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超对中西交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班超使西域,重新打通塔里木盆地南北“丝道”,发展对外关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大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功绩,不仅为世人所忽视,不少西方史学家对此还有所曲解。有的说班超曾“征服”花拉子模, “臣服”过贵霜;有的说“公元97年,班超率领中国军队到达安条克·玛尔吉亚那”;有的说班超武力“几乎达到里海岸边及罗马帝国境界上”。总之,班超执行“侵略政策”,是中西关系史上的罪人。班超的形象受到如此严重的歪曲,是对班超个人的不公正,也有损于中西各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对于西方学者误用中国文献,曲解史实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加以订正。  相似文献   

2.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提到班超出使西域,至鄯善,夜袭匈奴营帐。班超对部属36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辞海》“不”字条持同样说法。但查《后汉书·班超传》和《资治通鉴·汉纪》,班超原话均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那么,“焉”字从何而来?近查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一卷,  相似文献   

3.
笔趣     
鲍亚民 《初中生》2008,(1):66-67
投笔从戎 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部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候的功名,哪能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班超弃文从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正>东汉的班超无疑是员猛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就是他夜袭匈奴的故事。他投笔从戎,建功西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万里觅封侯”的典故由此而来,后世常用以表达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陆游就曾以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向班超致敬,字字泣血地写出了自己壮志未酬、  相似文献   

5.
丝路明珠     
丝路明珠——喀什。汉代为疏勒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73年,汉明帝任命班超为行军司马,骓守西域。班超带领三十六骑来到疏勒,为重新安定西域、勾通丝路,导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话剧”: 当时,龟兹国王依仗匈奴的势力,背叛汉朝,把疏勒国王杀死,立龟兹人兜题做疏勒国王。班超在离兜题所住的疏勒城九十里的地方住下来,先派随从田虑去说降,临走吩咐田虑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用“笔耕不辍”来形容人勤奋写作。旧时文人以给人抄抄写写为生,自谓“笔耕”——意思是抄写工作跟农夫耕田一样辛苦。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的班超,年轻时就有为国立功的抱负,因为没有机会,所以未能施展才华。有一年,他的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到洛阳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去了。他们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班超就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得一点报酬,借以维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厌烦和苦闷。有一天,他突然听到好几个西域国家帮着匈奴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的消息,就把笔摔在地上,激动地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7.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我国“丝绸之路”的先河。随后,班超又奉命出使西域。隋唐以后,又由海上开辟了通往西方的商贸古道。“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我国与世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我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笔趣     
鲍亚民 《初中生》2008,(2):66-67
投笔从戎   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的功名,哪能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班超弃文从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   ……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像演戏一样过瘾 在一片欢呼声中,<班超出使西域>现代版历史剧开演了."班超"和"匈奴使者"走上了讲台.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像演戏一样过瘾在一片欢呼声中,《班超出使西域》现代版历史剧开演了。班超和匈奴使者走上了讲台。他们穿的可是现代的装束噢,扮演班超的邓光远一身白衬衫白长裤,文质彬彬充满书卷气,扮演匈奴使者的韩柯一身黑衣黑裤,盛气凌人。两人在台上跨步一亮相,倒也有板有眼三分形似七分神似。  相似文献   

11.
力不从心     
《中国高校招生》2008,(4):34-34
成语释义 人们虽然想做某件事情,却因为力量不够,愿望无法实现。 成语出处《后汉书&#183;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相似文献   

12.
放弃     
“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打开一扇窗。”你放弃了一件东西的时候,也会获得另一件更珍贵的东西。[引用圣经里的话作为文章开头,并作简单解释] 古代的班超放弃了文人生活,选择了参军,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一门三杰”知多少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小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3分)。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相似文献   

14.
班超     
班超,就是投笔从戎这则成语的主人公。班超少时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他在京城从事缮写工作,日子过得非常逍遥自在。当时西域各国饱受匈  相似文献   

15.
【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这次的胜利。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搭进去了。  相似文献   

16.
郭倩 《下一代》2014,(5):40-41
正1.东汉初年,匈奴贵族征服和统治了曾是西汉辖属的西域广大地区。西域的一些国家既怕匈奴,又不愿疏远汉朝,处在脚踏两只船的状态。汉明帝派班超去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班超率领三十六人的使团首先到了鄯善国。2.开始,国王对班超一行十分敬重,愿意建立友好邦交。可是不久又迟疑不决,态度也冷淡起来。3.经过了解,原来是匈奴也派来了使者,向鄯善王威逼利诱,施加压力。鄯  相似文献   

17.
《异域的人》塑造了迥异于中国史书记载的班超形象,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即:借助千年前的班超面对异族文化时复杂微妙的心态,折射出二战后日本经历美国文化输入时国民困惑不安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课本语文第一册《硕鼠》一诗中有“爰得我直”一句。课本注:〔直〕这里指处所。关于“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引伸为“工钱”。《后汉书·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今人余冠英《诗经  相似文献   

19.
5.大丈夫当为国扫除天T,岂徒定申乎!【出处】《艺文类聚·陈蕃语》【句意】有志之士志在为国家扫除邪恶的东西,怎么能够只管扫扫自己的房间呢!【应用]汉代班超少时家贫,常要替官府抄写书籍,挣钱养家,但他胸怀大志,仰慕张宏,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宏那样立功塞外,报效国家,岂能老死在笔砚间!”这和陈善的“大丈夫当为国扫除天下,岂徒室中乎”的胸怀实无两样。班超言信行果,后来他投笔从戎,两次出使西域,先定都善、于闯国,后抚龟兹、焉香等邦,驻西域ZI年,为汉家睦邻建立了不朽功勋。6.尼将黄*扭,一倩飞云空。…  相似文献   

20.
库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缘,古称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给汉章帝的奏折中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太平御览》卷八九五记载前秦吕光在讨平西域后上疏符坚说:“惟龟兹据三十六国之中,制彼王侯之命。”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从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龟兹,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统治龟兹为止,在这一千多年,龟兹一直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方。《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记载:“拘夷(即龟兹)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此书还具体介绍了龟兹的佛寺与僧尼数目:“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剑蓝(六十僧),剑慕王新蓝(五十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