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6年11月底,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在“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表示,就如何净化网络环境问题,中国正在探讨和准备尝试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以平衡个人隐私和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新闻工作者在从事理论宣传和新闻报道中,文章不仅要文从字顺,而且观点与提法一定要合乎规范,符合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宣传口径和报道要求,要与时俱进。否则,会由于观点与提法不规范等原因,给我们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带来政治和外交上的不良影响。下列提法尤其要引起新闻同人们的注意和重视。(1)在有关文章中,对台、港、澳的称谓不能与“中”(即中国)并列。不能使用“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提法,应使用某地和某企业与台、港、澳  相似文献   

3.
李傲 《新闻世界》2013,(1):126-127
正如自然界存在生态平衡现象,媒介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影响、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本文侧重研究媒介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功能,对“日报”、“晚报”中城管问题的报道进行了分类分析,指出它们在报道上各有侧重而使整个媒介环境呈现一种相对平衡现象,并对个别不平衡现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谈到“哈佛看中国”,它“在中国”的意义就不可小觑,因为在本土许多大众眼中,这种大洋彼岸的遥远凝视,似乎就代表着“美国看中国”,乃至于“世界看中国”。由张冠梓主编的《哈佛看中国: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三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以近70万字的篇幅,对于健在的哈佛大学共48位汉学家与中国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出这座世界学术名府“本色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5.
邢梦华 《大观周刊》2011,(49):15-15
农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早在1936年,毛泽东在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就指出:“谁赢的了农民,舍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而作为旧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其土地问题一向就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长盛不衰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据纽约《美洲华侨日报》报道:自一九七四年美国“旧金山唐人街新闻纸”问世以来,目前除港、台、澳外,海外出版的中文日报共有七十三家,总发行量约为一百三十万份至一百五十万份。在这些中文报纸中,马来西亚最多,约有二十三家;美国注册的中文日报有十五家;还有在美国印行的中国报纸的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国与美国在非洲反恐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但双方对于对方可能在其中获取的不对等利益都十分敏感。部分美国人担心这会强化中国对非洲安全的影响力,而中国也不会参与到有西方政治意图的行动中去近年来,来自非洲的恐降成胁上礼已成为非洲地区与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组织、索马里的青年党、伊斯兰马格里布的基地组织以及利比亚伊斯兰战斗组织所组成的“恐怖弧”已经祸及整个非洲大陆。作为非洲的主要投资者之一,中国也受到了恐怖袭击的威胁。在非洲与全球寻求消除恐怖威胁的途径之时,中国的角色,尤其是美中之间可能的反恐合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政治上与少数族裔一起受歧视的亚裔美国人。在教育问题上又同白人一起受”倒歧视”。近来一场关于要不要废除美国式“高考”的争论。更引起了亚裔的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9.
乔兆红 《历史档案》2008,(4):102-107
翻阅美国出版的有关中国问题与中美关系的历史文献与著作,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十分贫乏.不仅一般民众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知之甚少,即使某些研究亚洲与中国问题的专家与学者,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也非常薄弱.关于中国的西藏问题,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不仅缺乏基本的常识,有的甚至带有意识形态上的傲慢与偏见.对于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我们有必要进行历史的审视.  相似文献   

10.
决定声援火炬的人突然增多一辆巴士在美国旧金山市区穿行,车身广告针对着中国的“人权问题”,奥运五环被画成5个手铐;在这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处,巨大的户外广告牌上,印着宣扬西藏“独立”的旗帜和口号。  相似文献   

11.
陈璟贝 《出版参考》2009,(10):11-11
在2009年年初由美国学者发布的“全球智库影响力研究”报告中,虽然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8家中国研究机构人选“亚洲25强”,但按照项目研究者制定的标准,符合条件的中国智库只有74家。那么,在美国学者眼中,又是如何比较中美两国智库呢?“全球智库影响力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詹姆斯·麦根认为:美国智库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庞大的数量:现在美国共有1777家智库;其次在于它的规模:美国智库有强大的员工队伍,保证了美国能够进行多项大量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以来,为千夫所指,遭世人唾骂。究竟所谓“两国论”是如何出笼的,其用意又何在呢?本刊特别约请了新华社高级记者、长期从事台湾问题研究和报道工作的新华社港台澳编辑部主任端木来娣撰写此文。请看——  相似文献   

13.
高雅 《大观周刊》2013,(10):163-163
我国的服装品牌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当中,而此过程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需要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大师。而当前国内在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上,出现了教学与市场脱节和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先进性和针对性,保证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前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汉克·保尔森曾经恭维我国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经济领袖之一”。美国《时代周刊》在年初一期杂志封面上,以显赫的大字宣称:“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始”。去年1月,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发表文章《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5月,美国“世界意见调查机构”,对几十个国家进行“世界民意调查”后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说得有鼻子有眼,  相似文献   

15.
外界看到,一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随着核问题的缓和有了长足进步,而且还在伊拉克反恐问题上与美国存在“默契”,鲁哈尼的弟弟法莱多在其中功不可没。而经济发展计划、社会保障计划和环保计划,则是鲁啥尼雄心勃勃的国内改革计划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顾德宁 《传媒观察》2005,(11):59-59
9月10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巧美国知名社会问题纪录片导演葛瑞格先生途经南京。交谈之中,这位15次来华的“中国通”问笔者,为什么中国媒体在谈预防自杀问题时会频繁使用“某某自杀成功”?这么失败的做法为何要说“成功”一词呢?孩子们会怎么想?他还问我,中国记者在报道自杀时有无“用语守则”?他们是否受过正确把握自杀报道尺度的专业训练?这两点在欧美国家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涉及台、港、澳报道应注意的几个提法一、在宣传报道中不应使用“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提法,而应使用某地,某企业与台、港、澳合资的提法,如:“辽宁和香港合资”。二、在涉及港澳的宣传报道中,不应称香港、澳门为殖民地,可称港英当局、澳葡当局...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不少人在谈论“太平洋时代”已经来临,尤其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已经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在太平洋展开竞争。太平洋究竟是否足够大,容得下两个大国的和平发展,还是“一洋容不下两条蛟龙”,这个战略性问题中美和亚太其他国家都需要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梳理“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研究脉络,不难发现,自1969年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在《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中揭开“媒介帝国主义”研究的序幕。到1977年文化传播学者鲍依巴瑞正式提出这一概念,有关传播与国家发展、国际传播不平衡等问题的阐释无不蕴涵着新锐的传媒批判思想。而这与当时正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渗透及应用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发明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而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则提议创建美中两国集团(G2)。国内也有人认为,在对外政策上,中国没必要继续走“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结合”的道路。而事实上,现在谈“中美共治世界”为时过早。回顾历史,美国的崛起也离不开“韬光养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