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笔者原以为,是十年前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实行了课程的三级管理和"一纲多本",才为教科书研究敞开一些空间。但是,几年前看到彩色印刷的《中国教科书图解》,才知道石鸥教授早就心系中国教科书了。筚路蓝缕、开疆拓土,他带领他的学生终于完成了我国近现代百余年来教科书的历史述说,这便是图文并茂的《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册,石鸥、吴小鸥著;下册,石鸥、方成智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简称《教科书史》。)  相似文献   

2.
笔者原以为,是十年前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实行了课程的三级管理和"一纲多本",才为教科书研究敞开一些空间。但是,几年前看到彩色印刷的《中国教科书图解》,才知道石鸥教授早就心系中国教科书了。筚路蓝缕、开疆拓土,他带领他的学生终于完成了我国近现代百余年来教科书的历史述说,这便是图文并茂的《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册,石鸥、吴小鸥著;下册,石鸥、方成智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以下简称《教科书史》。)  相似文献   

3.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近期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16开本,112万余字,1 200页,厚重大气。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近现代教材史系统研究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研究和课程教学论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近期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16开本,11.2万余字,1200页,厚重大气。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近现代教材史系统研究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研究和课程教学论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国现代史”课程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30年间的中国历史,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近年来,安徽大学围绕“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教学资源建设,提升课程质量;重视课程实践,强化协同育人,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近年来历史教科书研究的深入,我国近代历史教材(教科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的面世、何成刚著《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发展研究》的出版、徐岩主持的“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的开展、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历史教学问题》“民国时期历史...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作为学校组织化了的合法知识体系、传播知识的重要栽体,在近现代改造社会文化、塑造新型国民、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社会转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教科书的学理性研究却长期处于缺场的状态。《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教科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推动我国教科书事业的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犤美犦艾萨克·L·康德尔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21.10元。本书是比较教育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享誉全球,是世界各国大学比较教育课程的必读教科书。其作者是国际比较教育界的一代宗师。本书脉络清晰地阐明了决定世界教育性质的力量,综合了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督导等领域的知识,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比较教育思想和50年代国际比较教育的学术水平。《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科学教育出版社,定价:38.00元。该书阐述了知识、知识型与知识转型;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知识…  相似文献   

9.
南开大学历史系王永祥教授所著《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一书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从30年代由著名史学家李剑农推出《中国政治制度史,以来,有关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专著不下百种,而有关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史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种之多。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少专著吸取前人研究成果,开创新的体例,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把整个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讲授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一书,系郭德宏著,青岛出版社出版,约50万字,对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作了比较全面、深入、创新的研究与探索,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学术力著。 一、全面的论述 以往史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的论迷与研究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史,而其它方面比较薄弱,该书则第一次对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做了全面的、多方位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中国现代史》教学,核心是看现代教育技术是否有机地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从而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进行高校《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灵活掌控课堂教学与全面评估教学效果,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荐 《中学生物学》2012,28(10):59-61
笔者由于兴趣陆续收集了从清末至解放前约50多册的生物学课本,包括小学阶段的格致、博物,中学阶段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生理学、农学等。这些老课本其实开创了中国科学教育的新纪元,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笔者还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申领的国家级课题《百年教科书变迁研究》之子课题《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变迁研究》,浸淫于故纸堆中,深切感到老课本自有独到之处,值得当代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真正把东北地方史作为一门学科展开研究,不过是近百余年的事情,但在这百余年之中却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成果,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对东北史的认识与了解。文章旨在对众多优秀成果中五种有代表性的通史类著作,即:金毓黻所著的《东北通史》,佟冬所著的《中国东北史》,薛虹、李澍田所著的《中国东北通史》,李治亭所著的《东北通史》以及程妮娜所著的《东北史》,做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真正把东北地方史作为一门学科展开研究,不过是近百余年的事情,但在这百余年之中却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成果,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对东北史的认识与了解。文章旨在对众多优秀成果中五种有代表性的通史类著作,即:金毓黻所著的《东北通史》,佟冬所著的《中国东北史》,薛虹、李澍田所著的《中国东北通史》,李治亭所著的《东北通史》以及程妮娜所著的《东北史》,做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王新哲、刘志强、任方明等学者撰写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史研究》,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定军校史研究》(00BZS025),已顺利通过鉴定结项,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和研究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一部著作,同时也为研究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社会政治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10,(1):2-2
中新网消息据 《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向教育科学技术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建议“将汉字教育纳入小学教育课程”。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是制定教科书标准和指南的机构。  相似文献   

19.
刘徽 《现代教学》2006,(10):61-63
市川博,日本帝京大学教授,早年研究近现代中国教育史,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从事社会科教育研究。《社会科的使命与魅力——日本社会科教育文选》是由市川博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沈晓敏副教授(本书主译者)共同选编的,力求适应中国社会课程现实状况和发展需要,所精选的优秀论文多层面、多维度地全面介绍了日本社会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和经合组织发布的《教育与技能的未来:教育2030学习框架》启发我们对面向未来的美术知识、学习和教育进行重新界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课程重新设计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结合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概述”为依据,以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和学习要求为基础,重新设计实施美术单元课程的原则。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理念,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应立足现实并面向未来,为推进富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美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