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雕塑艺术的生命意义 ,阐述了从古希腊开始 ,就以她非凡的魅力 ,使得一代又一代富有才华的艺术家为之倾倒。雕塑艺术独具才华的艺术语言 ,记载了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过程 ,她所包含的广阔的生命内容是雕塑艺术家对人类生命的审美评价 ,揭示了从远古到现代 ,雕塑艺术对人类生命的探源寻本 ,也因此展示了她动人的生命光彩  相似文献   

2.
雕塑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始终 ,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与彩陶艺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秦汉雕塑突飞猛进 ,经魏晋南北朝重要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隋唐时期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 ,陵墓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3.
周金田 《培训与研究》2007,24(11):94-95
装饰雕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塑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雕塑对于其他造型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装饰雕塑是表现性、形式化的,它诉诸于视觉,以和谐的形式风格满足感官,并提升改造观赏者的感觉,激发人的艺术想象能力。装饰雕塑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的独特性和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为特征的,它所具有的功能需求、实际存在的质感体量,可视又可触摸的特点决定了装饰雕塑艺术自身独特的词汇与语言。  相似文献   

4.
亨利.摩尔是现代英国著名的雕塑大师,其雕塑特点是有意为之的形体"空洞"。他的"空洞"艺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成为他雕塑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雕塑语言的陈述方式。他在雕塑中成功、巧妙、完美的运用"空洞",使他雕塑艺术具有极高的思想性。他将环境纳入到雕塑中,使艺术与环境相衬互补,给"空洞"艺术赋予雕塑生命气息,使雕塑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人们对非实用方面的兴趣以及为此付出的劳动,都大大超出了实用方面。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作为把建筑的物质世界引向艺术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手段,一直在美化着人们的环境,陶冶着人们的精神,并和建筑物一同长久的屹立在那里,反映着人类的足迹 雕塑对建筑而言,有配合与服从的一面,从现实需要来看,大量的雕塑属于这一类。但是,如果仅仅看到这种关系就很容易降低雕  相似文献   

6.
英国雕塑家摩尔(1898~1986)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一位雕塑大师。摩尔的雕塑注重人体的神韵,不求形似。他常常对人体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造,拉长翻卷,甚至在形体上加上巨大的空洞,因而抽象的人体具有一种原始性的质朴。《国王与王后》中国王与王后的头部形状相当奇特,身躯薄长,像扁扁的树叶,衣袍从膝部笔直地垂下来,使得人像具有一种飞越千古的神秘气氛。摩尔将国王的王冠、胡子和面部连成一体加以表现,是综合了人、神、自然三种因素。雕塑家用一种幽默诙谐的形式,将人类纯朴的本性、原始王权的尊严和自然本原中的生命欲求…  相似文献   

7.
雕塑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积极肯定的艺术,是人类宙美理想的感情凸现,也是人类相互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在校园适当场合安置雕塑实际上是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座优秀的校园雕塑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能对校园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凝聚的力量,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雕塑的色彩研究直接影响着雕塑的欣赏、雕塑创作和雕塑批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它与雕塑家的内心感受一致,受雕塑创作情感影响。雕塑的色彩与形体联系越来越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雕塑观念的历史演进,并为雕塑形式与材料的关系提供了文化学解读。在赋予"生命"独特文化内涵的同时,逻辑地论证了雕塑作为"生命形式"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雕塑又名绿色雕塑,或"绿雕",区别于传统的石材、金属等固体造型的雕塑,以活着的植物为载体,是有生命的艺术形式.很多艺术家通过造型设计与制作,将植物赋予新的生命面貌,使植物的生命形式与艺术形式相统一,表现出植物雕塑的美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雕塑持续生长,在四季中体现不同的美感,使艺术家与植物雕塑作品不断产生新的联系,千丝万缕的互动,使植物雕塑真正成为艺术家永远未完成的作品,彰显艺无止境之大道.植物雕塑在现代景观中是如何应用和推广的?如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人进行了一些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崇高在于被纳入生命运动的精神现象,只有关注人类生存和命运的艺术才具有持久和鲜活的力量。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野试图论证:《静静的顿河》与《红旗谱》都正在经历着不断认识更新和趋向于生命惑悟性认识的史诗性意念,即以悲剧性格提供的巨大生命悲剧精神的暗示力量,要求回归其用不同的民族情调展示出来的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自我求证意识与自由意识。让人格通过对苦难极限的体验而获得成长,葛利高里与朱老忠是真理的探索者,生命只动情于活生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虚”与“实”是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之一。在雕塑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能产生出音乐般的节奏韵律,使观者产生审美上的愉悦。雕塑的“虚”与“实”通过雕塑的瞬间动态,发挥联想,具有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的特性。雕塑和其他艺术一样,“实”的艺术表现出明晰与严谨,正是因为有“实”的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虚”的雕塑艺术创造,才具有其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沿着一步步向上的道路走进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大门,你会看到一棵幼苗在坚实底座的托举下蓬勃生长,几本厚重的大书里奔涌着清澈的水流……这些雕塑用永恒的凝固执着地昭示着教育与生命的关系:教育是生命的过程,教育是成长的过程。实小人在这最具生命关怀的事业中,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使学校近五十年的生命不断超越,日益绚烂。伍家区实验小学坐落在宜昌市美丽的夷陵大桥旁,波澜壮阔的万里长江给了实小人“秋水与长天一色”的博大胸怀,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赋予了实小人流淌不尽的教育智慧,“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是实小人在母亲…  相似文献   

14.
生命性是人脑认知的重要范畴,对社会认知和语言认知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生命性在社会认知和语言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生命性不仅是人类最先获得、最后失去的基本认知能力,而且具有与社会认知、情感认知等高级社会认知相同的加工脑区,是人类的特殊社会认知能力;在语言加工上,生命性深刻地影响着词汇语义加工和句法加工过程。生命性机制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人类认知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原始人类和儿童用稚拙、朴实的手法表达主观的想象和情感,创造出了具有稚拙美特征的绘画形式。它们以其感人的魅力,引领我们徜徉在返璞归真的精神世界里。现代绘画中对于表达内在情感的追求深受其影响,也以与之相似的形式呼唤着人类最原始的、美好的心灵,并启迪着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深思。现代绘画中摒弃一切没有创造性的对自然的照抄和没有生命力的单纯的形式追求,用有着原始的朴素情感意味的绘画形式唤起人类永恒的、纯洁的和高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雕塑是用厚重的物质材料创造的人工制品,它是静默的艺术、古代大部分雕塑作品都以物化的形式成为人类宗教时空理念的载体或显现方式。本文论证古代雕塑作品是如何显现时空这一理念.而这一理念又是如何制约和影响了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美学特征的。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雕塑艺术家的观念和技法被综合的利用,新艺术的发展虽然较少具有凝聚力与明确性,但却具有更加宏大的规模和气势,这个时代被称之为“风格扩散的时代”。这个时期所有经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雕塑家们,与具象雕塑分庭抗礼,用自己创造的艺术,全心全力的倾诉着这一布满劫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每位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三年为师,三尺讲台,渐渐地,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能拒绝用爱心铸造师魂?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可读和可贵之处,不仅仅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教给了我们许多教育理论思想,还在于这本书中充满了一种教师对学生的无法抗拒的爱心——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教  相似文献   

19.
刘民红 《文教资料》2009,(15):15-18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美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美、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20.
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结果是许多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产生了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审美的支持,也就是说,审美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中需要有新的诠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类的欣赏不再要求缓慢的结构形式,人类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转向造型的简洁明快.现代抽象雕塑创造了一种现代的独特的最具亲和力的有魅力的艺术存在样式,从而提升了审美者的审美愉悦感,使人类更敏锐于观照自我,加深了对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现代抽象雕塑能引起形而上本质的神秘感并引导我们进入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