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准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班主任的“严”1.严而不厉,严而有格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学并能用这门艺术。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觉得把握准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做到这一点也就掌握了这门艺术的要旨。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呢?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3.
孙春华 《考试周刊》2014,(22):173-173
<正>"刚柔相济"语出《周易》,是种中和之道。兵书中有言:"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刚柔相济在许多方面给予后世以启示,其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很适用。班主任只要善于将柔柔的情、严格的纪加以融合,严中有情、张中有弛,就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在管理班级中游刃有余。一、严有度,严出于爱低年级学生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随时会犯错,这些错误无论大小,都是教育契机,"严师"才能出"高徒",然而严并非严厉,而应理解为严肃、严格,是本着爱生之心,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严格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是对学生束得太紧,管得太严,就是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意,失去为师的尊严,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或“谈师随便”,身心不能正常健康地发展。怎样把握“严”与“爱”的艺术,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渗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欧燕娟 《广西教育》2007,(7B):80-81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自然应该爱学生。但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那么什么是严?什么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我想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班主任是学生在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和组织者,学生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他们的班主任。在教育体系中,严与爱,这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东西却成了亲兄弟。没有严,学生的行为得不到规范;没有爱,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严多爱少,学生无法"亲其师"、"信其道";爱多严少,学生则往往会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苦涩味的教育是真实的教育,咽下苦涩需要崇高的责任感和强大的宽容心,这才是于漪说的“爱”,这时教师才能感受真实而丰富的美好,有苦涩相伴的美好才是最幸福的。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教师,必须学会爱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禹冬 《成才之路》2009,(10):75-75
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爱是拂拭师德这面镜子的柔柔丝绢。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对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找到处理问题的关键点。我想这个关键点是:怎样把握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对学生爱得过份,爱得太随便,就可能使得学生行为习惯也变得太随便;如果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就会产生逆反亡、理。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这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严师出高徒,爱心结硕果","严"和"爱"是和谐统一的。严而不失仪表风度,爱而不失威信,因爱生严,严中见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严"和"爱"的统一,如此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位班主任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思考。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繁琐的,但也是有趣的、幸福的。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班级的每一次提高,都是自己心血凝聚的结果,都会使自己有种满足感。许多班主任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过分溺爱,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约束的太多,管得过于死板,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所以,班主任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要把握好对学生"爱"的尺度和"严"的尺度,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唯有  相似文献   

13.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爱护学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严”与“爱”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正确了解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内因与外因,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自尊心,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席兴云  白庆泉 《中学文科》2006,(11):100-100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爱”与“严”的尺度,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  相似文献   

1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作为一名班主任,以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导为座右铭,常常提醒自己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教育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相似文献   

16.
师爱     
<正>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爱像水,至刚至柔,具有无形的力量,利万物而无求。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只有始终怀着对教育的一腔热忱,秉持着青春朝气、昂扬锐气投身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爱中有严,严中有爱,才能收获属于我们的丰稔金秋。爱是一缕阳光,炽烈而光芒四射,能驱逐孩子心中的黑暗,让灿烂的笑容和美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即实与虚的关系、管与放的关系、严与宽的关系、堵与导的关系。只有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才能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教中有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何百胜 《成才之路》2013,(20):32-32
教育学生持有的正确态度是必须从严,严而有度,严中见爱。  相似文献   

19.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缚太紧,管得太死。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