎妓是白居易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白居易喜欢和人谈论的话题之一,“妓”给白居易肉体享受,又是白居易情感的寄托,欣赏妓女之美也是白居易狎妓生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宋代士大夫歌妓词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以来婉约词之被目为艳科,当然在其内容多以圈情风月为主。论者多注意到婉约词的繁荣与士大夫妓乐活动的关系,是士大夫与歌妓合作的产物。士入之作词,或应歌者之请,或为赠妓而作,且多以歌者作为词中抒情主人公,并由歌妓演唱士人赏听,从而完成整个创作演唱接受鉴赏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歌妓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宋代闺情词,同是赠妓之作(极少是写给妻子的)而有高雅尘俗之分,其思想内涵文化意蕴又有深浅厚薄之辨。这里首先是因为宋代士大夫所与之交往,共同创作歌曲的歌妓阶层,本身就包含着不同的成份的类型,本身自有“淑女与娼妓”之别,她们与士大夫结成不同的关系而产生格调、内涵迥异的情事和情思。宋代的歌妓,大致可分为官妓,市井艺妓和家妓,①她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自身才艺的表演为主要的生存方式社会职能,是艺妓的一种而不同于主要提供性服务以谋生的色妓。笔者拟对上举三种不同的歌妓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试图揭示士大  相似文献   

3.
明朝中后期娼妓业特别兴盛,人学士狎妓成风。娼妓以其聪明才智促进了明代学创作的繁荣,并带动了戏剧、音乐、舞蹈、民歌艺术的大发展,开拓了明代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娼妓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占有着重要却暧昧的地位,从历史背景看,是自由开放与礼教规矩的过渡阶段,东京娼妓业极为发达,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有意发展娼妓业,使功臣沉迷酒色,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使狎妓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娼妓业刺激了当时商业的发展,娼妓业和当时的商业、军事、官僚体制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东坡词》收录361首,其间有关写伎(妓)的篇章凡101首。妓与伎的概念不同,伎是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娼妓制度始于春秋时代经济较发达的齐国,兴盛于唐宋时代,绝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娼妓制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自中唐至晚唐,进士文化渐趋成熟并彰显出与前期进士文化裂变转型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文人词亦自中唐经晚唐五代逐步发展兴盛起来,最终在宋代形成“词代诗兴”的局面.文章基于文人词的发生原理和进士文化发展嬗变的互济,将历史文献考证、文人词原典解读、社会分析三种研究视角交织,考察进士群体游宴狎妓风习与娼妓制度和音乐文化之间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女性类型李贺诗歌中描写女性的作品数量较为丰富,所描写的女性类型也呈现多样性。据统计在其200多首诗歌中,有80多首诗直接或间接的写到了女性。例如关于娼妓的诗歌就多达20首,如《七夕》、《大堤曲》、《苏小小墓》、《洛姝真珠》、《申胡子觱篥歌》并序、《恼公》、《追和何谢铜雀妓》、《花游曲》并序、《牡丹种曲》、《石城晓》等。此外李贺还在诗歌中描写了贵族女  相似文献   

8.
论清末妓捐     
清末妓捐始于地方开征,由来已久,后获清中央政府认可,成为地方正式税种之一。各地开征妓捐,多以市政经费不足为由,主要由警务部门负责,少数地区兼有私人承办。妓捐税额根据娼妓情况,分门别类,依据标准征收。,妓捐存在时间较长,却难有统一有效管理。地方妓捐的征收具有不稳定性,不成体系,变化较多。在妓捐征收期间,各界对妓捐兴废的认知亦各不相同,但否定态度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旧中国,性病泛滥,东北一处人口不足30万的地区,竟从娼妓中查出性病患者2943人!那么,性病这一恶魔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呢? 我国的娼妓始于夏、商、周三代,而盛行于唐朝,但唐宋以前的史书和医籍上却未见性病的记载。有案可查的是,明朝时,葡萄牙人远航广州经商,才将性病传染给广州一带的娼妓,然后由这些娼妓传染给游说狎妓的男子,性病便逐渐在中国蔓延开来。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  相似文献   

10.
从先秦到六朝,武侠文学多是男性豪侠的舞台,到了唐代,受胡族风俗影响,加之战争频繁、商业发达、佛道盛行,及蓄妓、狎妓之风流行,女性得以走出家庭,学习技艺,走向广阔的世俗生活,成为活跃在唐传奇中的女侠,拓展了武侠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武侠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沈约<宋书>因为资料引用的繁琐而受到学者的批评,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宋书>无疑为我们研究刘宋文学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珍贵的文学史料,由此,也确立了<宋书>在中国史传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在北宋前期的两种历史文本中,后蜀后主孟昶有昏君和明君两种不同的形象.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分别由北宋官方和蜀地士人书写,体现了北宋朝廷和蜀地民众的不同利益、不同意愿和不同感情.孟昶的昏君形象逐渐压倒明君形象,折射出蜀地民众对北宋朝廷从对立到认同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宋人对李白的认识和理解与唐人有较大差别.受唐人盛赞的李白在宋代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地位不高,颇受冷遇,多受贬抑.对前人的褒贬取舍正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价值原则,从唐人并尊李杜到宋人独尊杜甫,反映了唐宋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春霞 《天中学刊》2012,(1):118-121
宋金南北对峙时期,沿袭宋辽交聘制度。在宋金交聘中,南宋向金国派遣泛使的人次繁多、名目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宋朝所遣泛使的频率与目的各不相同。这是执政者对金军事、外交政策的体现;文人对遣使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文人战争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巫山云雨"意象在唐诗与宋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相关的词汇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比唐诗有所增多.唐诗中"巫山云雨"含义丰富,用法灵活,不似宋词里全关风月,这是由于世风及诗词的不同地位所决定.唐诗宋词中的"巫山云雨"意象常与相关或相近意象一起组成意象群.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学的初兴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宋初大儒的学术、思想或从横向,或从纵向对周予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宋初各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宋初的学术发展是周子理学产生的文化、学术背景,而周子理学正是宋初各家学派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词是宋朝的文学代表 ,但宋人对词看法不一 ,争论很多 ,尤其是词的体性如何 ,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力求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一现象 ,并认为这是宋人在文学创作和评论中是否突破心理定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代节序词意象有其明显特征,具体表现为不同节日的自然意象带有季节物候特点,这些斑斓而特别的意象为后世展现了一幅宋代的自然物候画卷,也为宋词增添了一笔特有的灵动和生态和谐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