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类比法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通过对类似事物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似和区别之处,并且由一种已知事物的规律得出类似事物的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应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情景下的物理问题与已熟悉的模型进行类比,得出新的模型、概念、规律、方法等。通过类比,学生能够寻找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似和区别,从而发现新的物理问题,获取新的物理知识。类比法是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理出它们在另一些特性上也可能相似的思维形式。应用在物理学习中,就是将陌生的物理现象与你熟悉的、相似的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的本质。根据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类比法常用的有性质类比、关系类比、协变类比等。  相似文献   

3.
类比联想     
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康德由于事物之间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在某个方面彼此一致时,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法.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类比离不开联想.由一类事物想到另一类事物就叫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找出自己的知识仓库中与手头中的问题相同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来,看能否直接运用这些知识、或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一、类比的功能1、类比,数学解题的…  相似文献   

4.
一、类比法在概念和规律教学方面的应用类比法是根据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找出它们其它性质的相似处。比如在讲授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概念和规律去进行比较或类比,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克服了学生思维的缺陷,使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物理类比思维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或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方法。它一般是首先比较两个(或两类)不同的对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相似点,然后以此为根据把其中一对象的已有知识结论,推移到另一对象上去。具体到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公式推导、物理现象、实验方法等,抓住它们和类比对象某些方面或某种意义上相似的特征,将新授知识与过去所学知识类比,或将所授陌生的知识与生活中一些中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知识现象进行类比,特别是在资料少到不足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情况下,运用类比可扬长避短,为学生学习物理启发思路,得出正确结论。学会正确方法,不但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学会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而且还能将新旧知识贯穿起来,收到温故知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推理”,“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想方法”.类比就是一种相似,在研究一类事物时,可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类比的思想方法包括“类比——联想——猜想——证明”四个步骤,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方法去类比探索、获取新知识;  相似文献   

7.
将两个相仿或相似的事物联想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类同因素,使陌生问题变得熟悉,这种思维称作类比方法。妙用类比,往往可化难为易,不妨看下面两道题目。  相似文献   

8.
一、在类比联想中求创新类比联想又称类比思维 ,它包含两大成分 :一是联想 ,由一种事物收起对另一种事物的回忆 ;二是类比 ,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或相同的一面 ,即异中求同。类比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性 ,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独特的 ,理解问题的方法也是新颖的。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要求教师一是应善于运用类比思维讲解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类比思维去理解、去解决 ,对类比得当者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是要善于启发 ,疏通开拓学生联想思路 ,尽可能避免“无类比性”现象的发生。例如 ,由气旋联想到河流中的旋…  相似文献   

9.
<正>类比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与发现新结果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同或相似,作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如三角形是平  相似文献   

10.
类比是由已知事物在某些方面相似,去推论这些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同样相似。它既是一种推理方法,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物理学的某些知识存在相似性,一般表现在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教学中采用类比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原有知识结构的生长点,顺利搭建新旧知识的思维联系,降低感知的难度,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同时激发想象的欲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这种推理方法极具启发性、创造性、灵活性。掌握好这种方法,有助于新问题的研究,而且可以扩展物理研究的视野,对物理事实认识得更加深刻全面,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方法,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推理力等思维能力。递进式的联系,普遍为人们所重视。平行扩展式的联系,比递进式的关系更广泛。认识这种横向延展的联系,类比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表观上不相关的对象,通过类比这个中介环节可以建立联系,由此及彼,把固有的内在规律披…  相似文献   

12.
<正>相近事物之间通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我们常常根据某一事物的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类比.数学教学适时巧妙地运用类比,有利于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知识的获取过程,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提高教学效率.一、运用类比,理清相近概念、定理的区别与联系不少数学概念、定理有相似或相近之处,我们要注意运用联系的观点和类比的方法理解这些概念、定理.例如,在"相似"这一章,出现了两个相近的概念"相似图形  相似文献   

13.
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性上的相似,推理出它们在另一些特性上也可能相似的思维形式。类比思维应用到化学学习中,就是将陌生的化学信息与熟悉的相似的化学信息进行比较,即信息对象与熟悉对象比较(或目标对象与信息对象比较),从而揭示出化学过程或化学现象的本质。掌握类比思维,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类比,是抓住事物间的相似特征进行比较、对照的一种思维方法。类比与分类有着一定的联系。它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利用类比方法可以简化对相似问题的研究,也有利于发现,推广某些性质,它是获得发现或发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类比思维是将两个及以上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然后再据此推出其他地方的相似之处.类比思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出相似或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2)联想:由新知识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在归纳知识系统时又可用来串联不同层次的类似内容,以帮  相似文献   

16.
王子亮 《考试周刊》2013,(25):128-129
<正>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物理学习中运用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类比法"的运用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利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把陌生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目的。我介绍自己的体会。一、"物理矢量"与数学中的"向量"类比帮助学生把"物理矢量"与数学中的"向量"进行比较,找  相似文献   

17.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它是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又是一种寻找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突出对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类比问题已从幕后走到前台,正在成为高考命题的新热点和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类比,就是根据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推理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阐述了类比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并从教学内容中的类比、解题方法中的类比等多个实例,说明运用类比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造型人才在思维方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习惯于类比,即喜欢将新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相似比较,找出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共同性。类比法是重要的创造技法之一,现实中许多创造物是类比的产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孩子进行类比,以帮助他们形成思维的类比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七、类比思想通过比较两类事物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并由其中一类事物的某种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思想——类比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类比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通过两类问题的类比,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线索,沟通联系,指出目标,使思维有了方向,能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最后解决.类比思想是数学发现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数学上许多重要定理都是由类比而猜想,由猜想而证明的.类比的思想在某些数学发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伟大的引路人”.八、对应思想对应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