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政 《平原大学学报》2008,25(3):159-160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文总集。其编纂体例为“以人隶文”、“以文隶代”。《四库全书总目》对它的编纂分类颇有微词,但也就在此处集中体现了张溥的文学思想。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和明代文学思潮及张溥文学思想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是沿袭了以往一些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这为后人研习某一类诗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4,(1):66-71
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是基于历代云南诗文创作所取得的实绩、清代总集编纂的风气以及地方文献散佚较为严重的现实背景之上的。其编撰思想的核心集中表现为通过总集编纂达到引领观念和改变士风的目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梳理学术源流、求备文献;二、广为流播、沾溉艺林;三、恭敬桑梓、表彰先贤。从选诗标准上看,强调"性情之正"是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的一贯主张。  相似文献   

4.
就《韩文阐释献疑》对《韩愈诗文评注》的批评,作者结合《送杨少尹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及送石温二序等文,谈自己的看法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出现了部分诗文互见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用作底本的清人编注的《苏轼诗集》,未能严守诗歌与韵文的文体界线,将苏轼的赞、颂、铭、偈等韵体文编入诗集,把《琴诗》一类佛偈当成诗编收。《全宋诗》的编纂也存在编辑体例不纯的问题。其实,韵文不必混编入诗集,它们也不会因为被“尊”为诗而增加其艺术价值与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根源主持并编纂了《永昌府文徵》,态度十分严肃、谨慎,此五封信,即为证据。  相似文献   

7.
《文苑英华》诗歌编纂体例有继承《文选》一面,但在诗歌编纂结构、类型、类目排序等方面新变明显,反映出宋初“缘情”与“体物”结合的诗歌题材意识及以教化为目的的诗歌编纂思想,对后世诗歌总集的编纂结构、类型排序、类目设置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时为李白编集的有李阳冰、魏颢、范传正三家.入宋后,乐史、宋敏求等所缟<李太白文集>是宋时最早的李白文集,李、魏两家所编<草堂集>、<李翰林集>先后被采入.先于<李太白文集>成书的<文苑英华>是唐宋之际最早的总集,其所录李白诗文则当是范传正所编"文集二十卷".<文苑英华>录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而未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是其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反证.而<文苑英华>所录<初月>等十七首为<李太白文集>所无,且被严羽指为赝伪,符合范本"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的复杂来源,是<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源自范本的旁证之一.乐史、宋敏求等编的<李太白文集>只采用李、魏两家编本,说明范本已为乐史、宋敏求所不见,而<李太白文集>修成后,李、魏两家编本也不行于世,此或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又一旁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取了《红楼梦》当中有关诗文即时传播的信息,从中观照古代诗文传播类型和诗文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0.
《陈敬容诗文集》几乎囊括了陈敬容一生所写的诗歌、散文,但仍有遗珠之憾.文章拟对新找到的《诗一首》《读书杂记》《简略的印象》等三篇集外文进行整理与钩沉.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22,(1):54-60
概述明清时期兴化府的地方总集编纂,共17种,其中明代9种、清代8种,明代诗文总集以《莆阳文献》《续莆阳文献志》《莆阳全书》为代表,明代诗歌总集以《郊居诗抄》《壶华毓秀集》《莆阳诗编》为代表,清代诗歌总集以《莆风清籁集》和《国朝莆阳诗辑》为代表的。立足于历代各类书目,考述所列举的明清兴化府地方总集的目录和编纂历史,以期完善福建地方文学资料库。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相继出版的张涤华教授《古代诗文总集选介》和《类书流别》(修订本),是两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古代诗文总集选介》是应出版社之约而作。“文革”期间,原稿及有关资料荡然无存,幸而出版社还保存了几篇,寄回后经修订,大多发表在《安徽师大学报》上,后又补写了几篇.一并汇成此书。本书系统介绍所收总集的编选标准、成书过程、编者生平、编纂体例及主要版本,  相似文献   

13.
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网罗散佚,搜集丛残,对存传道光至光绪间云南文献贡献尤大。《滇诗重光集》例仿《滇诗嗣音集》,诗人小传的文献史料价值较高,知人论世,评价中肯,且富有文学性。集中所收诗人与作者多有诗文往来,在其《五塘诗草》及传主诗作中有反映,给许氏诗学思想、诗歌创作、总集编纂以综合性观照,可以弥补学界前期对其研究的单一视角。揭示《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内容、特色及文献价值,有助于认识许印芳在各领域的成就、贡献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杉湖十子诗钞》是张凯嵩于清同治年间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广西诗歌总集,历经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编纂特点,对研究广西地方文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州知府桂中行于清光绪十七年刊成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张伯英承续前贤,于民国二十四年刊成《徐州续诗徵》二十二卷。两部《诗徵》收录了元代至民国时期600余年间徐州八邑779位诗人的5038首诗作。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孝亲节烈、爱情闺怨、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均有收录,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徐州诗歌发展的历史,从中可以领略到唐宋以后徐州地域的诗歌特色、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两部《诗徵》的编纂者均具有强烈的文献徵存意识,使得大量的徐州诗人传记文献、地方历史文献、地方书目文献、书画艺术文献赖以保存,这对研究徐州地方文化尤其是元代以后的诗歌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20,(1):82-89
综合方志文献资料,考察郑岳《莆阳文献》的编纂缘起、选文标准、编纂资料来源、刊刻与版本、编纂体例特色,得出如下结论:郑岳编纂《莆阳文献》以"文以载道""纯整无畔道"为选文标准,在明宋端仪手录先辈遗文和明郑思亨所编《冈凤集》的基础上,搜集整理散落在各处的梁陈以来诸家遗文13卷401篇,博采明吴源《莆阳名公事述》与各种地方史料文献撰写人物传记74卷394人;《莆阳文献》的编纂按体编次,以体标目,其编纂体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色:文传分离的体例创新、人物列传资料详赡、诗文与列传篇幅相当、诗文与列传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编年诗文计约29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异议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第30页《近体诗六首》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背诵这八首诗”。这显然是编者的一个疏漏。应将“八”改为“六”。二、第72页《漫话清高》一文第三段有这样一句话:“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其中“魏徵”的“徵”宇中间少了一横,应为“徵”。  相似文献   

19.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32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补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等候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