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其《中国史学史》一书中对中国古代史注提出了许多见解,但是许多认识如史注在目录著作中的地位、刘知几的史注观、史注与史评的关系、史书自注的肇始及史书他注的终结等问题与史注发展的实际不一致,很有必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汉朝时期,史注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史注作品。两汉学者开始将注史视为学术自觉行为,以训解史书为主要模式,不断走向深入。虽然在汉朝时期史注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声势.但它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活动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得到很大的发展,史注名家辈出,注家中驰名后世并且与原书作者齐名的很多,他们突破经注的窠臼,在史注体例、方法和史学批评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是古代学术文化的转折时期,史注逐渐摆脱了东汉经注的束缚,取得了学多新成就,在史注的内容、方法及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注滥觞于先秦、秦汉时解释经典的传注,而非刘、章所说始于汉晋以后;萌芽时期的史注有独立阐述式与随自释式两种形态。魏晋和唐代是史注发展变化的两大关键时期。史注的衰亡有四大原因,其中自注的充分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注的大发展是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史注家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出《三国志注》、《史记集解》、《水经注》等史注名作,不仅对后人读史起到桥梁作用,而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纠正了很多错误,对于后人的文献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裴松之《三国志》注不仅在史注内容的拓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在史注方法的创新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他在注释中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本传前后文、本传与注文、注文与注文相互参照来辨别历史是非,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魏亚南北朝史注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和语言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史注体式的种类及其成果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发掘,以期能从总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史注的面貌及其在史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瞿林东先生在从事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中,非常重视古代史注,在许多文章和专著中从各种角度讨论史书注释问题,分析了史注种类、发展历程、文献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意见,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汉魏之际思想与文化蜕变尤烈,学术分野甚剧,各方学问得以突破经学框限而独立发展。期间史学之昌、史注之盛,促使学人以己身所学为《汉书》训章释句,曹魏人如淳凭其律学功底,征采大量的律令、律说等内容以注释《汉书》,既广征博引、解制明典,又彰显了引律注史的注释体例与风格。如淳《汉书》注引律注史的意义,已超出文献学上训诂注疏之功用,更为后世研究汉魏典章制度,特若汉魏律说提供了最直接的文献材料,同时也为后人窥视曹魏律章句学的研习与传承提供了视角,实堪称"史之功臣,古之益友"。  相似文献   

11.
从今存宋代儒家经书版本实物看,宋代经书版本的文本类型,大体可分为白文本、经注本、单疏本、注疏合刻本四类,其中经注本又可划分为单经注本、经注附释文本及重言重意本三类;注疏合刻本又可分为不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与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两类。  相似文献   

12.
《天官书》记载天文星象,内容冷僻,文辞古奥;三家注征引各家之书,或不标出处,其标注者,今亦多已失传,且内容芜杂,难以一一稽考,是以校勘颇为不易.此文以景祐本、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诸本与金陵书局本对校,稽核《汉书》、《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及相关文献,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文字、音韵、训诂、词汇、文例、史实等,对《天官书》中50余处文字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清真词在宋代有多种注本,惜乎多已散佚。目前所存惟有陈元龙《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陈注《片玉集》虽有保存文献与笺释功能,但从其注宫调、辨词调的音乐属性,分类编、设词题的编辑体例,和刘肃序言的笺注宗旨三方面看,陈注《片玉集》当为南宋时歌本,供歌者演唱,笺注以备娱乐传播。陈注《片玉集》的产生是周邦彦词在南宋流传久长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评价卡尔。格律恩和斐迪南。拉萨尔著作的文章里提出评价历史人物和文艺作品的“最高标准”,即“美学”和“历史”观点的辩证统一。依据“最高标准”,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既要关注文艺作品本身,以美学价值(内部因素)为评价尺度;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具体时代,以历史价值(外部因素)为评价标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现代作家作品分析、文学史叙事以及现代文学史学史批评。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理论之一,恩格斯的“最高标准”无疑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具有指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俞为民《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对《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曲白中的方言、典故以及戏曲术语都作了注释,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注释尚有若干可疑而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仅就《荆钗记》中一些注非所当之处,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施闰章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他具有深邃的史学意识、独到的史学见解,形成求真的史学编撰方法,主持或参与修纂了大量的史志资料,表现出了不凡的史识史才。他的史学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人刘斧的《青琐高议》是一本极有价值的书:首先是它的辑佚补遗价值;二是作家作品研究之资料价值;三是弥补诗话(词话)或阙的价值;四是史料价值;五是为许多小说、戏曲提供原始材料的价值。但由于孔子以来所提倡之"不语怪、力、乱、神"偏颇认识的影响,从宋而降,一直被斥之为"荒怪"和"低俗"。其实,《青琐高议》中那些描写鬼神怪异之事,虽幻诞诡奇,而质实素朴,成为《聊斋志异》之先河,是文学艺术新异手法之先驱探索者。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佛典音义征引《史记》凡217例,其征引形式有三:(1)单引正文;(2)单引注文;(3)正文+注文。其征引目的是释义和辨字,而以释义为主。梳理这些材料对五家音义引书研究和《史记》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仁裕(880—956),唐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有"诗窖"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今可考者主要包括各类史籍记载的诗集《西江集》等5种,有《全唐诗》存1卷15首(句)和散见于别集的少量诗作、句和引谚等,然截至目前总数不足20首。通观其诗集(包括诗文集),均已在他亡故后的一段时间里散佚,无完整诗集收入类书或见于别集,今据史料记载可考知其概况。从王仁裕现存诗歌,可以窥知其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甚至一些作品可以作为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的主要内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