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流传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这已成定论。人们正是持这种认识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评价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商品生产。在我国已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多种版本的观点,基本上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在国外,也类似。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已得到全世界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观上的革命也像认识论一样,在逻辑上是由于引进了辩证法和实践观点后发生的。"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界"克服了机械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研究、解释自然"的方法论缺陷;"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克服了机械论敌视人的自然主义缺陷,生成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人本主义特性。本文从历史起源、思想内涵两大方面整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用实践的观点解释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审美本质有较系统的认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生产形态这一特殊角度出发对文艺审美本质、及美的规律的再现和表现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驳斥了马、恩无暇窥探文艺审美本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出发得出确切结论,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扩展和深化对开创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在于,指引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观点",是集中体现其哲学唯心主义性质的一个基本观点.对此,恩格斯不仅不认同,而且是持彻底的批判态度的.马克思也并非单纯主张"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观点".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样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都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的观点不存在着对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对两种不同提法的一致性仅从马克思与恩格斯、列宁在哲学基本立场、基本观点不可能有分歧的角度来说明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揭示两种不同提法为什么是一致的。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重为马克思提出的点的阐述,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旧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这一缺点是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恩格斯、列宁指出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等缺点则是其根本缺点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哲学上的一对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都有论述,但完整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确立主要见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论述比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一些过程,并获取一些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点,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中,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紧追媒介技术发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这五条新闻理论思想和工作规律,对当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展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观点得到了验证的同时,也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局面。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哲学观点,他们对革命的社会根源的理论、全面阶级斗争的理论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理论等,都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精彩哲学阐述。  相似文献   

10.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其理论和观点据以得出的历史前提和理论条件,对于我们今天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认识和理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深刻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理论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理论是卓越的理论建树。本文从文艺批评的标准、文艺批评的方法、文艺批评的原则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理论 ;指出坚持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理论 ,有助于克服当今文艺批评中的单调局面 ,从而推动其朝着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外学者论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就国外马克思学家关于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关系的研究作一介绍和评析。英国著名马克思学家卡弗通过对比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来考察恩格斯思想发展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青年恩格斯思想领先于马克思;日本著名马克思学家广松涉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明确提出青年恩格斯引导青年马克思的论断;里格比等马克思学者也提出青年恩格斯对青年马克思有很大影响。笔者认为,国外学者关于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关系的探讨是有启迪意义的,但广松涉非常极端的观点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则乃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石。因而对它如何认识和理解,实际上也就是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和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也正是首先从这个问题开始的。他们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只承认社会领域、思维领域的辩证法,而不承认自然界本身有辩证法则。他们有的是对此持全面地公开地否定态度。美国的胡克和诺曼·莱文就是其中的代表。菜文说,马克思讲的自然是“人化自然”、“历史化的自然”、“为我的自然”,没有离开人的自然。南斯拉夫的米·坎拉尔加也说恩格斯讲的自然是“自在的自然”,是没有人的,因而是没有意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5.
主要就国内外马克思学家关于恩格斯的研究作一介绍和评析。从总体上说,对恩格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关系的研究;恩格斯经济思想的研究;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研究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探讨是有启迪意义的,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事实出发,更加明确恩格斯应有的地位和独立的哲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术的角度阐释了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所了解的中国。在这些观点和看法中,既有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采用联系的、发展的以及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看待中国的观点,同时也列举和分析了马、恩由于了解范围、时代的局限以及所收集资料限制而对中国及中国社会状况产生的误解的观点。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点,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的史学研究者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观点来看清自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更好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国际社会的科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5,(7):31-38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本来含有丰富的生态学观点。但是,个别西方学者却视而不见,歪曲、指责甚至虚无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合法性遭到严重质疑。为此,拟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挖掘、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的生态思想,既是对质疑者的回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所需。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定义和关于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的观点,更加注重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旧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加盐酸政策,溶化他们.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给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人”的内在联系中提出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整体性解放思想,显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置于全面揭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视为人类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所呈现出的文明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将生态问题放到自然解放、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视域中考察,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文明系统失衡以致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彰显出生态文明时代必定是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物质力量就是生产力.在理论研究中,误读马克思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把生产力要素泛化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问题的论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生产力由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投入要素,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产出或表现要素.这既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