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3.
从“香菱学诗”说到语文教学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丁毛《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读李青莲...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修》2005,(11):I0001-I0004
第一部分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5题:(共12分) ①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诂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是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个理想境界的一个重要因素。《红楼梦》中有一个林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故事。香菱决心学习作诗,她拜黛玉为师,可是林黛玉没有向香菱大讲特讲诗的作法,而是对她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  相似文献   

6.
暑期,一边看中央台播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面闲翻曹雪芹的《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八回,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奋所感动,她们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和谐乐章。首先,黛玉教诗热情主动,注重激励。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多愁、善感、孤傲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但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没有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推托,反而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显得热情、主动,乐为人师。在香菱学诗时,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你看,黛玉懂得心理学,她首先打消了香菱学诗的畏难心理,又正面激励香菱。有了自信心,香菱学诗的兴趣当然浓厚了许多。其次,黛玉教诗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她让香菱先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字律诗一百二十首,然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先有这三个人的作底子,再把陶、应、刘、谢、阮、瘐、鲍等人的一看”。这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情景相融,显得平易浅近,易读易懂。杜甫的诗感怀伤国,沉郁顿挫,读了能明白诗的韵味。而李白的诗雄奇、瑰丽、飘逸,诗中显现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香菱说喜爱“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洼聚墨多”。黛玉道:“断不可学,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显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她让香菱先读王摩诘、李青莲、老杜三人做“底子”,然后再看他人。当香菱熟读并能说出一二奥妙时,宝玉劝她:“三昧已得,不要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了林黛玉教香菱做诗的故事。香菱要林黛玉教她做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付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不愿多谈诗的做法,叫香菱把王摩诘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是贾府里一个粗通文字的小、丫头,看到大观园中的小主子们吟诗作赋也动了想学诗的念头,便求教于黛玉,黛玉授法道:“我这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读李清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底子……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一个诗翁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一则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故事。黛玉要香菱先“揣摩熟透”王维的五律,再精读杜甫的七律和李白的七绝。以此“三家做底子”,然后去读“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作品,并鼓励香菱,边读边写,坚持下去,“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这种由精读到泛读,广采博纳,读写结合的作法,颇有独到之处,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一年出一个诗人,这种培养  相似文献   

11.
重读《红楼梦》第四十八、四十九回,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诗的故事,使我很受启发。 “香菱在大观园里,受了姑娘小姐们的影响,一心一意想学作诗,先求主子薛宝钗,薛说她“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但她不甘心,又去找林黛玉拜师。林黛玉说,你真要学诗,首先读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揣摩熟透”了;再读一、二首杜甫的七言律,二、二首李白的七言绝句。“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等六、七个人的诗“看一看”,“不用一年功夫,不愁就是诗翁了”。从此以后,香菱“诸事不顾,废寝忘食”,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待林黛玉为她圈定的篇目读尽了,她又请林黛玉出题目练习写诗。她根据林黛玉“咏月”的要求,“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终于作成了一首。黛玉看后,认为“措词不雅”,令其再作一首。香菱一夜未眠,又做了第二首,自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大观园青少年诗歌作家群中的翘楚。她对及门弟子香菱的教学过程和所阐发的诗论,是《红楼梦》的一大奇观。请看第48回她发表的由香菱引出的一段话:香麦笑道:“我只爱陆改翁诗‘重市不卷留香久,占现微凹浆里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王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没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请全集》,你已把他的五亩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I,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  相似文献   

13.
《香菱学诗》出自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第48回。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从一个作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竞“新巧有意趣”。这其中,黛玉的‘墩学方法”给抛们的教学带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徐艳 《语文天地》2012,(11):50-51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人尽皆知。黛玉首先给香菱讲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接着指导香菱在阅读中积累揣摩,指定阅读教材——《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诗一百首,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  相似文献   

15.
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教她“第一立意要紧” ,并且“意趣要真”。香菱写两首《咏月诗》都失败了 ,在黛玉耐心指导下 ,写第三首终于得到大观园众诗人的一致肯定。香菱的成功固然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也是和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人尽皆知。黛玉首先给香菱讲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接着指导香菱在阅读中积累揣摩,指定阅读教材——《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诗一百首,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不仅阅读教材取法精当,极有眼光,而且有学习程度的要求,有数量的保证,还有顺序步骤的安排。第三步,黛玉让香菱反复实践,在实...  相似文献   

17.
偶读《红楼梦》,当翻到第四十八回时,竟被黛玉教香菱做诗这则趣事所吸引。读后,不禁为黛玉的教法叫好。黛玉的教法的确不寻常。她先是指导香菱读诗,去“细心揣摩熟透”王维、杜甫、李白这些名家的诗作。尔后,在香菱有所体会时,便与之“讲究讨论”,使其“领悟之源广开”。接着便鼓励香菱大胆写,写差了再来。果然,香菱写出了受众姐妹夸赞的诗。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一读再读,我最大的收获是读出了一位教育家———林黛玉。说黛玉是诗人,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有她的诗为证;说她是教育家,也不应该有异议,我们可从香菱学诗得到佐证。香菱得机会住进了大观园,便央黛玉教她作诗。黛玉满口答应,给香菱布置了作业,并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更指出香菱努力的结果:“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一开始就道出了香菱的潜力,使香菱倍受鼓舞,没几日就■河北海兴中学张淑华读完了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香菱第一首诗做出后,宝钗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看完…  相似文献   

20.
读了《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篇,惊叹于曹雪芹深厚学识和教学艺术。他笔下的香菱从一个做诗的“门外女”,到最后做的诗“新巧有意趣”,固然与她的刻苦认真有关,但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物黛玉的科学指导,恐怕也难有成就。作者笔下的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一些做法,体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