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陈景润总是能躲就躲,能不发言就不发言,每当开会讨论的时候,他总是去图书馆看书或在宿舍里钻研学问.然而,尽管他竭力躲避着政治风暴,但政治风暴却没有放过他.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冰冷又虚伪的世界”小宇生活了19年,他自称“从出生就注定被抛弃”,可网络上,他的朋友们却说他幽默和乐于助人,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翻唱的日本动漫歌曲,在那些动漫里,主人公总是美貌智慧而勇敢,经过重重波折和磨难总能打败邪恶的对手。现实里,他却轻而易举地败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金钱及其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一直都是争论的话题。尽管有过很多改革尝试,美国大选的选举资金总是在年复一年地增长。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是改革的支持者,但是却被冠以“伪善”的称号,因为他将巨额资金注入了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他因此亲自撰文对此做出解释,并阐明他对政治金元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心阳 《新闻世界》2008,(1):18-18
他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要和妻离婚。 结婚几年,他终于对她忍无可忍。平日看起来那么娇弱的她,夜里却总不安分,在睡梦里又踢又打,又喊又叫。他总是在睡熟的时候被她折腾醒,久而久之,他的精神变得很差。  相似文献   

5.
张颖 《出版参考》2010,(12):30-31
在别人眼中,苏州科技学院大三学生唐国顺总是做着“傻事”:明明自己画着一手好画,却费尽心思地帮别人创办了一个美术特长班;不仅如此,他还整日在大街上闲逛,瞄着哪家店没有广告牌,然后腆着脸跟别人再三说好话,  相似文献   

6.
他总是来去匆匆,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捕捉着他自己也无法计数的采访对象.37岁,风华正茂,事业勃发,却不善高谈阔论,始终保持着极平缓的语气.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淡漠来访,并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在众人场合的躲避.  相似文献   

7.
刘玉山同志走了已经一个月了,我却总是不能相信这个事实,仍感到他似乎还在他的办公室里审阅着书稿或正找人谈话,安排工作,我总想轻轻推门进去,与他好好聊一聊……  相似文献   

8.
在世人的心目中,鲁迅是旗帜,是投枪,是匕首.当面临社会恶势力时,他总是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并勇往直前.但对来自亲人的伤害(主要是以爱的方式带来的伤害)却无法抵御;在思想界他是反传统的最彻底最勇猛的战士,可在自己的婚恋中却滞凝不前;对别人他希望人人都幸福,对自己则甘愿孤独痛苦.查阅相关史料,将笔触深入到鲁迅灵魂的深处,则每每让人感到满腔的凄楚和辛酸,孤独和无奈.他走异路,逃异地,参加革命党,与反动势力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类的解放.然而他却终究未能解放他自己.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使他长时间地陷入在深深的苦闷当中,他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一颗极其敏感的心长时间地在火山口上煎熬着.  相似文献   

9.
从阎真的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到阎真是一个有着中年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他的小说却总是停留在一种令人遗憾的肤浅层面上。也许对作品的这种定位可以为他赢得更多的读者,尤其是那些涉世不能算太深,却在生活中屡屡碰壁的年轻人。虽然也不能因此说阎真的小说是在宣扬某些错误观念,但他的小说充其量也只能被称为片面的深刻。  相似文献   

10.
在墨白的小说中,城市与乡村总是处于对立和矛盾之中。这表现在,作为一个乡下人,他厌恶农村的贫穷、落后、原始和封闭,羡慕城市的喧嚣和繁华,所以他总想逃离乡村;但一旦来到城市之后,却发现,城市与他原来想象的根本不同,城市是丑陋的、是唯利是图的、是冷漠的,于是他感到还是乡下好,乡下是美丽的、是温馨的、是富有诗意的。  相似文献   

11.
在出版界我认识一位老编审,他平时说话慢悠悠的,做事慢腾腾的,工作上也不例外,选题、组稿、审稿都是慢节奏,总是比别人慢几拍.为此,有人戏称他为"慢编".工作上常常有同事和作者与他着急.老编审不生气,总是乐呵呵地解释:"不急,不急,时间和实践将会验证最终结果."但别看他慢,其生活和工作却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L·卡特著 当机智而又略有争议的黑人法官奥利弗·加兰被发现死在他自己的书房里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他是死于心脏病。在这位法官的一生中,神秘和不幸似乎总是包围着他:他的女儿死于一场车祸,肇事者在撞人后逃跑了;他成为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却在一次诽谤性的公众听证会中被否决了;现在,他又死了,这就使整个问题更加地令人费解。加兰给他在新英格兰一所颇负盛名的大学里教授法律的儿子Talcott留下了一组关于他的“安排”的神秘指令。Talcott的姐姐玛丽亚确信她父  相似文献   

13.
小M刚进单位时,总是不明白为何从上司到同事都不待见他。他从来没有意识到,他有一个在机关里很扎眼的习惯——从来不抹桌子。别人的桌予都明光锃亮,他的桌子却像从工地上搬回来的。看着那风尘仆仆的桌面,我总会想起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摄影师,他所做的是在一堆又一堆光鲜、炫目却刻板、缺乏生气的巨星形象里,找出他们各自真实的模样安迪·格慈的食指总是放在快门上,无论他是在和拍摄对象交流、闲谈,还是已经正式开拍。"你永远也不知道你想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那几年里,如果你曾经有机会到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料室,那么,你一定不会忘记,在那间阴暗而又充满着霉腐气味的小屋里,靠窗的方桌前,总是坐着一个大块头的男人。他那一双坚实有力的大手,从早到晚地翻弄着一摞摞的报纸,一刻不停地剪了又贴,贴了又剪……。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已经五十岁了,看上去,却象一个四十刚出头的中年壮汉。他身高一米九○,象一个标准的篮球运动员。他那倔犟的头颅,恰与魁梧的身躯相称。在他黝黑的脸膛上,通常总是带有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神情;高直的鼻梁下有一张  相似文献   

16.
奥利弗斯通是一个从来不以取悦观众为目的的导演,奇怪的是他的电影却总是很卖座,几乎从未失手。然而最近他却跌了个大跟头,其最新推出的史诗片《亚历山大大帝》不但票房惨败,评论界也是骂声一片。  相似文献   

17.
张鸣 《出版参考》2011,(8):42-42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车,总是有理时让着无理的,并号召出租车司机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8.
河北工人报社美术编辑、山水画家张志恒,多年来为省内外的书画家刊发了大量的书画作品。他总是尽力向读者、向社会推荐和介绍别人,乐为他人作嫁衣,却从不宣传自己。 1998年金秋,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山水画展,也没有请很多名人,更没有筹办隆重的开幕式。然而他的画作却深深吸引和打动了观众。中央电视台两次播放他的画展的节目,就是经陌生观众主  相似文献   

19.
到周末可以正大光明睡懒觉的时候,却总是很早就醒,在MSN上刚好遇见在英国熬夜上网的网友,彼此从未见过面,却可以聊得热火朝天。到9点多,睡意却不经意袭来,没有告别就去睡觉。老公起来,刚好接班,和平时一样,在网上浏览新闻。网友不知斯人已换,跟他说话,他也回答。不过还算诚实,坦白告诉她已经换了人。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县站的广播稿中,常常见到一般化的语言。称赞一个人的工作精神时,总是说:“吃饭无味,睡觉不香,一心扑在工作上;写到人物思想时总是:有人说他傻,他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写到对人物评价时总是:大伙一个个翘起大拇指,说他是我们的带头人。这些语言,可说是陈词滥调,似乎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没有生机,听众也早就听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