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彦军  张炎冰 《钓鱼》2011,(3):14-16
从1997年开始接受竞技钓鱼基本功训练,到一年后参加第四届“钓王杯”决赛,两年后获开封“好运杯”冠军,吉彦军驰骋竞技钓坛十余年。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凭着拉饵钓一标深技术,扬名“澎湖湾”,勇夺“海狮杯”。可是新钓法、新技术叠现,就是钓一标深也不再是本来面目的时候,吉彦军就只能接受失落首座“读者杯”的遗憾了。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8,(1):14-15
当许多人抓住了机会,并利用它在全国钓鱼比赛中创造了成绩的时候,吉彦军仅有一次机会是应某渔具企业邀请,参加了2002年在宁波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钓赛,他获得了渔企俱乐部组抛竿第3名。不过,从1999年“澎湖湾杯”卷起“吉旋风“,成名“钓一标深”。后,他在5、6、7三届“钓王杯”总决赛和首届“光威钓王杯”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3.
拉饵之累     
管察 《钓鱼》2013,(19):8-10
拉饵是竞技钓鱼的产物,也可以说是钓快鱼促成的。1995年举行的首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开启了钓快鱼之门,从此以鲫鱼为对象鱼的“钓快鱼”成了竞技钓鱼的主要内容。然而前4届“钓王杯”比赛,时速都没有超过140尾。1999年5月1日,首届‘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在武汉举行,时任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的翟少明以拉饵钓离底创造了1小时钓鲫鱼265尾的中国吉尼斯纪录。20天之后第5届“钓王杯”在西安举行,尽管最高时速仍在140尾以下,但136名参赛选手中约有10人在鱼离底时弃搓改拉了。  相似文献   

4.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05,(17):34-34
1999年5月,翟少明在一次比赛中创造了时速265尾的钓快鱼纪录,钓法是拉饵打浮,吉彦军也参加了这场比赛。赛后,在许多人对怎样开饵和如何制作、使用拉饵盘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吉彦军发现,抛钩后是让风线绷直,牵制浮标下沉,还是将其松垂在水中,这对钓饵的摆动和提高中鱼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7.
李洪生 《钓鱼》2006,(20):6-6
10月3日,由魔力饵王渔具公司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钓协、大西洋钓具公司承办的第六届“魔力饵王杯”钓鱼比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钓鱼协会基地南宁三塘乡村大世界扬竿。经过一天三场的角逐,广西南宁钓手何斌以三场积12分的好成绩,夺得了本届比赛的桂冠;覃志强获得亚军;吴书伟获得季军,获得4-10名的选手依次为:纪元、张克斌、黄依峰、刘勇、蓝清飘、何震、张航。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8,(14):15-16
李放明,湖南株州人,东峻学员。从1998年身披湖南名昶战袍在宁波第十四届全国钓赛获个人手竿第3名后,时在株州硬质合金厂任职的他就很少有机会参加全国钓赛了。他再度亮相是在家门口——参加2001年长沙第十七届全国钓赛,获手竿钓混合鱼冠军。此后企业转制,他忙于生计,压抑了比赛热情,抽空参加在武汉举行的2004年“魔力饵王杯”比赛,得了第7名。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5,(13):23-23
吉彦军被看好,或者说出道是1999年6月的开封“好运杯“获第一名。记者欣赏到的钓一标深样本是在这次比赛之后的天津第五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上,不管有鱼无鱼,吉彦军以每分钟抛钩8-10次的频率,在最后“收官“时奠定胜局。平心而论,钓一标深动作乏味、枯燥,但竞技钓鱼就是这样,在划一的抛钩提竿中隐藏的是智慧和不露声色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李寒停 《钓鱼》2009,(20):18-19
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于2009年9月2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详情见2009年1O月上期)。参赛的200名钓手中有06年和08年两届“钓王”(钓王杯两年一届)和参加过首届“读者杯”并获得奖项的部分钓手。水平之高、人数之多、钓况之好是长沙地区近几年来不多见的。比赛结束后关于办比赛的一些台前幕后,记者采访了承办这次“读者杯”比赛的湖南喜乐钓具公司总经理李喜东,他用12个字涵盖了承办比赛的真实想法,那就是——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8,(10):14-15
姜耀坚,广东深圳人,2001年入围第七届“钓王杯”总决赛时被人认识。与许多广东钓手一样,钓成品对象鱼功夫独到,善于在混养鱼中见机行事,单挑某一种鱼钓,属攻坚型钓手。主要成绩有:2002年威海首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第7名;2004年武汉“魔力饵王杯”全国钓鱼大赛亚军;2007年全国钓鱼锦标赛(宿迂站)企业组个人总成绩冠军,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许方 《钓鱼》2008,(16):14-15
康江波,陕西西安人,个性坦荡,擅钓快鱼,技术集百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对钓饵、线组、浮标不迷信,属实力型钓手。获1999年西安第五届“钓王杯”总决赛第13名;2004年“魔力饵王杯”全国钓鱼大赛第11名。2005年,康江波成功登顶,囊括本刊“读者杯”总成绩和两个单项的冠军,成为“三冠王”。之后他加盟老鬼,获全国钓鱼锦标赛(深圳站)总成绩、手竿钓鲫两项第7名;2006年获第六届“老鬼杯”钓鲤大奖赛第5名,6月获南昌国际钓鱼大赛手竿钓混合鱼第8名,9月获全国俱乐部钓鱼联赛第1名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7,(7X):8-9
吕中胜出道晚。1999年,他代表湖北省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钓赛,获个人总分第6名。钓鲫鱼的“钓王杯”进行了7届,吕中胜打了两届,都入围总决赛,在2001年的第七届上得了第16名。可是“钓王杯”变脸,改成钓大鲫鱼,钓混合鱼吕中胜就游刃有余,夺冠军、得亚军,似乎鱼对他特别有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刘林夺得第五届光威钓王杯“钓王”称号 2010年8月15日,第五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在北京决出新钓王,河南选手刘林经过两天八场的苦战,取得总分第一名,夺得2010年第五届光威钓王杯“钓王”称号。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8,(18):14-15
邱廷军,四川成都人。从1998年“钓王杯”成都站出线,打入总决赛到即将举行的第四届“光威钓王杯”,邱廷军届届入围,但只有两届榜上有名。然而,没有人敢说入主“钓王杯”前20名的是二流钓手,因为包括王永贵这样的箍一流钓手和名列全国钓赛榜首的钓手铩羽“钓王杯”是很平常的。邱廷军出省参赛的机会不是很多,2004年,他获得银川全国钓鱼锦标赛总成绩第5名,但他在四川省9届钓鱼比謇中披金挂银,分量不轻。采访邱廷军,是因为像他这样分站赛名列三甲,忘决赛留遗憾的钓手同样值碍尊重。  相似文献   

16.
钓界风云     
《钓鱼》2006,(16)
2006年8月2日,第三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的决战期间,战役的统帅部——《中国钓鱼》杂志、光威集团及全国各地光威产品的代理商们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第四届“光威钓王杯”全国巡回赛的筹备会议。经过讨论决定:第四届“光威钓王杯”的比赛再增设威海、重庆、福州和银川四个分站赛点,总计达到24场分站赛,战火将蔓延全国更多的地区。2007年3月11日在南京打响第四届“光威钓王杯”的揭  相似文献   

17.
吴芜 《钓鱼》2009,(22):16-17
十年前,记者在天津观看第五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时,发现参赛的3位河南钓手不管水深水浅,鱼多鱼少,自始至终坚持拉饵打浮。赛后采访了这3位钓手,把他们的技术特点概括为“钓一标深”。此后,拉饵“钓一标深”风靡全国,并迅速成为竞技钓鱼的主流技术。2002年,记者采访在无锡举行的“泛宇杯”钓鱼邀请赛,发现河南钓手在运用“钓一标深”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鱼口乱,  相似文献   

18.
苏雷 《中国钓鱼》2008,(1):63-64
第四届“光威钓王杯”全国钓鱼巡回赛预选赛南京站的比赛,于2007年10月28日在南京市浦口的胜利圩水产养殖基地进行,来自江苏省各地的171名手竿竞技池钓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相似文献   

19.
第六届“光威钓王杯”重庆预选赛于2012年4月8日在重庆南川双河钓场如期举办。这是今年4月份唯一的一站预选赛,也是历时一年多的第六届“光威钓王杯”预选赛序列中的倒数第三站比赛。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8,(16):18-19
将钓鱼纳入体育比赛轨道就必须按体育规则办事。1999年上海第三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将全国划为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京津、东北6个赛区,在231个俱乐部中选拔甲级队46支,以第二届“海狮杯”决赛前10名为种子队,总计56个队、168人参赛,演绎了世纪末的辉煌。现在知名度极高的钓手,如邓刚、徐银舟、吉彦军、马明生都出自这个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