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怪圈中:教师繁琐分析,事无巨细,但学生阅读能力却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其主要缘由在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与品味的时间被教师完全挤占。从新课标颁布起,繁琐的内容分析已经逐渐成为阅读教学的历史,而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情感认知,推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在情境创设中点燃学生情感众多心理研究成果发现,生命个体的情感与情境性质息息相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意欲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定  相似文献   

4.
徐淑娟 《考试周刊》2013,(90):31-31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本文从还原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巧用综合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用“移情”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领悟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上给以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法上给以指导;还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12.
陈希萍 《文教资料》2006,(29):105-106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确立探究性阅读的目标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体验”,其中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理念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刘洪刚 《教师》2011,(10):33-3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文章的情感。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呢?在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阅读教学艺术的过程中,笔者感受颇深。根据于老师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实现阅读对话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实现学生和文本对话的"中介"。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和发展的方式,"评读"这种阅读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在阅读中注重情感的体验一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应为学生阅读提供必要的帮助,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生成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9.
阅读历来被称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式阅读教学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阅读,最终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阅读体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找寻合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挖掘适宜学生情感体验的文本内涵,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感受,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姜辉 《成才之路》2011,(26):35-35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