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作为改革的直接推行者,其对待改革的态度成为决定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新政改革的进程及其动力所在.以留学教育为例,督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教育的规模、成效及发展方向.端方为清末新政时期崛起的满族地方督抚,以开明务实、力行新政著称,他面对日益凸现的人才真空,逐步深化了对留学教育的认识,促成了较为完整的留学教育管理体系.他在各地任上不仅从言论上积极倡导留学教育,在实践上亦是多途径派遣留学生,在发展留学教育事业上走在了时代前列,端方本人亦赢得了时论的广泛赞誉.但是,受主观认识及时代背景所限,端方留学教育活动的最大不足在于缺乏对留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往往根据现实需求作临时性派遣,这显然不利于留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同时,端方又将非教育范畴的政治目的交织在留学教育之中,突出表现为采取各种措施严禁留学生沾染革命思想,并将派遣留学生作为消弭革命的手段,彰显出清末留学教育发展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张人骏一直出任地方督抚大臣。张人骏对于新政的态度颇为复杂,尽管内心并不赞成,但因职责所在而实际上又不得不推行。尽管如此,张人骏在各处所办新政也并不纯属表面文章。事实上,无论是办学堂,派留学,练新军,还是筹办宪政,张人骏在各省督抚任上均按部就班进行。山东、河南、山西、广东与江苏宁属地区的新政,实际上并未因张人骏担任督抚而受阻。推行新政的地方督抚情形非常复杂,可见清末新政改革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钟佑洁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新政”所需要的人才,实行了鼓励留学的政策,其中包括女子留学,  相似文献   

4.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末女子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曾对出国留学实行鼓励政策。对女子留学的选派一般由地方督抚包办,各省自定标准;在国外设留学生监督处,对男女留学生共同管理;采取奖励政策,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允许女子自费留学生可以与男子同样享受补给官费。这些留学政策的实行,鼓励和促进了女子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是湖北实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清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动、湖北督抚的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前后 ,地方督抚权力不断增长 ,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能够左右清廷政局的政治力量。晚清督抚不仅积极倡导新政 ,参与新政决策 ,还对科举制度的废除、君主立宪制的推行等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形成“督抚新政”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中央权威和政治信誉的下降 ,而地方督抚较之中央具有更多易于变通的因素 ,加上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而产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了督抚自身思想的转化 ,使其对清末新政的领导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期间,张家口新学渐起,建立健全教育机构,大力推进普通教育,不断扩大新式学堂,切实关注女子教育,重点鼓励日本留学,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各项兴学措施得力有效。自此,张家口传统教育的关隘被打破,近代教育艰难起步。  相似文献   

10.
一、奖励出身制度的历史沿革奖励出身制度,即通过奖励办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它是清末新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选才制度,主要体现在奖励新式学堂毕业生和留学毕业生上。奖励出身制度产生于科举废除的前后一段时间,确切地说是1905年前后的十来年时间。奖励出身是随着清末兴学堂和派留学热潮的兴起而出现的。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1901.9.14),各省及礼部筹议学堂出身章程,为科名奖励学堂毕业生之先声。“由督抚学政按其(大学堂毕业生)功课严密扃试,拔其优者,分别拟取等第,资送京师大学堂复试,候旨钦定作为进士”,并“拟请俟专斋毕业后,即由该督抚…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开启,都为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正是清政府仍想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曾掀起了一场赴日学习速成教育的高潮,而留日师范速成教育则是清末留学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学界对其虽有一定研究,但尚待深化.清末留日师范速成教育兴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学堂师资的匮乏,二是地方督抚的推动.此外,不菲的游学费用及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制约着留日师范速成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并成为其最终被废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保刚 《历史教学》2003,79(11):15-21
在近代中国,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制度被比较普遍地理解和接受,是一个长期孕育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70年代、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末新政时期、清末新政时期.清末建立法制社会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1-125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清末盐政改革中的盐价问题,习惯称为盐斤加价,但史料显示,清末盐斤价格不能一概称为加价,还存在平价甚至减价的情况。庚子赔款以后,中央财政亏空更甚,政府推出盐斤"筹还庚子赔款"加价、新政筹饷加价等措施增加国库收入,但各督抚在执行过程中情况不一,既有盐斤加价数目各异,也有平盐价、平盐秤、减盐价的情况存在。这些现象的出现既和银钱价格比相联,又和清末西式税制引进有关,同时盐斤价格的变动影响着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制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章宗元是清末我国高等学府选派的首批官费留美生之一。1901年到1903年,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勤于著书立说、传播西学,翻译出版了《美国宪法》《美国民政考》《美国独立史》《美史纪事本末》4部译著,涉及美国的法律、政治和历史等领域。章宗元是20世纪初留美生中最早译介美国法学政治学著作的翻译家之一,其动因是受清末新政时期风气和留学环境的影响,其译作又成为清末新政法政改革的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8.
近代女子教育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留学欧美人士的躬身实践.这些曾经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通过主持教育行政,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创建组织团体,推动女子教育发展;任职女校领导层,管理学校校务,缓解师资短缺问题,促进课程改革,用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庚子国变后,清政府开启了为期十年(1901—1911年)的“新政改革”。新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是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的第三次改革,也是最具近代化意义的一次大变革。这场变革激化了民间与政府的矛盾,也激起了遍布全国的民变。民变斗争既阻碍了新政的进一步实施,又在根基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廷的灭亡。从多种角度试析清末新政与晚清民变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清末留学教育是在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历史境遇下,由清政府主导进行的学习西方的留学教育,是中国现代留学教育的开端。清末留学教育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政治、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观念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符合时代发展的留学教育理念的历史局限,留学生的知识层次也普遍较低。从国际化战略视域下进行考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清末留学教育对于当代中国留学教育仍有启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双向留学教育是当代留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