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录取通知书     
档案记录的是最真实的人生,这种真实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哪里?我是谁?”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悲哀地发现,我的脑子一片空白。静静地站在镜子前,那个头上已经有了华发的女人,相信已经不再年轻,那么试问,一个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人,她对自己的过往一无所知,这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刘翔 《档案与史学》2011,(10):51-53
夏日的夜晚,我独自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摩挲着三件自己青春年代的珍贵人生档案:一张粉红色的上山下乡通知书、一张略显发黄的奖状、一张上海市1977年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此时此刻,当我以中年人的眼光和心态,重新审视这些私人档案时,不禁百感交  相似文献   

3.
梦想远去     
那是青岛一十夏日的夜晚,繁星闪烁、凉风习习,空气湿润而又清新。中学时代的我正与几十要好的同学无忧无虑地在一起漫无边际地神聊。这时,一位男子从我们前面走过,一位同学指着他的背影对我们说:“那个人是我们家的邻居,在青岛日报社里当编辑。”  相似文献   

4.
甘惜分印象     
终于有缘结识甘惜分先生是在今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北京市的街道很宽,可云拜访甘先生那天所经过的每一条街道都碰到堵车,这一次又一次的堵车使我在见到甘先生之前心里充斥着一种莫名其秒的焦躁。再加上天热,再加上想到一见面就要有求于这位仰慕已久的学者,我在踏进甘先生的书房时心中很是忐忑。  相似文献   

5.
在澜沧江中     
我在黄昏时分进入澜沧江的水中。那是炎热的夏日。澜沧江是红色的,因为水在奔下高原的途中,被泥土染红了。我一丝不挂,进入水中。大河像液体的风,环绕着我。又像无情的手,将爬在我皮肤上的热,一片片刮掉。我则像一棵风中的树,在水中摇摆。水是温凉的,我在这新鲜的温度中丧失了对世界的意识。像在古代的黄昏渡过这条河流的豹子或狼那样,  相似文献   

6.
小涵 《湖北档案》2004,(11):32-32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喜欢以步代车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大街上,享受那落日的余辉,那轻柔拂面的微风,那高远纯净的天空,还有那怡人的气候带给自己的那份放松。  相似文献   

7.
买书琐话     
买书琐话路景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厕身文人之列的我,却很少去图书馆,也不愿借别人的书来读,只喜欢一人独处书斋,静静地翻读自己家中的藏书,这也便养成了我爱跑书店,逛书摊的兴趣和习惯。买书,从买与卖的商业角度看,似与购买其它商品无异。但书作为一种文...  相似文献   

8.
钱峰 《新闻实践》2010,(1):78-79
经过7年的积累,我的20万字的《新闻职业规范与发展》终于杀青了。我曾也想把这本书取名为“后半夜文集”,因为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完成的。一个个寂静的晚上,静静地坐在书房,在电脑前啪嗒啪嗒地敲击键盘,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行行文字,那是多么的舒畅。即使时常为一个问题呆坐两三个小时,有时一个半夜还敲不下一段文字,但那种突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愉悦,却又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6,(9):F0002-F0002
西瓜、冰淇淋、酷暑、雷暴雨、游泳……夏日就是如此个性鲜明的一个季节:它让人们备受酷暑的煎熬,却又馈赠给人们各色丰盛的瓜果蔬菜,同时还激发人们用自己的创意去发明各类的消暑方式。各国的摄影记者用自己的“眼睛”为我们定格了夏日的一个个精彩镜头。夏日环球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华夏 《传媒》2015,(13):38-40
有这样一粒种子,从吐出嫩芽,开花结果,到长成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走过了20个年轮奔跑的青春.走过了春秋,走过了夏日,走在今天纸媒唱衰的寒冬里,但这棵大树依然繁花朵朵、果实累累,依然顽强生长、迎风挺立. 从1995年7月1日创刊到今天,《东楚晚报》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  相似文献   

11.
让心灵静静地呼吸,这句话是我儿时的一位同学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12.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流逝。在“纸媒会不会消亡”的众声喧哗中,岁月的脚步又匆匆迈过了一年。回望自己的这一年,有很多梦想照进了现实,亦有不少“年度计划”没有兑现。新的一年,各种唱衰纸媒的声音可能还会不绝于耳,甚至会愈演愈烈。我期待能更好地精耕细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坚守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给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业余报道工作的9年中,乡党委书记和乡长调换了10位。其中,有的对通讯报道工作热,有的凉。我通过三方面的努力,促使热的领导更热,凉的领导变热。现在,领导为我多写稿写好稿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9年来,我在县广播站发稿百篇以上,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稿40篇以上,连续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1984年10月,被河南日报社表彰为模范通讯员。我的三方面努力是: 一是服务党的中心。通讯报道工作是党  相似文献   

14.
<正>感悟与珍藏曾经走过许多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曾经拍下过许多令我深深感动的瞬间与永恒:都市里风格独特的建筑大厦和夜幕闭合后的璀璨灯光,大自然泉水叮咚和夏日清晨荷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还有镜头中每一幅定格的表情和每一个未完成的动作。总以为,这所有的一切,好像已经很完整了吧,却总感觉仿佛缺了那么一块。  相似文献   

15.
品味长沙     
两个讲着长沙话的青年哥哥在路上走,他们的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胳肢窝里挟着一个讨饭的碗。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赌一碗面,去要那个叫花子自己把那只碗打烂。我当时觉得这赌注像纸变钱一样难。谁知另一个长沙的听了问:“真的赌一碗面?”先前那个长沙的说:“千真万确!”担心赌注不真实的那个说了句“看我的”便小跑上前,到了叫花子身边,右手朝乞丐肩上一搭,他乡遇故知的话语热腾腾地出来:“叫花子哥哥吨,你还有赶回家去呀,你屋里娘老子病得脑壳只剩咯大了”,他边说边将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起来做成个圆圈。  相似文献   

16.
如逢知音     
提 笔 ,窗外阳光入窗。我翻阅案头的报刊 ,《新闻记者》杂志跃入了我的眼帘。哦 ,她是我提高新闻业务的好帮手啊。很多的夜 ,读它的文章 ,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一扇扇新闻业务小天地。当初借来《新闻记者》时 ,我正准备评职称。为了应对所要写的论文 ,我来了个临时“恶补”。不料这一补 ,自己精神爽快地站到了这既陌生又熟悉的新闻学术前沿。如今我虽然已经到出版周期较长的杂志社工作 ,但难以割舍的是我的报纸情结。因将散文的笔法用之于新闻 ,是新闻领域还是散文领域 ?我时常静静地站在这两者之外观望。难忘有一天 ,读到《新闻记者》上刊登的…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归来数月,笔下走过的 人物已有若干,但有一个人 总是欲写又罢,却又时时在眼前闪现。她就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美国洛杉矶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会长美籍华人李惠英女士。 说起来认识她纯属偶然,一位友好多次向我提及她,并介绍我们认识。我去拜访她的那一天,她给我讲了几个关于她自己的故事。讲着讲着,她渐渐地沉浸进去,我也被吸引住了。我感到她真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我将这种感受表达了出来,岂料,这却又引出了她30年前的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18.
那是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楼上的咖啡馆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明晓溪。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小小的咖啡馆,明晓溪给我讲了她即将创作的两个故事的大纲,而我被这两个那时尚未成为小说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来,这两个故事成为了两部超级畅销书,她们就是明晓溪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一一《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和《泡沫之夏》。  相似文献   

19.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20.
邢景文 《青年记者》2004,(10):34-36
我从1964年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到1994年离休,在报社整整度过了30个春秋。30年中,我从一个不懂报纸业务的门外汉,逐步成为一个熟悉报纸业务的编辑,之后又当了编辑科长、报社副总编辑,最终当了社长。不仪把自己最好的时光和年华献给了报社,而且与报社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如今,我已年逾七旬,回顾儿十年走过的历程,真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这里,我只想从报纸的宣传和人才培养方面,谈点我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