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运 《中国钓鱼》2000,(11):11-12
一、诱鱼的几种方法 1.钓饵代诱饵法(即是钓饵窝儿)。垂钓时不需专门打窝,当钓饵用面饵时(颗粒料用塘水泡开后,加适量面探合成团,要松软一些,其他面饵也可),双钩挂饵,一个似大红枣大小,一个似小枣大小,投向钓点即成。因为提竿没有上鱼,钓饵就脱落河(塘)底,再甩竿时又会有钓饵甩落,这些钓饵自然就形成了窝子,鱼儿就会光顾,向窝子聚拢起来。 此法,钓饵与诱饵相同,鱼儿会形成“受食”惯性,无形中起到了麻痹鱼的作用,容易“上当”而被钓上来。 2.钓饵外包诱饵法(即捏饵诱饵法)。是在手竿钓饵外面再捏上一块沉底即…  相似文献   

2.
小白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2):32
竞技钓鱼,谁抽大边谁占先。可是优势不是绝对的,当鱼吃惯了某种形状和味道的钓饵后,换一种饵它会犹豫、试探,甚至不再咬钩。如钓鲫鱼瘦水用浓香、浓腥,肥水用淡香、淡腥,颠倒一下瘦水用淡香,肥水用浓香,鱼的上钩率就降低了。竞技钓鱼首轮都是生口鱼,你用腥他用香,看不出明显优势,二轮过后回锅鱼多了,鱼的嗜口性就  相似文献   

3.
诱饵的力量     
《钓鱼》2007,(15)
诱饵,是捕捉动物时用来引诱它的食物。一般的诱饵都不会太大。钓鱼少不了诱饵,诱饵是决定钓鱼成败的关键,这在许多谚语中都有所体现:"诱饵不奇,难以诱鱼,钓饵不优,鱼难上钩"、"钓饵不对口,进窝也游走,饵食不对路,鱼儿游别处"……  相似文献   

4.
诱饵的力量     
一川 《钓鱼》2007,(8S):1-1
诱饵,是捕捉动物时用来引诱它的食物。 一般的诱饵都不会太大。 钓鱼少不了诱饵,诱饵是决定钓鱼成败的关键,这在许多谚语中都有所体现:“诱饵不奇,难以诱鱼,钓饵不优,鱼难上钩”、“钓饵不对口,进窝也游走,饵食不对路,鱼儿游别处”……  相似文献   

5.
杨毅 《钓鱼》2009,(18):16-17
河道中的鲫鱼与养殖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气开始炎热时,它们的喜好也会有些偏腥香。在京杭运河的垂钓经验告诉我:即便是野生鱼,对于商品钓饵的状态和味感也是能够认同的。有些钓手回避腥饵、虫饵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会闹小鱼。人工合成的纯香味道的钓饵,对于河道内的野生鱼来说,接受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而加速这个认知过程的方法,就是饵料使用时做到诱钓合一。  相似文献   

6.
管察 《钓鱼》2006,(7):26-27
诱饵粗,钓饵精。几千年了,我们都是遵循这个法则。可是现在有了变化——诱饵也要精炼。比如竞技钓鱼,虽说诱饵是它,钓饵也是它,诱钓不分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诱饵优于钓饵已成了一种共识,只有诱饵的精致是才能将鱼源源不断地引来,至于钓饵怎么样,到反而退为其次了,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原塘颗粒。  相似文献   

7.
严实 《钓鱼》2010,(19):16-17
19.冬和春 用腥饵 冬天水凉,随着鱼的活动量降低它对食物的需求也相应减弱了。此时一部分鱼进入不吃食的冬眠状态,一部分需要补充脂肪的鱼还在寻找食物,如鲫鱼、鲤鱼、鳊鱼和一些野生鱼类。相比于以香为主的植物性钓饵,以腥为主的动物性钓饵含有的脂肪要高得多,所以冬天钓鱼多用腥饵。但除了补充脂肪,鱼仍然需要补充其它养分,于是在用腥饵的时候也不能排除鱼吃香饵。特别是长时间不喂食的池塘,处于饥饿状态的鱼会接受小而轻的钓饵。  相似文献   

8.
钓饵的学问深不见底,但也有一眼就看穿的。比如商品饵,同样品牌在高手手里,可以不变应万变,再滑的鱼都能钓上来;换一个人连装钩都装不起来,勉强搓到钩上,抛钩时半途就掉了。再如钓鲫鱼,这个说冬天要腥,夏天要香,试了一回到也相信了,但下次还是这个塘,鱼不吃腥改吃香了。所以钓饵这东西是没准的,高手之所以带那么多瓶瓶罐罐其实也是弄不懂。能不能有一种任人变化的钓饵,只要带了它不管什么鱼都能钓?我曾用过日本和台湾省生产的“万能饵”,但并不万能,只对鲤鱼、鲫鱼有效。退一步说,没有万能饵,有没有一种能让钓手自由发挥、体现经验和智慧的…  相似文献   

9.
方胜杰 《中国钓鱼》2003,(12):20-20
如果在肥水体,譬如农村村庄附近用水塘或者养殖塘垂钓。诱、钓饵都要以奇香为主。笔者认为花椒酒(500毫升高浓度白酒配约50克花椒浸泡半个月后即成)泡碎米做诱饵效果好。打窝量不宜过多,一个窝  相似文献   

10.
张小雷 《钓鱼》2011,(15):47-47
要想钓鱼有收获,就得正确掌握诱钓:一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11.
诱鱼效果的确定用菜籽饼粉、香糠、商品饵混合,加水调和成干湿适度的饵团直接手抛打窝,这是传统钓时我们最常用的诱鱼方法。用它来诱鲢鳙鱼聚窝也完全可以。用商品饵与添加剂混合,钩挂大饵做窝,则是悬坠钓法比赛时采用的方法。只要钓场有鲢鳙鱼,过不了十几分钟,它们就会闻味(香甜酸臭)观色(雾化状微粒料)而来,在钓点周围的区域集中。一般规律是鳙鱼在中下层或潜底吸食,鲢鱼在上层位置活动。如果诱饵和钓饵比重大、雾化慢,两种鱼儿都会潜底争食,反之诱饵和钓饵比重轻、雾化快,钓棚又设在中间水层,两种鱼都会追随雾化饵而集中在钩子的上下部活…  相似文献   

12.
喜欢野钓的人都知道,诱饵粗,钓饵精。粗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是鱼的密度不够,守候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因为用了精制的诱饵鱼就来得多、来得快了。诚然,有时候鱼确实来得很快,但不是因为饵的缘故,而是钓位选择得合理。可是野钓养成的习惯在混养池塘中常常吃亏。如果两人同时抛钩,一个是菜籽饼、麦麸或者酒米做诱饵,一个用香味浓郁的商品饵边诱边钓,肯定是后者第一个钓到鱼,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但钓到最后,看谁钓的鱼大,往往就得让位于诱饵粗糙的那位了。该怎样解释这一几乎成为规律的现象呢?窃以为浓香浓腥型鱼饵诱鱼快,是因为它能迅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春季用饵:春季水温低,只有鲫鱼比较活跃,所以我以钓鲫为主。诱饵配方:豆粕20%(炒香),麦麸子40%(炒香),酒米20%,白糖5%,畜禽内脏(或肝末)15%。用法:混合均匀,拌些革末和团,投到钓点,发窝快,诱鲫时间长。钓饵配方:①黄豆30%(炒香研末),麸子20%(炒香),商品红虫饵  相似文献   

14.
甜酒酿是垂钓的上等饵料。它具有浓厚的甘甜芳香,鱼儿非常喜爱吃。与其它诱饵混配,稍加发酵处理,用来打窝,具有诱鱼快、留鱼长久的特点。用它做钓饵,可与糟食凋配装炸弹钩,是专钓鲤鱼、  相似文献   

15.
早春能不能钓上鱼,饵料是关键:冬天刚过鱼儿食欲差,消化力弱.布窝的诱饵.味宜浓不宜淡,要突出香、甜、鲜、散,以粉饵为主,颗粒饵为辅。通常选用油菜籽饼粉,炒香碎细的黄豆粉、花生粉、芝麻粉拌炒香的碎米布窝。布窝时要做到“少吃多餐,相机补加”.不可一次投足.这样才能保证鱼儿诱之能来,来之能留。  相似文献   

16.
纯香饵     
张炎冰 《钓鱼》2013,(9):25-25
商品饵出现后,诱钓合一了,但主诱和主钓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钓鲫鱼浓香招鱼快,纯香留鱼久:钓鲤鱼先用纯香饵招鱼,后用腥香饵或腥饵钓。  相似文献   

17.
野钓话诱饵     
陈中春 《钓鱼》2006,(3):30-31
我刚学会钓鱼时,对用饵的随意性很大,酸、腥、香、臭,有什么用什么,多少不计。通过三十年的实践,充分认识到:钓鱼“诱”在先,有鱼才有获。无论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诱饵如果不好,肯定聚不来鱼,留不住鱼,任你钓饵再精,技术再高,都将直接影响钓获,甚至会空守一天。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尴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按季节、鱼性确定饵型、类型鱼类属冷血变温动物,它会随着四季水温的变化,改变自身各个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范围。而生活习性和活动范围,又决定它的摄食的喜好。所以,做窝时,首先应从季节和鱼的活动范围,摄食量的多少来确定诱饵…  相似文献   

18.
张之晔 《钓鱼》2008,(11):22-23
钓饵非腥即香,但水库、湖泊鱼种杂,密度低,而且鱼的食性也杂,还因为自然饵料的季节性更替具有贪腥嗜香的变化,其中有些规律被钓鱼人掌握了,如鲫鱼秋贪香冬嗜腥,鲤鱼凉爽吃香天热吃腥等等。不过也有不可捉摸的,比如草鱼不吃草,吃油葫芦;青鱼不食螺蛳,吃红薯……腥香型鱼饵的出现或许就是瞅准了这一点。然而群起并标榜着“环保”、“绿色”、“自然”的鱼饵却感动不了钓鱼人,原因除了品牌影响,恐怕与腥的成分、所占比重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野钓特效饵     
张仲斌 《钓鱼》2013,(14):46-47
我们一起钓鱼的一位钓友使用的诱饵和钓饵,钓鱼的上鱼率明显提高,使我迫切希望能够知晓其中的秘密。那位钓友稍许透露了一些内幕,说是在制造鱼饵时候,稍许添加一些"白蛋白、氨基酸"这样的鱼饵做诱饵,聚鱼多,聚鱼时间长;做钓饵的时候,鱼儿咬钩频率也能显著提高。听了他的透露,我当然感激不尽,但是具体的详细操作方法是个人小秘密,我也不好过分详细咨询。我又向他索要了一些鱼饵做诱  相似文献   

20.
吴芜 《钓鱼》2007,(23)
到一个新的钓场钓鱼,用什么饵不知道,从遗弃的鱼饵包装上推断也就是香和腥。至于怎么配,腥和香什么比例,是搓还是拉,那要钓了才知道。然而空包装袋经常误导人,因为鱼是有钓季的,3、4、5三个月钓鲫鱼,钓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