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50页,为说明“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转化为导体”,利用玻璃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并说明实验现象是:常温下,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表明玻璃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发光,表明玻璃变成了导体。《物理教学参考》中建议,玻璃可用废灯泡灯芯代替。我和同组的物理教师们,根据教科书插图,利用废灯泡灯芯,反复实验,都未成功。是不是电源电压低了呢?于是用低压电源代替电池组,将电压提高至36V,灯泡仍不亮,实验还是不成功。是不是酒精灯火焰…  相似文献   

3.
对“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堵城镇叶路中学熊志全(436131)初中物理第二册新教材第50页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所示电路进行,对玻璃加热时间较长,且不易使小灯泡发光,因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条件下,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电路”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关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的教学,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易导电的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加以证实。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玻璃能够导电简直是不可思议。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52页,<给玻璃管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52页,《给玻璃管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是初中电学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采用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很难成功 ,一般采用微安表或者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灯泡的方法来做。但因此时电流表还未讲到、二极管发光弱等原因 ,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改进的方法是将小灯泡换成“2 2 0 V  10 0 W”的白炽灯泡 ,电源采用 2 2 0伏交流电 (教室的插座即可 )。闭合开关 ,灯不亮。用酒精灯加热玻璃 (废日光灯管端、废白炽灯均可 )。 2分钟左右 ,玻璃即达到红炽…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四章在讲授《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有这样一段叙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随后教材举例说: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按课本要求进行过反复试验,发现该实验并不容易成功。主要原因是:①加热装置的选用不规格,很多教师在实验时都是选一根较细的玻璃棒,然后将导线紧裹在玻璃棒两端,由于玻璃本身电阻很大,加之接触不良,实验很难成功;②尽管使小灯泡发光需要的电流…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甲、乙的演示实验 ,是研究导体和绝缘体跟外部原因 (温度 )有关。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导电的玻璃 ,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实验加以验证 ,同时 ,也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因此 ,此演示实验一定要成功 ,且实验现象要显著。但实际实验时效果不佳 ,且对电源的电压要求较高 ,具有危险性。如对此实验作适当改进 ,则其效果非常显著 ,其方法是 :①将灯泡换为发光二极管 (实验室或商店买的生日卡上均有 ) ,一是极…  相似文献   

10.
玻璃变成了导体广西邕宁县大塘中学黄家胜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册《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图4—11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按照教参提供的参考,电路元件选择如下:电源电压力6V,小灯泡为...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实验器材1m左右的带插头的双导线一束,废旧的卡式电灯泡1个,铁架台,酒精灯,硬铁丝。2演示器元件的制作和组装小心地敲碎废旧灯泡的玻璃外罩,保留灯芯及灯泡头,为了将…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读了1999年第6期刊登的《教材中两例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文中提及的第二个改进的演示实验,即玻璃由绝缘体变为导体的实验,改进后确实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尤其是缩短了实验时间,对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实验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其实,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当玻璃受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微弱,小灯泡无法显示,只要改进一下显示的方式就可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这个实验的。如图1所示,将实验用的小灯泡改换成…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课本(沿海版)第二册,安排了给玻璃加热(实际用的是普通照明灯的废灯泡芯)使玻璃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5.
怎样做好"玻璃变成了导体"演示实验新疆乌鲁木齐市冶建学校胡善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导体与绝缘体"一节中图4-12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又可以变成绝缘体.有些...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课本(沿海版)第二册,安排了给玻璃加热(实际用的是普通照明灯的废灯泡芯)使玻璃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课本“导体和绝缘体”一节的演示实验,可以用直流电来进行。将79—82年版的全日制初中物理第二册上“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的演示实验略加改进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右图所示,将一个小灯泡几节电池及导线都固定在一个能够竖立在桌子  相似文献   

18.
1.导体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取“220V100W”以上功率的废灯泡的灯丝约2厘米长1段。把灯丝与两节干电池、2.5V小灯泡串联起来,闭合电键灯泡发光并且较亮。再用火柴给灯丝加热,可见小灯泡变暗。 2.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打碎玻璃泡,折去玻璃芯外边裸露的两段铜线,把它拧入灯头后,冉与"220V40W”以下小功  相似文献   

19.
何新胜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3):43-43,46
“玻璃导电”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第二册第四章“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图4—12的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铅笔演示导体与绝缘体如图1所示,将电池、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依次将电路夹夹在铅笔的外层木棒上和铅笔芯上,观察到灯泡第一次不发光,第二次发光,从而说明木棒是绝缘体而铅笔芯是导体.二、利用铅笔演示短路电流如图2所示,取一段铅笔芯,研成粉末状,在玻璃板上撒成细细一条线,用导线将电源与铅笔芯粉末相连,通电后粉末状的炭粒间立即产生跳跃的电火花,两线头越近,电火花越强.三、利用铅笔演示导体电阻与温度有关如图3所示,M、N间接入铅笔芯,用酒精灯对笔芯加热,观察笔芯加热前后电流表示数变化,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