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政策研究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职硕士属于专业硕士范畴,我国较具权威的专业学位政策尚属暂行并且许多条规还不完善,专业学位政策的合法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政策作为专业学位政策的下位概念,其内涵与外延还不甚明晰。应尽早明确“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学位性质,实现政策制定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主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启动实施“农村高中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招收非在职本科生攻读教育硕士、推荐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政策举措,200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早期单纯地面向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逐步开始形成面向在职和非在职人员两大类型发展的格局。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存在...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免费师范生为例就攻读在职教育硕士的意向进行调查,其中79.4%的学生想攻读在职教育硕士,20.6%的学生不想攻读。结合教师的访谈,分析得到影响攻读意向的因素主要有:对政策中"限制只能读本校在职教育硕士"的满意程度;对教育职业的热爱程度;受社会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4.
《劳社部发[2005]36号》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待遇标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陕劳社发[2006]97号》规定,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参照陕西省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伤政策执行,使得陕西省经常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标准等不能执行并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在《劳动合同法》肯定了聘用制工作人员“特殊劳动者”地位的今天,《陕劳社发[2006]97号》将直接面临与《劳动法》、劳社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制度冲突及与其他省、市相关制度的不协调之问题。  相似文献   

5.
彭南生教授     
彭南生,男,1963年10月生,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1985年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0年  相似文献   

6.
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施,笔者在98级、99级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中进行了问卷式调查.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有效机制是做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张伟用 《留学生》2011,(2):60-61
近几年,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迅猛,大量学生、学者,相关工作人员纷纷走出国门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博士学位。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助理教授韩乾就是其中一位。 本科刚毕业,韩乾就争取到市委机关的”金饭碗”,工作3年后,他申请美国留学并获得美国常青藤盟校康奈尔大学全免学费的录取通知书,以优异成绩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又选择了学术之路,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  相似文献   

8.
学者简介     
《成人教育》2005,(3):F002-F002
柳士彬男,1968年11月7日出生,山东省昌邑市人。1990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行政管理专业,1990年至1994年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接庄中学任教,1994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攻读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成人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2002年起在职攻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9.
南海 《职教论坛》2008,(5):44-45
目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与“中职硕士”的使用均比较混乱。这种情况不利于“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的专业学位教育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一个特称命题,“中职硕士”也是指一个特定的在职攻读某种特定学位的学员群体。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10,(7):48-48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和财政部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简称《就业办法》),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办法》),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专业性学位。本研究以737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颇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导向学习准备度、职业承诺、专业成长动机和职业规划动机对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知》指出,200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类别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包括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在职人员报考攻读硕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国务院学位办对不同的招生类别规定了不同的要求。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报名时间为2003年8月27日至31日;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上、中旬。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考试实行全国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日益形成以及高校的继续扩招,对高等学校尤其是刚升格的本、专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因此,国家为提高高校在职教师的学位及专业水平,适时地推行了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住的招生、考试政策。然而,高等学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一种新的硕士培养方式,对招考双方而言,困难重重。本文从分析高校在职教师的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F0003-F0003
王友文,男,教授,博士,1972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衡阳师范学院工作。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光学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湖南大学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10年评聘为教授。  相似文献   

15.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是山东师范大学1950年10月建校时最早设立的6个系之一。2000年2月,教育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年10月,撤销教育科学学院建制,设立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系(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挂靠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8人,已获得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0人。在校本科学生5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00人,教育硕士200余人,同等学历…  相似文献   

16.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回归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围绕着政策的各种论争更是常议常新。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及其相关规定是国家最新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其出台、执行、发展价值、利益分配、实践演绎等构成了一个新的"政策网络"。用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新政策的现象形态、本体形态、过程特点和特殊性质予以检视透析,可对其实施效果与可能性论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我国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所带来的保障水平方面的变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利用总替代率、总相对水平、净替代率和净相对水平等多个指标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退休年龄、投资收益率和待遇增长机制等因素对保障水平的影响和作用。结果显示:在仅考虑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下,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障水平在较大程度上低于改革前;加上职业年金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补偿,但不同性别和不同收入群体的补偿程度有所差异。同时,提高投资收益率、延长退休年龄和合理设置待遇增长机制会对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障水平产生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我国硕士层次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国务院学位办在2000年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于同年选定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不同类型高校在全国中等职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中通过推荐、报名、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中职硕士”)。  相似文献   

19.
学者简介     
《成人教育》2006,(7):F0003-F0003
牟映雪 女,1971年生于四川巴中。199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系,同年9月进入教育科学系攻读硕士学士。1997年9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一、重学历而轻学养 随着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达标,一些沿海地区或中心城市的教师开始谋求更高的学历:小学教师获取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获取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一些学校也出台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学位。学历的提升,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