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兴未艾的多媒体数字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报业在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步伐加快加大,传统报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已经并不断与各类新传播介质、新传播终端实现对接、融合,并产生出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裤子被时尚界接受,女装中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李哲  宫承波 《新闻界》2006,(5):33-35
1990年代,在美国掀起的公共新闻运动当中,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的一场争论被学界重新提起并引起关注。公共新闻的理论阐释者罗森(Jay Rosen)、凯利(James W.Carey)等对李、杜争论中的话语、观点都多有征引,而杜威在这场争论中的主要观点更是成为公共新闻运动的理论渊源。本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社会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用来反映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同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信息社会,其含义是指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的过程。我国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与建设则始于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7.
赵志坚 《青年记者》2007,(20):39-40
文学期刊的困境扫描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刊物并不罕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文学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纪实、生活、时尚和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面对困境,文学期刊作出了三种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近邻日本,是典型的多地震国家,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关东大地震,20世纪90年代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部是震惊全世界的大灾难。但是,幸存的日本人还得活下去,风雨飘摇的日本国不能毁灭,而大灾大难给日本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更是巨大,这对目前的中国,似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兴趣日渐浓厚。20世纪80年代初期,喜爱经济新闻的受众只有10%左右;到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上升到20%-30%;进入21世纪,受众对经济新闻普遍关注,全国读者中对经济新闻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合计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潘静静 《大观周刊》2011,(38):14-14
本文拟对近十年史学界关于20世纪80年代史学概论问题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能够了解目前20世纪80年代史学概论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术现状。  相似文献   

11.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6):92-92
"脱口秀"节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20世纪20年代广播节目和40年代电视节目主要对近期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13.
在1982年Magnus Pyke科学政策基金学术年会上,Eugene Garfield说,“明显地,印度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科学研究的超级大国。“在SCll973年的引文统计中,印度学者单独发表的论文占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在研究论文发表量方面稳居第八位,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主流科学论文量的5倍,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毫无疑义的领导者。此后.中国决心赶超印度。印度现在在论文数量上排在15位,并面临继续下滑的危险。实际上,中国、巴西和韩国的研究产出增长非常快.尽管他们原来都只是小字辈(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曾金  陈辉 《中国档案》2008,(2):48-49
国家综合档案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立时,其功能定位于保管党和国家档案的基地,重点为党和国家机关工作服务,为政治工作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综合档案馆从主要为政治工作服务逐渐向为经济工作服务转变,其功能变化为“一个基地,一个中心”,即保管档案的基地和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宏大叙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房伟在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通过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现象和典型文本的研究,从再启蒙叙事和民族国家叙事两个维度,论述启蒙与革命、与世俗化之复杂纠缠以及史诗型长篇小说的时空塑形,揭示了宏大叙事在20世纪90年代暧昧整合与艰难再生的状态。这一论述对理解文学史和思想史脉络中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金权 《兰台世界》2016,(20):133-136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中苏边界冲突开始增多。在处理中苏边界冲突问题上,中国采取了阻止边民外逃、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和自卫反击战、举行边界谈判等多种措施,维护了边境的稳定局势。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相比之下,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起步较晚.且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应对媒介负面影响的层次上.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开始在我国高校普及,“上网”成了当今大学校园的流行语。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早研究应对措施。其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结构的重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特征、观点、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综述,井提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9000多种期刊中,文学类有近900种,约占10%.文学期刊在20世纪80年代曾非常辉煌,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所拥戴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档案利用理论是档案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随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而建立,随档案学的不断成熟而日趋完善。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西方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成熟与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70年代末至今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阶段。通过中西方档案理论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档案利用理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