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复习过程中,我不时强调要回归教材,尤其是越接近高考,越要重视教材。可很多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该如何看书,三本教材(旧人教版)我已翻过好多次了,可教材中的内容在考试中出现,我还是经常出错,这该怎么办?"是的,教师虽然经常强调要学生回归教材,可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让教师牵着鼻子走路或是钻在"题海"中,却不知该如何利用教材。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回归教材呢?我在生物复习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林刚 《中学理科》2007,(12):85-85,104
在高三总复习工作的冲刺阶段,如何在最后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工作在一线的所有老师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介绍复习经验时,很多老师谈到高三总复习后阶段时总会提到“应回归课本”,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总复习中一提到阅读课本,很多同学马上一脸的困惑.因为有的同学看完课本后再做习题照样不会,他认为看课本没有新的收获.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最好的途径是先让他们“碰壁”,然后再予以方法上的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复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会让学生回归教材进行有效复习。而回归教材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知识和内容进行回顾,而是要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应该科学制定复习规划。本文对高二生物复习教学进行分析,就如何回归教材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六年级期末复习.向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梳理六年来学过的数学知识。那么,该复习什么?怎么复习?复习之后有无成效?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我想以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常见的量”这一内容.谈谈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初三英语教师,如何进行英语备考总复习?如何让学生在英语复习的最后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如何让学生在中考中获得满意的分数?这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几年的迎考复习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考前有序地复习是取得好的教学成绩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课结束,开始期末复习,可通常复习课是很难上的,因为面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常不专心听课,教师很难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上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能让课堂活泼有趣,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这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上信息技术复习课时头疼的问题。回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三教师都清楚,学生应该要脱离题海战术,越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越需要回归教材。但是,很多学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不愿回归教材,不知如何回归教材,不懂如何有效复习教材,从而导致复习效率低下。针对以上几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1感受高考真题,体会回归教材的重要性分析历年的高考真题不难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教材中概念及概念间联系的考查,考试的落脚点在教  相似文献   

8.
梁明东 《中学文科》2009,(12):43-43
这里讲的最后阶段,是指考前的最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即教师停止授课,让考生自主复习的阶段。那么,在最后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教师如何科学地指导考生进行合理的自主复习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考点回归课本。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经过前面至少两轮的复习,对考什么基本掌握了,但前面的复习时间较长,一些考点没有能够牢记,这时要问学生高考考哪些内容,他们很难详细地回答上来。  相似文献   

9.
张树华 《辽宁教育》2006,(10):47-48
谈起复习课,让人不禁有点“炒冷饭”的感觉。印象中,复习就是先整理归纳知识,再进行练习,还有残存在脑海里的“横成片、纵成线”。这种复习模式,教师疲惫学生厌烦,完全不适应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如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引下,让数学总复习教学走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新路子?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但在教学过程中,笔发现很多高三老师仍然按照旧教材的传统讲授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和对教材的研究,片面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学生不但没有得到能力方面的很大提升,甚至让很多学生感到高三学习的乏味和厌烦。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的复习课的知识呈递,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作了如下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教师与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在复习教学中长期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2.
李兴国  李静 《山东教育》2000,(14):40-41
在数学单元复习中,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怎样采取得力的措施和高效的方法,大幅度、快节奏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复习获得最佳效果,这是我们数学教师普遍关注并积极探索的课题。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际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运用目标教学指导单元复习,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目标性、主动性和策略性,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一、对目标教学的认识所谓目标教学,就是强调教与学的目标性。它不仅要求教师而且也同时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要明确“我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让复习更扎实有效?许多教师感到迷惘和困惑。笔者有幸观摩了台州市以“有效复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很多课例在教学“节点”的选择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4.
丁福安 《考试周刊》2010,(18):188-189
复习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复习教学,是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化学复习教学时,总是加班加点地抢课上,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就算在中考中取得了教学的成绩,也是属于高分底能。况且,这种被初中教师“榨干了油”的学生,到了高中后,也没有什么学习潜力了。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化学复习教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5.
经常听教师要求学生考前要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可怎样回归课本?教师若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书看得虽然很快但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多年尝试,觉得回归课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的内容旧,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因为复习的时间紧,是面面俱到的“流水线”操作且紧张,学生真正需要复习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因为复习的方式死,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喜欢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那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让复习课教学也能光彩奕奕呢?  相似文献   

17.
初三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内容.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很多教师在复习阶段缺少一定的学科指导.最终导致语文复习过程突显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分析方法层出不穷、丰富多样。例如,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逐一复习;脱离教材按照语文知识分类进行复习:教师放手把复习的自由完全交给学生.放羊式地让学生自由去看书.使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或是教师让学生反复做一些练习.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三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要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内容,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进行全面复习。很多教师在复习阶段缺少一定的学科指导,最终导致语文复习过程突显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分析方法层出不穷、丰富多样。例如,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逐一复习;脱离教材按照语文知识分类进行复习;教师放手把复习的自由完全交给学生,放羊式地让学生自由去看书,使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或是教师让学生反复做一些练习,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等等。在这些复习方法中,每一种都具有它的闪光点。教师在实际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  相似文献   

19.
关注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在上面一讲到底,嚷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听得云山雾罩。要不就是学生埋在练习题和测试卷中抬不起头来,之后是教师从头至尾地订正,学生无可奈何地被动接受。于是乎,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许宵波 《新疆教育》2013,(15):225-225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新授课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那么在复习课中,如何让复习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性”,使数学课更充满活力呢?在此提出几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