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一下子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对,于是只好找人替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的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相似文献   

2.
手机故事     
碧海 《教书育人》2002,(7):28-28
1993年从南宁开往北海的长途大巴上,我第一次见到手机。一个年轻人,手握一部手机上车了。一车的乘各用羡慕和敬畏的眼神向他扫射。从那年轻人得意和高傲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选择了大巴是比一个人闷在小车里更有“炒作”效果和“轰动效应”。1993年之前,我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手机,而且那电视剧也大多是港台的。那时人们管手机叫“大哥大”,拿手机的人也都被称为“老板”,做小买卖的小商小贩当时没人叫你老板,老板中的大哥才配拿“大哥大”。“大哥大”的块头确实大,足有半块红砖那么大。尽管那么重,带着不便,这“大哥”也…  相似文献   

3.
某大公司老板有急事要找一名职员,他拨通了这个职员家的电话,听到一个孩子低声说:“喂?”老板问:“你爸爸在家吗?”“在。”小孩悄声说。“请他接电话好吗?”老板问。令老板惊讶的是,小家伙低声说:“不行。”老板想跟一个大人说话,于是又问:“你妈妈在家吗?”“在。”“请她接电话好吗?”小家伙又低声答道:“不行。”老板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在家,决定让照看孩子的人捎个口信。“家里还有别人吗?”老板问。“有,”小孩低声说,“还有一个警察。”老板很奇怪怎么会有警察在这个职员家里,于是问:“让那个警察接电…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国人摇身一变成为老板,洋房、汽车,应有尽有,羡煞了刚刚抬头看世界的10亿中国老百姓,以至于老板渐成为时尚,街头巷尾,也往往老板相呼,而应者则笑容可拘,欣然而自得,仿佛出一下子尊贵了许多。而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老板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大家不再像前些年那样老板长而短地胡乱称呼一气,以显老土和粗俗,有时甚至成为一种对那些还没有成为老板的普通百姓的讽刺和挖苦。但在每个人心中,却早已把老板融入了日常生活,着实成为人们一种忖度别人实力和地位的象征。似乎所有中国人都暗里明里趋之若鹜地争做起老…  相似文献   

5.
校园里“小老板”的教育哈尔滨八十三中刘孜,臧喆如今,“老板”已成时尚,商海中形形色色的“老板”充盈于耳,已被人们接受。然而,校园里的“小老板”却鲜为人知。“小老板”神气十足地雇人背书包、写作业、做值日……颇有市场,使工薪族子女黯然失色。凡此种种令人目...  相似文献   

6.
巧装苹果     
上次我和邻居家的小丫比赛跳绳,结果我败得一塌糊涂,我不服气,就对她说:“那次跳绳比赛我输了,我可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有本事咱们就再比一次,这次不比体力,比智力。你出题考我!”“好,依你。”小丫说。  相似文献   

7.
有天早上,一个外乡人来到某乡村加油站加油。他问加油站老板:“你们这里的老百姓怎么样,朴实好相处吗?”老板反问道:“那么,你住的那地方人怎么样?”那人使劲摇头说:“不行,我们那儿的人非常不友善。”加油站的老板就对他讲:“我们这里跟你说的情况一模一样。”下午,又有一个外乡人来加油,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板又反问他:“请问,你住的那地方人怎么样?”这个人回答:“我们那边的人很友善,大家互帮互助。”于是老板笑着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也很好,和你那里的人一模一样。”美国的一位教授在讲课时,提出了“破窗理论”。他将一辆崭新的汽车…  相似文献   

8.
职业经理人群体在中国的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进入中国并非一帆风顺,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各有各的小九九,职业经理人对老板怨声载道,老板对职业经理人也颇有微词,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这种“囚徒困境”困扰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作者分析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囚徒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双方走出“囚徒困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鲍忠仁 《教书育人》2001,(19):40-40
做学生思想工作,教师很需要学习心理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将有关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加工,这样可避免“个体手工劳动”式的低效结果。我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情绪疏导法日本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特意为那些对自己有怨气的职工,设立了“情绪发泄控制室”。室内陈放着橡皮作的老板的模拟人形,边上放着各种棍棒,职工可自由进去痛打“老板”,以排泄不满与怨气。该老板的举措十分高明,他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管理企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遭遇挫折后,一般要产生紧张的情绪反应,只有使这种紧张情…  相似文献   

10.
储薪  邓文圣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0-20
木材厂老板新招一位伐小工人.送利斧一把。工人第一天伐木十棵,老板大加赞赏;工人受到鼓励,第二天更加起劲,可是只砍了8棵,工人很是惭愧;第三天加倍努力,结果只砍倒了6棵。工人很委屈地向老板表白,自己并没有惜力:老板接过斧子看了看问:“天天磨斧吗?”“磨斧?”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于砍树,哪有功夫磨斧?”  相似文献   

11.
那天,我奉命去采访一家饭店的老板。老板是个豪爽人,硬留下我吃饭。几杯酒下肚,老板有点不能自持,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石子换糖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板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板频频上前敬酒。事后,一位小伙子对老板说:“他们不会再来这里吃饭了。”之后,那个富豪还真没再来过。老板很疑惑,便向小伙子求教。“你有没有想过,在客人们的需要当中,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了解客人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客人需要什么一样重要。”小伙子说,“你一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断敬酒,但他们是来参加他们自己的聚会,你去敬酒实际上是在打扰他们,这绝不是他们需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让我试试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的小男孩儿站了出来。“老板,让我试试,行吗?”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5.
巧猜年龄     
某一天有一个人进了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简餐,吃着吃着就跟老板聊子起来老板说他有三个小孩,于是客人问他:“你的三个小孩各几岁了?”  相似文献   

16.
让我试试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的小男孩儿站了出来。“老板,让我试试,行吗?”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7.
哲理小故事     
招牌 有一个人开了一间海鲜店,他在海鲜店的门前挂起了一块招牌:“本店专卖新鲜海鲜”。有一位顾客看了后对老板说:“把‘新鲜’两个字去掉比较好,因为很明显,没有人会买不新鲜的海鲜。”  相似文献   

18.
卢跃刚 《科技文萃》2001,(3):184-186
“伦理”也是一种社会资源,也是一种“资本”,而且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 记者:有一种说法,市场经济有两种规则,一种是硬规则,一种是软规则;硬规则包括现代 法律体系、国家管理系统、契约关系、产权关系、竞争机制等等,软规则包括意识形态、伦 理道德等。如果没有软规则的支持,硬规则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 万俊人:讨论伦理道德问题,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国正处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 还在进行社会转型,很不健全。一个健全的社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健全的 法规体系,二是比较高的国民素质,三是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国际间的市场竞争。国民素质不 仅包括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体能,还包括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对于市场经济,过去有 误解,认为只要懂经济就行。市场经济有自己的内在要求,内在规则。就是你说的软硬规则 。市场经济确实要从“软”、“硬”两个方面来看。 记者:那么你同意这个说法? 万俊人:是的。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原始积累时期,资本需求是第一位的。“资本”是 能生钱的“钱”。西方原始积累是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有一套宗教伦理价值的支持,让“ 钱”能生钱,促生了西方的原始积累。这就是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 。你会发现,“伦理”是一种社会资源,也是一种“资本”,而且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19.
书法     
有那么一种很小的世界,它就是舞台;有那么一种很大的舞台,它就是世界。——题记林副市长的妻子办事沉稳,胖胖的身体给人一种敦厚的感觉。她对林副市长很体贴,生活上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对林副市长也很顺从,购置个三五十块钱的家当也得林副市长开口同意。林副市长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偏偏对书法特感兴趣。这天,林副市长正在家里练字,“状元楼”酒楼的黄老板登门拜访,“呦!市长雅兴高啊,写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书法也是略懂几分呢。”一听是位“书友”,林副市长高兴极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笔,砌了两杯茶,与黄老板谈得很投机……临走时,黄老板…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常回家看看礼物表孝心 “常回家看看”,这是父母对儿女的希望,也是远离父母的儿女们孝敬父母的重要表现。日本每年有三大节日,即五一黄金周、夏天的盂兰盆节和元旦,一般放假都在一周以上。长假开始时,赶着回家的人挤满了新干线,高速路更是堵得一塌糊涂,这种现象在日本被称为“民族大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