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语堂和鲁迅笔下的作品大多采用幽默风格,他们都推崇幽默,支持幽默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两人的幽默都反映社会,关注民情;且都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对幽默内涵和幽默功能的见解,还有体现在两人所描绘的"笑"之中,即是含蓄温厚的笑和嘲讽冷峻的笑之间的区别。但两人的幽默风格都应该得到肯定,于不同中展现了多样的态度和个性,对后来幽默文学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一反前期"浮躁凌厉"的文风,而试图开创现代散文幽默、轻松的文学道路,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林语堂现象"。林语堂大力提倡幽默小品文,他认为一个作家的智慧是其创造幽默作品的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其幽默散文创作指导思想基于以性灵为命脉,以闲适为格调,以谑而不虐的手段,表露人生的滑稽相。林语堂的这种散文创作观对现代杂文与散文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因脱离时代现实而受到左翼作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幽默是林语堂文学创作的一个标记性特征。在英文巨著《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对幽默信手拈来,通过幽默来批判社会现实、刻画人物形象、并向英语输入新的表达方式和认知角度。他在作品中对幽默的充分使用体现了幽默大师的文采和风范,促使我们重视幽默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并重新评价林语堂的幽默观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曾经不道余力地提倡写幽默的小品文,也曾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的文学主张.幽默在林语堂小品文中有几种表现:或庄,或谐,或亦庄亦谐.林语堂的幽默具有几种内涵:作为一种写作立场,作为一种美学追求,作为一种人生姿态.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当时强调挣扎和战斗的文学潮流,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遭到冷遇.但由于其作品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加之当代文学的政治标准的淡化,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热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作为国内幽默文学的创作者,不仅拥有"幽默大师"的称号,还是沟通中西幽默观的桥梁之一。林语堂的幽默观以独立自由的思想为基础、以超越与宽容的胸怀为原则、以自然闲适的情愫为归宿,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秀珍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6):57-59,71
林语堂一向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座右铭。从小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并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的林语堂最终回归传统并从中找回自己的感情和价值依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最先提出把英文homour译成"幽默",于30年代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周作人互为呼应,使闲适、幽默小品的创作一时盛行起来。林语堂散文的幽默,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幽默对人生必须抱一种从容达观态度,它是温厚的,超脱的;其二,幽默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第三个要素是"自然"。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林语堂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两位“幽默大师”,其幽默观在审美追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他们择取外国幽默理论和汲纳中外哲学文化思想以及个性心理的差异,在咀嚼人生况味后态度不同所造成的,因而形成同时代以‘批评”和“闲适”风格的两种幽默观。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林语堂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由于受社会历史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人们将更多的目光与关注投向鲁迅,而对林语堂的研究仅从近年才开始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鲁迅与林语堂在创作风格上有很多可比之处,二人在对时事散文的创作上、对幽默闲适的看法上以及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上都有不同的见解,本文将主要对这些散文创作风格上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十一世纪的学巨匠,他的诗词章冠绝古今;林语堂提倡“性灵”、“幽默”,是二十世纪中国学史上难得的双语作家。章主要以苏轼的词和林语堂的小品为例,对两位名作家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国现代的幽默作家,我们不得不提及林语堂。他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文学创作上对幽默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和应用。林语堂认为,幽默的特征即为"谑而不虐",应该"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幽默只是一种从容不迫达观态度"。有人说过J·K·杰罗姆"兼有林语堂、梁实秋的闲适与鲁迅的幽默和讽刺"。所以笔者将杰罗姆与林语堂放在一起做一个有关"幽默"艺术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发明了“幽默”一词,建构了他的幽默文学观。在“语丝”时期,将“幽默”看成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此间的散文,多在“真实”、真诚上面用力,讽刺力量较强。“论语”、“人间世”时期的幽默则多从个人性灵上抒写闲适的情调,其幽默观中多带个人主义色彩,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他的幽默观和幽默小品创作又特别重视幽默的审美价值,创造了滑稽、机警、俏皮、讽刺的“笑”的美感情趣。  相似文献   

12.
老舍与夏目漱石在中国和日本都是有着不可替代位置的文学巨匠,同时二人又都是深谙笑的艺术的幽默大师,通过对老舍和夏目漱石经历、创作及文艺理论的平行比较,找出二人幽默艺术的相通之处,重点在于审视异中之同,同中之异亦有论及。  相似文献   

13.
“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创办《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时标举的三面大旗.也是其散文小品理论的三大艺术支撑点。本文试着从林语堂的作品出发,联系其创作实践.粗略地阐莲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认为造成林氏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共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中西文化的合围、社会的压迫、乡土情结和地域习俗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最先提出把英文homour译成“幽默”,于三十年代提倡幽默,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周作人南北呼应,形成一个影响颇深远的“闲适幽默”散文流派。 林语堂认为:“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怎样才能达到幽默呢?在林语堂看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因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所倡之幽默,既是一种自由、活泼、意味隽永的行文风格,又是一种笑对挫折烦恼、化解矛盾、舒展心灵的人生态度,更是透视现代教育弊端的有力武器。林语堂幽默对当时教育弊端的深刻透视和全面曝光,主要得力于林语堂视幽默为观照、品评人生的西洋镜的观点。同时,还与林语堂幽默之来源、生成和功能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陈祥福 《文教资料》2008,(28):154-156
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自由主义作家,以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著称,被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早期从语丝社的"急先锋"到另起炉灶创办<论语>,提倡幽默与性灵的小品文,他的写作观念和创作理念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本文将结合社会环境.作家的创作心态等方面,从林语堂在"语丝社"和"论语派"两个时期的创作变化来解析其创作理念的建构与变迁.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幽默文学的兴起,是二十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所引起的一系列聚变中的一个。作为幽默文学倡导者的林语堂,他的幽默观和他的艺木观一样,都是这次聚变所产生的新质。 林语堂提倡幽默文学的功过得失,历来众说纷纭,褒之者誉之为开一代文风,贬之者则斥之为“麻醉文学”。建国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论者们几乎都是从社会政治原因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评价幽默文学的。  相似文献   

18.
论魏晋幽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乱世多幽默,是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发展史上一个规律性现象.魏晋统治阶层创作幽默文学、众多文人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文学题材的开拓、多样的幽默文学体裁等方面,正体现了魏晋幽默文学的高度繁荣.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幽默小品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吸纳了古今中外的审美理论 ,形成了“泛美艺术”的审美倾向 ,其幽默小品理性慧悟与达情自赏、和谐统一有独特的美学效果 ;林语堂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 ,建立了性灵与灼见合一的“闲谈体”文风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了轻松自然的幽默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