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阅读教学对话是有深度的!——题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必须进行深度对话,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潜心以会文",才能相逢那未曾预约的精彩。一、与课题对话,形成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2.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李媛 《考试周刊》2014,(82):33-33
<正>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世界著名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他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对话的过程。对话指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深层交流,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反思文本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平等对话的理念更是深入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当我们放弃了"独白式"的语文教学,追求鲜活的"对话式"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充盈着主体自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没有对话就没有语文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真诚的视角,创建愉悦和谐的"对话场",精心设计并优化课堂对话,全面提升课堂对话质量,使真诚对话成为语文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自我建构,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细读是对话的前提。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深入文本,进行认真地,细致地阅读,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上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精彩、精妙的对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潜心细读文本,打造出彩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要把握好文本细读的度与法。一.度即细读文本的角度。1.读者角度,拓宽教学的广度。首先,教师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走进文本的世界,深情触摸文本,用心聆听文本的声声倾述,读出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7.
黄萍萍 《考试周刊》2008,(12):48-49
对话,这个人文关键词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生命力的课堂景观.这样的语文课堂,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与教师、同学、语文教材的对话.可以说,语文课堂因对话而精彩了,学生的学习则因对话而真正鲜活了.一段时间,在"对话教育"方面,我努力思考与实践着,下面结合工作的实践,跟大家交流一些肤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平等“对话”;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对话”合作;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拓宽学生“对话”空间来创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对话式教学倡导构建民主、和谐、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对这种对话与交流的教学理念达成共识的同时,却出现了各种"对话综合症",使课堂对话表现出一种虚假的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交流、互动。因而,如何实现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话式教学中教师的有效行为策略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许宁 《新疆教育》2012,(19):113-113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精彩的课堂总离不开两大要素:一是学生,二是文本。语文课堂中,学生必须浸润在文本中,与文本深度对话,在对话中加强感悟,获得体验,才能生成自己的思想。可见阅读教学的核心活动是对话,而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又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朱克涛 《现代语文》2014,(11):13-14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能否积极有效的展开对话,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去,关系到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因为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思考、表达交流的过程,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的态度。本文试图从多角度来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对话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意外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促成语文课堂的精彩。高效的课堂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就能实现的,当发生偏离预设的意外发生时,也许就是课堂出彩的机会。教师要发挥教学的智慧,用好教学中各种生成性资源。教师还要打造民主的课堂,创设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状态,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甜 《现代语文》2011,(12):58-58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应是对话互动的课堂。课堂的对话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也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交叉的对话。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问平等交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正充盈在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它形成了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网状关系,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一、优化目标,让对话启迪智慧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哪一个年段、哪一项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是学生通过与教师、与文本、与他人及自己的对话完成自主建构和生命成长的过程。作为文化人的教师,其教学本应高度关注文化,重视文化的传播与文化魅力的展示。语文课堂交流中,主体性是课堂交流文化的灵魂,交互性是课堂交流文化的前提,个性化是课堂交流文化的保障,生成性是课堂交流文化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袁婷 《贵州教育》2014,(17):40-42
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既是教育过程,也是教育现象。在新课改中我们认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多重对话的一种建构,这种建构应该是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如何引导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达到训练言语、张扬个性、陶冶情操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而课堂提问是其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的确,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开放、动态的交流对话过程,"意外"时有发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巧妙开发与利用"教学意外"资源,捕捉课堂生长点,从而打造灵动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荀田 《考试周刊》2012,(50):52-52
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是研讨文本教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主动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本文从敞开心扉教语文有利于师生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学习氛围和谐化;有利于交流的温馨化;有利于体验愉悦的语文课堂来谈谈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具有对话的“性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对话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师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广泛范畴的对话。这种对话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言说权,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教学实际中由于片面地理解对话理论出现的一些缺失,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下面就本人两次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的细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搭建起与学生对话的平台,真正做到与学生倾心交流,使课堂上的对话有效、精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