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传教士,写出了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这本小说很快便风麋美国并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不胫而走”。这就是赛珍珠和她的成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1938年赛珍珠因《大地》和她写的她父母的传记《放逐》(Exile)《战斗的天使》(Eighting Angel)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是:“由于她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描写女性闺阁生活的小说,她从诞生以来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并力压诸多描写须眉英雄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力。《红楼梦》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书中所描写的女子个个都是貌若仙子的罕见奇才,但结局却是个个都被摧毁了,由此体现出强大的悲剧性。而作者曹雪芹正是要通过这一悲剧来揭示封建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3.
长期旅居中国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因其描写中国旧社会农村生活而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是一部描写旧社会中国农村生活的鸿篇巨著。三部曲的第一部《大地》,以王龙娶阿兰前后生活变化为情节贯穿全文,讲述了贫农王龙婚前一贫如洗,娶了阿兰后,慢慢变得家道殷实甚至成了地主,而最后又家道败落。本文以结构主义为理论框架,采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研究方法重新解读小说,以期对小说有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各家文学史著作一致认为,梁山聚义的性质为农民起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一部反映农民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排座次是整个农民起义事业的一个高峰。”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粱山泊聚义排座次,“描绘了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  相似文献   

5.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截然不同,论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这一背景上来分析评价。张爱玲在这部小说中以她的独特眼光描写了生活中的“饥饿”现象和“虚假性”,而这部作品的部分情节构成又令人遗憾地陷入了虚假性。《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8.
《故乡》是鲁迅先生第二部描写农民的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和人们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语言含蓄蕴藉,尤其是其中的景物和肖像的色彩描写,寥寥几句,就勾勒出故乡的萧条与冷落,表达出一种物是人非、人世沧桑之感。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应伯爵     
明代人情小说中,最出色的要数《金瓶梅词话》,洋洋百回的长篇巨制“不论其思想,其事实,以及描写方法,全都是近代的。……实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廷玑《在园杂志》中称:“深切人情世务,无如《金瓶梅》真称奇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称:“作者之于世倩,盖诚极洞达”“描写世情,尽其情伪”“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作者兰陵笑笑生娴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对西门庆一家兴衰荣枯历史的描述,揭露并分析了明朝中后期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生活的作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小说《大地》讲述了农民王龙一家数十年的兴衰史.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对当时中国农民、妇女及社会的描写,揭示赛珍珠是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九卷一号上,距今整六十年。这是作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集中描写农民苦难的第一篇小说。写《故乡》之前,鲁迅写到农村生活的小说不是没有。《孔乙己》中就写到了农民的生活情况,但那是作为一种陪衬来描写的;《风波》中也写到水乡农村的生活,那是从“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来反映复辟事件在农村的影响和风波,揭示封建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13.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独特的作家,他独特的小说风格曾被誉为“废名风”。他在小说中建构了让“少数人流连忘返的桃园”。尤其是193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更是别开生面之作。是“破天荒”的作品,是一部对传统小说文体反叛的作品。该小说重描写情景不重叙述故事.重生活情趣不重性格命运,重风景民俗不重社会背景。具有散文化的结构,诗的内蕴。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1,(11):158-158
池莉新作《她的城》日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一次,作家池莉又把视角对准了她生活的城市武汉。作为池莉婚变后的第一部小说,《她的城》描写的又是女性面对婚姻波折时的状态,很容易令读者把书中人物与作家对号入座,猜测本书折射作家自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薇拉·凯瑟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在题材上以描写西部“拓荒者”见长,在表现手法上一般没有叠床架屋的细节描写,节奏舒缓流畅。她在20年代发表了一篇颇有影响的论文——《没有家具的小说》,呼吁兴起一个运动把家具从小说中扔出去,让人物在“徒有四壁”的环境中活动。她自已的许多小说创作就是实践这种主张的例证,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革命的力作,歌颂了众家好汉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是一曲当之无愧的英雄颂歌。然而“‘天下无无妇人之小说。此乃小说家之言,然亦小说之公例也。”(曼殊《小说从话》)冈此虽说以塑造草莽英雄闻名于世,《水浒传》却也毫不例外地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但是,小说毫不掩饰对女性的歧视,在这赞歌背后,奏响的却是一首关于女性的毁谤怨曲。  相似文献   

17.
汪李娟 《考试周刊》2011,(85):25-26
《黛西·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大多数现代读者对该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密勒倾心不已。在詹姆斯所描写的美国少女中,黛西是第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她的女性意识正是美国人所追求的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她的悲惨结局也让现代读者怅然若失。读者不禁会想,如果黛西没有死,她会最终变得理智而成熟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黛西·密勒女性意识的幻灭总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李琳 《现代语文》2006,(12):61-62
现代学中,没有哪位作家像张爱玲那样津津乐道地谈服饰,关注服饰了。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张爱玲的女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个人都经过她详细描写,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一番写实的功夫。”她对女人服饰的细节描绘得相当仔细,甚至包括首饰、色彩和衣料。她这样做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安忆小说里的一段话:“女人既不是灵的动物,也不是肉的动物,她们统统是物的动物,这物集中表现为服饰。服饰是她们的目的,也是她们的手段:是她们的信仰,也是她们的现世:是她们的精神,也是她们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赛珍珠的作品《大地》不仅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关注,而且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反面的中国形象。围绕着王龙与土地的关系,赛珍珠揭示了农民的生命源于土地这一永恒主题。她试图向她的读者证明:只要愿意接受,人类是存在着广泛的共性的。尽管她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描写不乏偏颇之处,她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水浒》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只在于它选取什么题材做为描写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以什么样的立场、态度来描写,看它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